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褒,生卒年月不詳,字元祚(一說符祚),三國時期魏國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縣)人。曾任魏國章武太守,西晉滎陽令,政聲頗佳。
他是陳郡長平殷氏魏晉以後有史可考的第一人,也是西漢北地(郡治馬嶺,今甘肅慶陽西北)太守殷續之後陳郡長平殷氏的又一位歷史名人。其祖先由野王(今河南沁陽一帶)徙居汝南(郡治在今河南汝南縣),後又移居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縣)。
基本介紹
- 本名:殷褒
- 字:元祚(一說符祚)
- 所處時代:三國時期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三國時期魏國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縣)
- 主要成就:魏國章武太守,西晉滎陽令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主要成就,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據《殷氏世傳》記載,殷褒赴滎陽令時正趕上當地遭受連年水患,積水成災,百姓饑寒交迫。殷褒到任後率領百姓興修水渠四十多里,將積水導入黃河,解除了水患,當地百姓將此渠命名為“殷溝”以示紀念。
在百姓安定下來以後,殷褒重視教育,大興學校,組織百姓子弟入館學習。《殷氏世傳》載:“殷褒為滎陽令,廣築學館,會集朋徒,民知禮讓。”
當地的老百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滎陽令,有異政,修立學校人易性,令我子弟恥爭訟。”
所謂“有異政”,即政績卓異。“人易性”,一作“人復性”,大意是說通過讀書,使人們改掉了壞的習性,恢復了本來的善性。這首歌謠被收進《藝文類聚》和《樂府詩集》等幾部歷史典籍中,成為滎陽令殷褒深受人民愛戴的有力佐證。
《藝文類聚》第五十三卷有殷褒推舉同郡朱倫的薦表,文辭典雅;《新唐書》錄有《殷褒集》二卷。
個人作品
《戒子書》
【原文】
夫道也者,易尋而難窮,易知難行也。故京房①之徒,考步吉凶之變,而不能自見其禍,更為姚平②所誡,此道之難知也。省爾之才,不及於房,而吾言,過於平矣。昔正考父③三命滋恭,晏平仲④久而敬之。曾顏之徒,有若無,實無虛也。況爾析薪之智,欲彈射世俗,身為謗先,怨禍並集,使吾懷朝父之憂,為范武子所嘆,亦非汝之美也。若朝益暮習,先人後己,恂恂如也。則吾聞音而識其曲,食旨而知其甘,永終吾餘年矣,復何恨哉!古人有言,思不出其位,爾其念之,爾其念之。
——《全三國文》錄《藝文類聚》卷二三
【注釋】
① 京房:(前77—前37),西漢學者,東郡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人。受學於梁人焦延壽。焦延壽曾說:“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京房《易》長於災變,分六十四卦更值日用事,以風雨寒溫為候,各有占驗。他任魏郡太守期間,多次上疏論說災異,得罪宦官石顯,又與治易的權貴五鹿充宗學說相非,被以“誹謗政治,歸惡天子”的罪名被處死。
② 姚平:京房三弟子之一,經學博士,其它不詳。
③ 正考父:春秋時期宋國大夫,他是幾朝元老,卻嚴於律己,在家廟的鼎上鑄下三十一字銘訓:“一命而僂,再命而嫗,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予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糊余口”。意思是,一次提拔要低著頭,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彎腰,連走路都靠牆走。生活中,只要有這隻鼎煮粥餬口就可以了。他提醒人們要權重愈慎,位高愈謙,志得愈恭,時刻謹慎用權,克已奉公。
④ 晏平仲:即晏嬰,東萊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曾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任齊相國後,食不重肉,妾不衣帛。齊景公多次打算為其更換住宅,被其多次謝絕。景公又欲為其更換車馬。他說要以自己的節儉為全國的官吏作出樣子,也不接受。其事跡甚多,可查看《晏子春秋》。
【譯文】
道,容易找尋卻難以窮盡,容易認識卻難以施行。所以京房一類人察測吉凶的變化,而不能夠自己預測到自己的禍難,尤其為姚平所慎誡,這是道難以知曉。省察你的才智趕不上京房,而我的話又超過了姚平。過去宋國正考父三次受命而更加恭敬,晏嬰久而久之便敬重他。曾參顏回一類人,若有若無,若實若虛。況且你以砍柴的智慧想彈射世俗,自身卻成了誹謗的優先對象,怨恨禍難一併集聚,使我心懷朝父的憂慮發出范武子的嘆息,也不是你的美德。假若能早晚學習,先人後己,對人畢恭畢敬,那么我可聽音調便能知道曲名,吃佳肴而能體味到甜美,這樣便可以心情舒暢地度過我的餘生,又有什麼遺憾呢?古人這樣說:“所想不要超出自己的名位”,你一定要牢記這句話,切記,切記。
殷褒在誡子書中叮囑兒子“思不出其位”,惟此,才可以在世間無災無難,遊刃有餘。
主要成就
曾任魏國章武太守,西晉滎陽令,政聲頗佳。
親屬成員
生二子,長昱、次躋。昱生敞,躋生識。敞、識於西晉末的永嘉之亂至東晉在建康立國之初率陳郡長平殷氏殷褒分支全族南渡過江僑居建康(今南京)近郊的丹陽(今南京中華門外,江寧與安徽當塗間的丹陽鎮一帶)。依傳世典籍,無法確定殷褒支與東漢諫議公支之間的世系可比性。
現從多支殷氏族譜中,析出一個大致世系關係,供讀者參考:東漢殷諫議公約比殷褒高3至4輩,即魏晉間殷褒約是東漢殷諫議公的族曾孫輩或族玄孫輩人。下面以生卒年可考的東漢諫議公支22世傳人殷侑(766-838)和殷褒支15世傳人殷踐猷(674-721)來說明這種世系比對的合理性。依東漢殷諫議公比魏晉間殷褒高3至4輩推算,東漢諫議公支的中唐人殷侑應與殷褒支的18至19世相當,即是說殷侑應是殷踐猷的族曾孫輩或族玄孫輩人。殷侑實際上比殷踐猷晚出生92年,古人早婚,以平均20至30年增一代計,知東漢殷諫議公約比魏晉間殷褒高3至4輩的世系比對關係是合理的。
殷褒支中的殷敞分支,初過江時也是默默無聞,直到殷敞的六代孫高明,七代孫不害、不佞,九代孫開山時,殷敞分支才成為影響朝野的重要政治力量。過江後使陳郡殷氏在東晉時迅速異軍突起的是殷識分支(殷識官至鎮東司馬、濮陽相)。殷識分支在東晉的崛起始於殷識之子殷羨、殷融兄弟。殷羨之子殷浩、殷融之孫殷仲堪、殷融曾孫殷景仁等是殷識分支中最出類拔萃的人物,正是他們使僑居江南的陳郡長平殷氏成為門第顯赫的一流高門,一躍成為東晉、南朝政治舞台上與王、謝、袁、蕭四大僑姓平起平坐的一股重要力量。其影響一直到隋唐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