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字型構造,是由一系列輾轉彎曲的孤形褶皺帶或壓扭性斷裂帶及其間所夾的地塊構成的形似“歹”字的扭動構造,是旋扭構造的一種重要類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歹字型構造
- 外文名:eta type structure
- 又稱:“η”型構造
- 別名:南北向之字型構造
歹字型構造特點,總結,
歹字型構造特點
- 一般規模宏偉,屬巨型或大型,總體大都近南北(或北西)向延展;
- 發育歷史較長,有的相當悠久;
- 構造成分複雜,除弧形構造帶及其所夾地塊等組成部分外,還有弧形褶皺帶所環繞的不規則穩定地塊(砥柱),以及眾多不同力學性質的伴生構造和各種類型的旋扭構造;
- 按構造形態,由北而南,可分為連續的三段,亦即頭部、中部、尾部;
- 頭部由曲度極為顯著的強烈褶皺帶、大規模橫衝和逆掩斷層,圍繞著一個剛性地塊旋扭成,旋扭和擠壓作用強烈;
- 中段由強烈平行褶皺帶和巨型橫衝和逆掩斷層組成,它們大致南北延伸,略呈彎曲,向西凸出;尾部由強烈平行褶皺帶和逆掩斷層組成,曲度較頭部舒緩,但彎曲的方向與頭部相反;
- 三者聯合起來形成反S形,但不同於普通反S形構造;
總結
世界上最宏偉的數青藏滇緬印尼歹字型和阿拉斯加—科迪勒拉歹字型構造,其共同特徵為:均出現於大陸西緣;頭部開始於不同緯度,尾部卻皆終止於赤道附近;中部和尾部分別與經向和緯向構造帶複合;尾部都出現發育極為完美的大型旋渦狀構造。形成它們的強烈旋扭運動,是經向和緯向水平擠壓在特殊邊界條件下聯合作用的結果;這正說明中、小型歹字型不發育的原因,及其與一般反S型構造的根本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