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背灣是陝西省的地名,1858年設立,2015年廢止,根據所處方位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殿背灣
- 羅馬字母拼寫:Diànbēiwān
- 設立年份:1858年
- 廢止年份:2015年
- 所屬地區:陝西省
殿背灣是陝西省的地名,1858年設立,2015年廢止,根據所處方位而得名。
殿背灣是陝西省的地名,1858年設立,2015年廢止,根據所處方位而得名。地名含義因此地有法禧寺,人們居住在寺院上殿背後的彎道里,故取名為殿背灣。1歷史沿革店背灣經歷永紅七社、人民公社、楊陵區的變更,1990年為楊陵區蔬...
草原化草甸植被分布於高峰鄉的全部村,內官營鎮的勤寶、嘴頭、大莊、陡寨、南陽、關廳、中南、瓦窯灣、董家灣村,香泉鎮的泉灣、雙廟、花屏、青崗、中莊村,杏園鄉的牛營、李家河、白虎、張家山村。占地面積36.59萬畝,有草地22.29萬畝,為全區草地總面積的14.6%。植被主要有冷蒿、無莖萎陵菜、地椒、...
明清以來,彌勒與梵淨山的傳說在該地民間廣為流傳,古人在新金頂巔峰之上建釋迦、彌勒兩殿,作為梵淨山佛教的最高象徵。 明代《敕賜碑》中,對彌勒與梵淨山作專門記載,並稱梵淨山是“無邊法界,極樂天宮” 。梵淨山彌勒道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相印證。在新、老金頂附近,常常可以看見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認為...
合併圖冊(3張) 黃帝宮,又名雲岩宮,位於鄭州市西南35千米處,新密東南劉寨鄉境內。曾是軒轅黃帝建宮築殿、練兵講武、研創八陣圖的地方。 尖山風景名勝區 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鄭州西南35千米的新密市西北尖山鄉境內,溱洧流域古老而神秘,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區南的桃花源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情景相似。
其中每個單元,進門之後都有戲樓,接著是廳堂,分上、下殿,供看戲、會客和供奉祖先之用,中間就是廚房、書房、閨房、神房(供奉家神)、客廳、水井,足不出戶;後邊就是花園、馬房。牌樓灣位於湖北黃梅縣杉木鄉安樂村牌樓灣.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占地80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群有8棟,保存完好的有3棟,為磚木結構...
11世紀至20世紀初葉,西山曾建有部闡匡國侯別墅、梁王避暑宮、進耳寺、碧雞寺、普賢寺、華亭寺、太華寺、太平寺、松隱寺、三清閣、龍門、張仙殿、如意觀、朝聖庵、龍王廟等。有些寺廟道觀傾圮後未重建。至2000年,有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等古剎殿宇樓閣,依山臨海,掩映在茂林修竹深處及嵌綴在懸崖峭壁之上。中...
亞龍灣,又名琊琅灣、牙龍灣,位於海南省三亞市東南約25千米處,海灣經緯度位置為北緯18°12’9”,東經109°41’3",是海南最南端的一個半月形海灣。海岸線長10.2千米,面積66平方千米。它是中國唯一具有熱帶風情的國家級熱帶濱海旅遊度假區,享有“天下第一灣"之美譽。亞龍灣在史前已有人類活動,清代成為一處...
牌坊與主殿間,吉木繁花簇擁鉎牛及麒麟、青獅、盤龍等龍頭吐水等巨幅石雕,主殿重檐出閣,琉璃飛瓦,四根玫瑰紅的花崗岩石柱高聳。主殿正中匾碑“淡浮院”三個餾金大字由末代皇帝之弟溥傑所書。殿內有釋迦牟尼、老子及“飛天大聖”塑像,體現“有宗教精神,無迷信氣氛;有文化內涵,無門派限制”的追求。後殿是...
整個建築為仿清式四合院布局,包括正殿、側殿、鐘鼓樓和山門。2002年,投資686萬元對劉公廟進行了彩繪、地面鋪裝和正殿改造。遊人至此,可全面了解劉公劉母的傳說、祠廟變遷和劉公島的歷史沿革。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經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面積269公頃,占劉公島總面積的74%,林地面積2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