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屋村,位於常平鎮東北部,距鎮政府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黃泥塘村、橫江廈村、上坑村、松柏塘村、橫瀝田坑村、沙湖口村、田尾村。始建於南宋末年,因世居村民為殷氏,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殷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鎮
- 地理位置:常平鎮東北部
宋、元朝,屬東莞縣。明朝至清朝初年,屬歸城鄉。清中後期,屬東莞縣京山司。民國時期,屬第三區常平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常平鎮碧田鄉;1960年,屬江元人民公社白石崗生產大隊;1963年,屬常平人民公社白石崗生產大隊;1983年,屬常平區白石崗鄉;1987年,屬東莞市常平鎮白石崗管理區;1999年,屬常平鎮白石崗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殷姓。
2015年末,戶籍人口2701人,其中男性1373人,女性1328人;80歲以上64人,最年長者95歲(女)。外來暫住人口7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000人。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常平話。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兼種花生、甘蔗、橙桔。改革開放初期,村中有糧油、紅磚、榨糖、碾米等加工廠。1992年後,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村中經營行業涉及毛織、電子、模具、塑膠、皮具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雞心黃皮果。傳統節慶食品有粽子、紅團、松糕、蒸糕仔、炒米餅、煎堆。特色工藝品有自製草龍。
省道莞從高速公路、縣道常橋路經過村內。1963年通電,1986年通電話、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
村中有幼稚園1所,籃球場、公園各2個,老人活動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各1個;圖書室和電子閱覽室各1間,2015年藏書2000冊。
村內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殷氏宗祠始建於清朝,重建於1942年,占地面積280平方米,為磚木結構,三進布局,其中門匾用紅石雕刻“殷氏宗祠”,楹聯為“閏水源流遠;羅山日月長”。宗祠為族人拜祭祖宗及議事的場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為鄉公所、大隊部、供銷社等,後闢為“老人之家活動中心”。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郁邦家塾,別稱殷攀龍故居,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為青磚紅石腳、磚木結構大屋。大門為紅石建造,門匾紅石凸雕“郁邦家塾”,檐前牆壁有彩繪“太白醉酒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殷氏有家規“飲水須思源,切莫忘祖先,清明祭祖節,家家亦當然”等,至今仍流傳。
夫人嬤廟始建於明朝末年,供奉“昌福夫人”。坐落於廟崗嶺半山腰,坐北向南,門前以紅石修砌17級台階。每到春節和農曆三月十三日,村民都會到廟裡上香祈願,並在功德牌上捐香油錢,祈求諸事順利。
該村代表性人物:
殷瑞(1704—?),雍正十一年(1733年)殿試二甲第十名進士,欽點為御前侍衛,誥授中憲大夫,任坐營游擊、西藏善後事務。
殷攀龍(1848—?),光緒十二年(1886年)選為花翎侍衛。
殷廣香(1923—1944),革命烈士。1943年10月參加游擊隊,1944年11月在清遠縣竹園村作戰時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