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7P

殲-7P

殲-7P飛機不僅有相當高的經濟效益,而且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軍品任務陡減的情況下,貴航集團的飛機仍有相當可觀的國內、外訂貨量,為貴航集團渡過難關,求得生存和發展做出了有目共睹、不可磨滅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殲-7P
  • 英文名稱:J-7P
  • 服役時間:1988年7月
  • 國家:中國
概況,飛機參數,動力裝置,機載設備,性能數據,

概況

殲-7是中國在蘇聯於1961年轉讓的米格-21F-13的基礎上發展成的2倍音速的戰鬥機系列,可執行截擊、偵察、對地攻擊等任務。由於前蘇聯提供的技術資料不全,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等單位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技術摸透“,自行解決了許多關鍵技術難題。1966年1月,中國仿製的首架殲7在瀋陽飛機廠首飛,試飛員是葛文墉。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業部確定成都飛機廠和貴州飛機廠也生產殲7。此後殲-7衍生了眾多的改型,其中A,B,M,P等型號用於出口。
繼1987年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口殲-7M飛機之後,巴空軍又向中國訂購進一步符合自身需求的新型殲-7P殲擊機,1988年7月,首批殲-7P列裝巴空軍第20中隊,部署在拉菲克基地。殲-7P抵達基地後,就被塗上沙漠迷彩和巴空軍標識。1991年底,巴空軍又獲得24架殲-7P殲擊機,巴空軍參謀長強調:“殲-7P的可靠性遠遠超過F-16,因此在未來戰爭中絕不會落下風,而作為一種截擊機來說,它絕對是一流的。”
殲-7P是M型的改進型,後來已服役的P型改裝升級成為了殲-7MP。P型改進了座艙布局和導航電子設備,加裝了座艙後視鏡,改進外掛系統,使用馬丁·貝克10L零零彈射座椅,駕駛桿縮短50mm以減輕飛行員手臂的疲勞程度。殲-7P、MP一般採用巴基斯坦的灰色迷彩,可使用AIM-9P和“魔術”近距空空飛彈,垂尾上的甚高頻天線明顯縮小。MP型垂尾頂部兩側各裝有兩個雷達告警接收天線,由此可區分開P與MP型。
1999年,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發生錫亞琴冰川武裝衝突,巴基斯坦空軍曾派出中國製造的殲-7P戰機迎擊印度的蘇-30幻影-2000這些第三代戰機,通過地面雷達引導最終以靈活糾斗使對手拋掉炸彈抱頭鼠竄。

飛機參數

動力裝置

後機身內裝一台WP-7渦噴發動機,全加力推力為56.39千牛(5750公斤),最大推力38.25千牛(3900公斤)。

機載設備

尺寸數據:
翼展:7.15米
殲-7P殲-7P
機長(不計空速管):13.95米
機高:4.10米
機翼面積:23.0平方米
機翼後掠角(前緣):57°
重量載荷:
正常起飛重量:7370千克
正常著陸重量:5480千克
燃油重量(機內):208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高空):2.05馬赫
巡航速度(高度11000米):70公里/小時
失速速度:15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無外掛):8700米
最大航程(機內燃油):480公里/(帶副油箱):530公里
起飛滑跑距離:800~1000米
著陸滑跑距離:800~1000米
武器系統:前機身下裝一門機炮,翼下可掛PL-2空空飛彈、火箭彈和炸彈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