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餘議會,1849年德意志法蘭克福國民議會部分左派議員所組成的議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殘餘議會
- 成立時間:1849年
殘餘議會,1849年德意志法蘭克福國民議會部分左派議員所組成的議會。
殘餘議會,1849年德意志法蘭克福國民議會部分左派議員所組成的議會。是年5月下旬,在以普魯士為首的各邦政府的脅迫下,法蘭克福國民議會保守派和自由派議員紛紛退出議會。法蘭克福城市當局禁止議員開會。5月30日剩餘的一百五十名...
殘缺議會(英文:RumpParliament),指1648年12月6日托馬斯·普萊德率軍將反對審判查理一世的議員驅逐以後的英國議會。普萊德清洗 1648年下半年時,雖然查理一世已然就擒,並被關押於懷特島,但被長老會控制的長期議會仍希望能與查理一世和解...
當克倫威爾開始執政時,1640年組成的議會所保留的成員都屬於一個數目不多、無代表性、過於激進的少數派,即所謂的殘餘議會。起初克倫威爾想要通過談判來進行新的選舉,但是當談判破裂時,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殘餘議會(1653年4月20日)。從那...
一部泛君主制的憲法廢除了《四月法》,接著在科蘇特的鼓勵推動下,匈牙利的殘餘議會宣布匈牙利完全獨立,並推翻哈布斯堡王朝(1849年4月14日)。匈牙利軍隊在一位年輕的天才軍人格爾蓋伊·阿爾圖爾率領下堅持戰鬥,後來奧地利朝廷向俄國沙皇求援...
1934年4月召集殘餘議會,通過了專制主義的憲法。行政部門完全控制立法機關,民選的各級議會撤銷,代之以諮詢機構,諮詢機構是透過繁雜的手續任命產生。原民主憲法所保證的人權一掃而光。國名中刪去“共和國”一詞,僅稱“奧地利聯邦”。19...
1653年4月,克倫威爾驅散殘餘議會,12月建立護國政府,實行軍事獨裁。 三次英荷戰爭 第一次英荷戰爭發生於1652年至1654年,雙方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海戰,如1652年的普利茅斯海戰,1652年和1653年的紐波特海戰,1653年的波特蘭海戰。由於英軍...
由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支持,克倫威爾鼓勵重商主義並大刀闊斧地實行改革,把清教徒的規定強行推行到全國,1653年4月,克倫威爾驅散殘餘議會,12月建立護國政府,自任為護國公,將國號改為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聯邦(Commonwealth of England...
1653年4月,克倫威爾驅散殘餘議會,12月建立護國政府,實行軍事獨裁。 1660年2月,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1689年爆發的“光榮革命”。它所宣布的《權利法案》限制王權,擴大議會權力,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此後,英國議會君主制逐漸...
1649年3月,國會決定廢除君主制和上院、下院成為最高立法機構,行政權交給下院選舉的“國務會議”,克倫威爾任“國務會議”第一任主席。5月,英格蘭共和國成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浪潮發展到高峰。英格蘭聯邦統治全國時,殘餘國會中的490人...
不同於西方典型的資產階級民主體制,日本的天皇制(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封建殘餘濃厚,議會、內閣和政黨都受制於天皇的特權和軍部的強權。儘管如此,《明治憲法》畢竟是亞洲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日本由此以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國力獲得了極大...
在義大利人民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後,1945年6月至1947年初,南尼先後任副總理、制憲部部長和外交部長,為肅清法西斯殘餘勢力,成立義大利共和國作出貢獻。議會鬥爭 1946年4月,社會黨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首次全國代表大會,南尼代表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