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歡·怕相逢》是元朝貫元石所作的一首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殿前歡·怕相逢
- 作者:貫雲石
- 創作年代:元朝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作品鑑賞,
作品原文
怕相逢,怕相逢歌罷酒樽空。醉歸來縱有陽台夢,雲雨無蹤。
樓心月扇底風,情緣重。恨不似《釵頭鳳》。東陽瘦損①,羞對青銅。
詞句注釋
①東陽瘦損:南朝沈約於齊隆昌元年(494)出任東陽太守。曾自稱:“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南史》本傳)李商隱在《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詩中說:“為憑何遜休聯句,瘦盡東陽姓沈人。”並自注云:“……余雖無(沈)東陽之才,而有東陽之瘦矣。”貫雲石之句本此。
作品鑑賞
貫雲石這首〔殿前歡〕曲表達的是渴望與情人朝夕相處的心情,披露了愛不能伸、情不能禁的苦悶憂愁。小令以“怕相逢”起筆。所謂“怕相逢”其實正是怕別離的一種隱晦曲折的提法。相逢,尤其是與相思甚苦的情人的相逢無論多么令人神往,卻總有“歌罷酒蹲空”的時候,正像俗語概括的:“千里搭涼棚,沒有不散的宴席”。陽台,典出宋玉《高唐賦》序:楚王游高唐,夢巫山神女薦枕,神女化雲化雨於陽台。後遂以“陽台”為男女合歡之所。儘管醉歸後還有夢境能相慰,但酒醒來卻是孑然一身;儘管對相逢的回味能使人陶醉,但“雲雨無蹤”卻更令人心碎。月夜登樓,只有明月在陪伴孤寂的相思者,對相見的憧憬好似扇底清風,可以撫慰焦躁急渴的情侶。相思只能使相見的願望更加強烈,但顯然這種願望卻總是難以實現。
在全曲最後部分,貫雲石借用了兩個典故。陸游為表妹唐瑰寫下《釵頭鳳》詞是流傳頗廣的故事,但為什麼說是“恨不似《釵頭鳳》”呢?這是因為相愛的雙方文化修養並不一致,不能借詩篇互通心曲,並微含因情人未能完全理解自己的苦衷而產生的失意感,所以,相思之苦就分外難堪,使人日見消瘦,以至於不敢臨鏡端詳自己的面容。這裡的“東陽”是指沈約,並作為詩人自己的代稱。
這首小令的特點,是以含蓄、蘊藉的手法來抒寫複雜、微妙的情慷。當然,相思是一種比較專注的情感,也比較容易使人產生共鳴,本曲不落俗套的地方在於,其藝術感染力來自主觀的意念,可以說,作品沒有交待出任何具體的內容,但主人公那種失望、尚未絕望.不甘於苦苦相思、又情願喝下相思的苦酒的處境,恰恰不需要藉助具體內容,就能比較長久地打動人心。就同類題材相比而言,貫雲石這首散曲比較克制,但這種克制並非表明感情淡漠,那是面對種種制約的結果,也是感情趨於成熟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