比利時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研究(吳文勁創作的論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比利時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研究是吳文勁著的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利時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研究
  • 作者:吳文勁
  • 導師:顏鵬飛指導
  • 學科專業:經濟史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7
  • 關鍵字:外向型經濟 產業發展 產業結構 比利時
  • 館藏號:F156.4
  • 館藏目錄:2009\F156.4\1 
中文摘要
自1999年1月1日歐盟發行統一的歐洲貨幣——歐元,歐共體-歐盟-歐元,歐洲經濟一體化發展到了今天的政治經濟一體化,歐盟成員國由最初的6個逐步增至9個、12個、15個,到25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商品、勞務、資金和人員自由流動的統一大市場,歐洲成為了當今世界最強大的政治經貿集團。2004年歐盟東擴後成為中國第1大貿易夥伴和第4大外資來源地,而中國是歐盟僅次於美國的第2大貿易夥伴,2006年中歐雙邊貿易總額達2,723億美元。作為世界最大開發中國家的中國和世界最大經貿集團的歐盟,雙方經濟互補性很強,經貿發展潛力很大。但中歐貿易仍存在受歐盟和目的國雙重政策約束和雙邊貿易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歷史上正是歐盟首先揭開對華反傾銷序幕,歐盟對中國進口商品給惠少、限制多;對中國貿易還存在種種歧視;對中國商品,尤其是傳統產品的衛生、安全與質量要求過於苛刻和繁雜。尤為突出的是,英德法等歐洲大國及其跨國公司在中歐貿易中占很大比重,中國對包括比利時在內的幾十個歐洲小國及眾多中小企業關注較少,筆者認為,中歐經貿的主要問題是大國和跨國公司情結,為解決這個問題尋找答案正是筆者本文目的之一。 歐洲45個國家和地區中,小國眾多,如比利時、盧森堡和列支敦斯登等。歐洲小國國土狹小,自然資源貧瘠,經濟高度對外依賴,但經濟和科技高度發達,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占很大比重,有自由貿易傳統,外貿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中小企業是這些歐洲小國的經濟支柱,由於國內市場狹小,這些企業多依靠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進口原料為主,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再出口,它們以拳頭產品在世界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歐洲國家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分分合合,加上歐洲內部技術擴散相當迅速,因此,歐洲國家的產品質量和技術都大同小異,而歐洲小國傾向於專業化生產並更加依賴對外貿易。英德法等歐洲大國是世界各國竟相追逐的對象,其國內市場已非常飽和,激烈的國際競爭又使外國產品很難進入。歐洲各國技術水平本來並不懸殊,加上歐洲小國長期參與國際競爭,其產品與英德法相差無幾,歐洲長期一體化進程也使歐洲各國更全方位地趨於一致,歐洲小國和中小高科技企業是中歐經貿合作的潛在新市場。 中國要拋棄大國及大公司情結,大力發展和擴大與比利時等眾多歐洲小國和中小企業經貿合作和往來。比利時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可以為中國發展與其它中小歐洲國家高科技經貿合作提供有益啟示,我們必須改變過去以投資驅動為主的粗放式經濟成長方式和鼓勵以出口換取外匯的出口牽引政策,加快經濟成長方式的轉換,逐步轉換到以技術進步和效益增長為主的集約型歐洲經濟成長模式上來,吸收歐洲小國經驗,進行經濟轉型和構建創新型國家。 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之下,本文基於筆者1998-2004年間在比利時法蘭德斯州經貿局武漢代表處的工作經驗,以筆者2002年編譯的4萬餘字、作為辦公室華中地區對外宣傳資料的25份工作報告為基礎,參考了近年來比利時經貿局第一手原始權威性資料,結合國內有關文獻和最新資料,提出了一個原創性的比利時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也對目前倍受矚目的中國經濟轉型和中歐貿易提出了一點新建議。除開文獻梳理和論文思路介紹的導論,全文共5章: 第一章首先對現行世界主要經濟模式,尤其是歐洲經濟模式進行了簡單梳理。分析了歐洲以外主要的國家經濟模式,如美國模式、日本模式、韓國模式、印度模式、新加坡模式、台灣模式和東協模式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現行歐洲主要經濟模式,如歐洲大國模式,即英國模式、德國模式和法國模式,並簡析了近年來倍受關注的歐洲小國模式,即愛爾蘭模式、盧森堡模式和摩納哥模式。隨後在簡單地介紹了瑞典模式、東歐模式和俄羅斯模式後,提出了新型的歐洲小國模式——比利時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並對此新模式進行了簡單的論證,對現行世界主要的一些經濟模式進行了扼要的比較和分析。 第二章介紹了比利時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的歷史演變過程,本章從比利時地區最早的經濟和產業發展萌芽開始,簡單描述了尼德蘭王國時期比利時地區經濟的興盛和比利時獨立後的經濟起飛等,略述了比利時地區曲折艱難的國家歷史演變過程,以及與之相隨的比利時地區以經貿發展為特徵的外向型產業發展簡史。 第三章闡述了比利時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的發展現狀,分析了當今比利時產業結構特點、變遷和新興產業,在簡析了比利時產業結構調整及其變遷歷史過程的基礎之上,具體分析了現代的比利時產業結構、特點及相關企業。本章的重點是比利時新興產業和一些國內介紹比較少的產業,如比利時的汽車塑膠工業、比利時緊急救援業和比利時水處理工業等,突出強調了以國際貿易為代表的比利時服務業。 第四章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基於與法蘭德斯州經貿局駐香港和上海兩位商務專員、以及美國Phillip Bryson教授等對中比經貿問題的探討,分析了基於比利時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的中比經貿發展歷史、雙邊貿易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前景。根據切身體會,筆者提出並闡釋了比利時企業,尤其是中小比利時企業對華貿易重點產業——比利時鑽石業、比利時啤酒業、比利時的朱古力和比利時服裝業。 最後的第五章闡述了英德法及歐洲眾多小國外向型產業結構變遷特點,分析了在歐洲興起的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之上,對比利時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進行了簡單評價,提出了比利時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對中國經濟轉型以及進一步擴大中歐貿易的3點主要借鑑:(1)比利時是小國,可以發展外向型、外貿型、甚至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作為大國,中國不能走比利時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的道路。(2)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建立政府-NGO-金融機構一體化直接溝通的高效率經濟。(3)歐洲小國集體主導中歐區域合作,擴大與歐洲中小高科技企業經貿合作與往來,使中國從貿易大國轉變為自主創新型科技貿易強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