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敖佗,筆名江壇儒、蘇金林,系江蘇省金壇市儒林鎮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殷敖佗
- 外文名:江壇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系江蘇省金壇市
個人簡介,個人檔案,新聞代表作品,出版著作,文學成就,
個人簡介
自1976年至1983年在基建工程兵某師機關任專職新聞報導員、新聞幹事,1983年轉業後,在北京城建集團《城建工人報》當編輯6年,1991年調入中國建設報工作至今,歷任副刊部副主任,文化周刊主任,總編辦公室主任,住房編輯部主任,現為中國建設報首席記者,累計新聞工齡約30年。
殷敖佗同志從業以來,堅持良好的職業操守,堅持新聞真實性和“三貼近”原則,30多年如一日,較好地踐行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新聞事業特別是為宣傳全國建設系統兩個精神文明的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該同志新聞工作能力和業績突出,報導全國勞模徐虎的長篇通訊《在平凡的崗位上送溫暖》,經新華社播發,在全國地市級以上黨報全文刊登,獲得第七屆中國新聞獎最高獎——特別獎,並被收入中宣部新聞年鑑《新聞報導精品選》和上海出版的《徐虎贊》等書籍。此外,該同志還獲得過中國產業報協會新聞一等獎(三次)、上海市新聞一等獎、首都建設好新聞一等獎、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全國報紙副刊好版面一等獎、工人日報通訊一等獎、中國建設報“人物報導獎”;另有數十篇作品獲一等獎以下各類新聞、徵文獎。因優異的新聞業績和工作表現,建設部於1999年授予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007年曾被推薦參加長江韜奮獎的評選。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當選200位“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中國產業經濟優秀新聞工作者”,2011年度,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除徐虎的報導外,該同志還出色地完成了“全國建設科技工作者楷模”黃是勇、“全國風景名勝區模範工作者”姚國鈞;以身殉職的溫州市龍灣區建設局副局長婁愛亮、為援建北川而獻身的濰坊市建設局長崔學選;安徽省建設系統抗洪救災英雄集體、北京“6·15”見義勇為英雄集體、浙江省援建青川紀實、濮陽市政公用局老李服務熱線、徐州市棚戶區改造等全國建設系統重大典型的報導。同時,該同志堅持面向基層、面向企業,成功報導了大量富有價值的企業新聞和默默奉獻在建設一線的普通勞動者。2000年~2004年任中國建設報文化周刊主任期間,針對當時社會上泛濫的亂拆亂建風潮,撰寫或組織發表了《不要從拆除古建築開始你的事業》、《誰在抹去中國城市特色》、《百里竹海民俗建築告急》等上百篇相關文章,在全國範圍內起到了很好的輿論監督作用。
每寫一個人物、一個事件,該同志都十分注重深入採訪、精心構思。如2009年7月,他受建設部文明辦的委託,率部屬3家媒體的記者前往采寫崔學選的事跡,一連數日,不厭其煩地組織全方位的採訪。在獲得了大量翔實、生動的第一手資料後,又精心選擇角度、巧妙布局謀篇,注重主題提煉和細節刻畫,使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得以較完美展現,有效地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中國建設報60多歲的審讀員牛柏曦在審校該文時,幾度被感動落淚,廣大讀者也是伴著眼淚在感受崔學選同志的人生。濰坊市建設局一位領導說:“殷敖佗採訪時的那股認真勁,就讓我們對這篇報導充滿期待;讀完文章,覺得他在寫作中付出的勞動和真情更多。主人公崔學選的精神感人至深,記者的付出和努力也讓我們感動。”
“5·12”大地震發生後,年已54歲、曾做過胃切除手術的殷敖佗同志在全報社第一個請戰並第一批赴川採訪。在四川的8天中,他冒著多次5級以上餘震和滑坡、土石流等危險,並克服從不吃辣、不能喝生冷水等困難,經常忍飢挨渴地奔波於綿陽、德陽、廣元、都江堰、綿竹、彭州、安縣、江油、汶川等地,深入采寫建設部及各地建設職工為災區民眾援建過渡安置房的一線報導。白天採訪,晚上寫稿件和一線採訪日記,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兩點鐘。8天中,共采寫發表有份量的新聞稿、言論稿近20篇。更為可貴的是,該同志通過傾聽當地民眾的心聲,加上自己的發現和思考,注意到了援建工作中出現的某些偏差,即以記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撰寫發表了《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援建工作》的評論員文章,並發了題為《安置房建設應尊重農民意願》的內參,為各級建設主管部門及時修正援建工作指導方案起到了積極作用。該同志以新聞記者特殊的工作方式和貢獻,被評為建設部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於2013年3月6日病故
個人檔案
姓名 | 殷敖佗 |
出生年月 | 1954.1 |
民族 | 漢 |
現任職務 | 主任記者 |
新聞工齡 | 35 |
新聞代表作品
《在平凡的崗位上送溫暖——記全國勞動模範、水電修理工徐虎》
《酒香也怕巷子深——關於“趙氏塔基”技術優勢分析及市場套用情況的調查報告》
《業績不朽 風範長存——記“全國建設科技工作者楷模”黃是勇》
《英才彌留之際——寫給英年早逝的黃是勇》
《總書記惦念的人 ——記濰坊市建設局原局長崔學選》
《“中國式”勤官》(廉官、孝官)——溫州市龍灣區建設局副局長婁愛亮追記之一(之二、之三)
《援建:“浙江模式”青川線上 ——浙江省支援青川災後重建走筆》
《皖地·皖水·皖人——2007年安徽省建設系統抗洪救災及災後重建紀略》
《真假姜昆小傳》
《不老山》
《中國,在呼喚什麼?——6·15事件社會反響憂思錄》
《帝都因你而溫馨——濮陽市公用局老李服務熱線側記》
《“皇帝女兒”因何愁嫁——低層樓房加層及新型抗震技術市場境遇透視》
出版著作
《未名百家作品集》(編著)
《踏浪行》(著)
《青春走過三十年》(主編)
《建昌圩》系列叢書(主編)
文學成就
現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迄今發表報告文學作品30餘萬字,曾出版報告文學集《踏浪行》;創作發表《再見吊腳樓》、《鮮活在石頭上的靈魂》、《石頭島灣聽濤》等散文作品30餘篇;詩歌百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