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九秀才處見亡友呂衡州書跡

《段九秀才處見亡友呂衡州書跡》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首詩。柳宗元在段處見到呂溫的遺墨,頓時觸物傷懷,寫下了這首絕句。此詩首句便點明了詩人與呂溫的關係。第二句高度讚揚了呂溫在任衡州刺史時辦事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第三句敘事,“忽”字表明時間之短暫,“三”字表明字跡之少。第四句抒發了詩人強烈的悲慟之情。全詩語言樸實,情意真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段九秀才處見亡友呂衡州書跡
  • 出處:《全唐詩
  • 作者:柳宗元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字數:28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段九秀才處見亡友呂衡州書跡
交侶平生意最親,衡陽往事似分身。
袖中忽見三行字,拭淚相看是故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段九秀才:即段弘古,排行第九,故稱段九。為柳宗元、呂溫、劉禹錫李景儉的友人。呂衡州:呂溫。呂溫為衡州刺史,卒於任,故稱呂衡州。書跡:親手書寫的字跡。
②交侶:交朋友。吳汝綸《柳州集點勘》“‘侶’當作‘呂’。”近是。
③衡陽往事:指過去呂溫任衡州刺史時治理政事。似分身:言呂溫處理政事效率甚高,好像有兩個身子。
④袖中:指段弘古的袖中。《文選·古詩十九首》其十七:“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三行字:指呂溫書跡。
⑤故人:指呂溫。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平生交友我與他情意最親,他過去在衡陽辦事就象能分身的千手觀音。
忽見段秀才袖中取出幾行書跡,拭淚相看卻正是亡友的筆痕。

創作背景

呂溫有《送段九秀才歸澧州》詩。段弘古卒後,柳宗元為其作有《處士段弘古墓誌》及《祭段弘古文》。呂溫卒於元和六年(811),段弘古卒於元和九年(814),故此詩當作於元和七、八年(812、813)間。時在永州。

作品鑑賞

此詩首句便點明了詩人與呂溫的關係。“最”字從程度上肯定了兩人關係密切感情深厚。呂溫是柳宗元的表兄,更是柳宗元的知己。呂溫生前常與柳宗元探討詩文。呂溫死後,柳宗元心中極為哀痛,除寫悼詩《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以下簡稱《同》),還寫了《唐故刺史呂衡州誄》和《祭呂衡州文》。柳宗元在《祭呂衡州文》中說:“海內甚廣,知者幾人?自朋友凋喪,志業殆絕,唯望化光,伸其寵略,震耀昌大,興行於時,使斯人徒,知我所立。”不僅如此,柳在“八司馬事件”之後,將呂溫視為政治上能復興革新事業的唯一希望。呂溫的溘然長逝,友情上,柳宗元失去了一個知己;政治上,東山再起的希望化為了泡影。其哀痛程度在“最”字上表現無疑。
第二句高度讚揚了呂溫在任衡州刺史時辦事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分身”意即如分身般神奇,欽佩之情溢於言表。柳宗元曾在《同》一詩中將呂溫比作“天柱峰”,呂溫之死好比“衡岳新摧天柱峰”。由此可見,呂溫在詩人心中地位之高。這一句僅截取了呂溫政治生涯的一個橫斷面,高度評價了他在治理州郡上的政績。其實,“往事”一詞,還不禁讓人想起呂溫在政治、生活、文學上的其它種種往事,既讓人欽佩,又讓人垂淚。
第三句敘事。“忽”字表明時間之短暫,“三”字為虛指,表明字跡之少。什麼字詩人沒有說,但能催人淚下,可見理之透徹,義之深厚,情之真切。足可見柳、溫交情之深。
第四句抒發了詩人強烈的悲慟之情。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柳宗元這一堂堂七尺男兒見字後卻“拭淚相看”,以淚洗面。從這個“淚”字中可見詩人心中之痛。
縱觀全詩,語言平白、樸實、通俗易懂。在這短短的幾行詩中,抒發了詩人痛失好友哀痛的心情。字字見血,句句含淚。
吳汝綸:““侶”當作‘呂’。子厚用事最精切。”(《柳州集點勘》)按:《文選》顏延年《五君詠·向常侍》:“交呂既鴻軒,攀嵇亦鳳舉。”呂謂呂安。此以喻呂溫。作“呂”是。作“交侶”也講得通,但不如“交呂”既用語典又雙關呂溫,用典在似用不用之間。
此詩寫睹物懷人之情,語言雖似平淡,卻情意真切。近藤元粹評曰:“悲痛之語。”(《柳柳州集》卷三)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人。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二十一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授校書郎。二十六歲又中博學宏詞科,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里行。與劉禹錫等參加主張改革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山水遊記多有寄託,尤為有名。寓言筆鋒犀利,詩風清峭幽遠。著有《河東先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