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僧

《死僧》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死僧
  • 作者蒲松齡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小說
作品鑑賞,作者簡介,題解,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

作品鑑賞

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不知寫過多少守財奴的故事,不過多半是俗世之人,而這卻是個和尚。剃髮之人,本應棄絕酒、色、財、氣等一切人慾,不以享受為樂,亦不應以聚斂為樂。況且和尚無後,生前既未縱人慾,死後又留給誰?正如“異史氏曰”中所引佛言所云:“一文將不去,惟有孽隨身”,和尚的聚斂財富,唯一的結果,就是給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奇的是,殺了和尚,卻沒找著銀子,而這和尚居然作鬼還來抱著菩薩腦袋笑,似乎他和強盜的這一場戰鬥,自己倒是勝利者!守財奴之愚頑,竟可以達到這種地步!又讓人想起一句俗言:“和尚也是人做的”,凡夫俗子中有人做得出來的愚蠢事,和尚中也不乏人同樣做得出來。蒲松齡筆下這個和尚守財奴,雖只寥寥幾筆,而已生動活現,應該列入文學世界中守財奴、吝嗇鬼形象的藝術長廊而能獨具特色。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題解

蒲松齡對於貨幣的認識有著濃厚的商人意識,在《聊齋志異》中從不同的方面加以表達。他在《宮夢弼》中反對窖藏,稱:“若窖金而以為富,則大帑數千萬,何不可指為我有哉?愚已!”在《劉夫人》和《酒友》篇中強調貨幣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不竭。在《錢流》篇乾脆以故事的形式闡述貨幣流通的本性。本篇則通過一個“儉嗇封殖”的財奴和尚的可悲,從佛教“一文將不去,惟有業隨身”的角度,闡述貨幣的遺世獨立的特徵。

作品原文

某道士,雲遊日暮[1],投止野寺[2]。見僧房扃閉,遂藉蒲團[3],趺坐廊下[4]。夜既靜,聞啟闔聲[5]。旋見一僧來,渾身血污,目中若不見道士, 道士亦若不見之。僧直入殿,登佛座,抱佛頭而笑,久之乃去。及明,視室, 門扃如故。怪之,入村道所見。眾如寺,發扃驗之,則僧殺死在地,室中席篋掀騰,知為盜劫。疑鬼笑有因;共驗佛首,見腦後有微痕,刓之[6],內藏三十餘金。遂用以葬之。
異史氏曰:“諺有之:‘財連於命。’不虛哉!夫人儉嗇封殖[7],以予所不知誰何之人,亦已痴矣;況僧並不知誰何之人而無之哉!生不肯享,死猶顧而笑之,財奴之可嘆如此。佛云:‘一文將不去,惟有孽隨身[8]。’其僧之謂夫!”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雲遊:本謂行蹤無定。見《後漢書·杜篤傳》。此指僧道四處漫遊。
[2]野寺,猶言荒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