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力,漢語辭彙。
拼音:sǐ lì
釋義:指全身的勁兒;用最大的力量。
見《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爵祿生於功,誅罰生於罪,臣明於此,則盡死力而非忠君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死力
- 拼音:sǐ lì
- 注音:ㄙˇ ㄌㄧˋ
- 解釋:全身的勁兒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
基本解釋
(1) [all one’s strength]∶全身的勁兒。
下死力。
(2) [with all one’s strength]∶使出渾身的力氣。
若皇上於閱兵時疾馳入仆營,傳號令以誅奸,則仆必能從諸君子之後,竭死力以補救。——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引證解釋
1、最大的力量。
《晉書·賈充傳》:“誕再在揚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
清 黃景仁 《余忠宣祠》詩:“生得死力死得心,將軍才大空古今。”
《清史稿·蘇元春傳》:元春軀幹雄碩,不治生產,然輕財好士,能得人死力。
2. 用最大的力量。
《英烈傳》第十三回:“﹝廖永安﹞遂將身逃去舡頭,死力督戰。”
郭希仁 《從戎紀略》:“藩庫系陸軍中學生把守,庫中尚存現銀七十餘萬,外間時有謀攻劫者,賴各學生死力把守,數晝夜不能休息,得以保全。”
3..壽險精算學中的重要概念。
死力(the force of martality)是指年齡x歲的人瞬間死亡的比率,數值上等於生存函式S(x)的一階導數dS(x)/d(x)與生存函式S(x)的比值的相反數。公式為:(為生命表中的生存人數,數值上等於S(x)*100000)。死力函式等同於危險率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