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集數:20集
- 每集長度:45分鐘
- 線上播放平台:樂視,騰訊,PPS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類型:軍旅,紀實
- 首播時間:2003年
- 導演:劉岩
- 編劇:蒲遜,宇龍,劉岩
- 主演:王斑,王學圻,李若彤,蘇岩,富大龍,曾黎
- 中文名:歸途如虹
- 出品時間:2003年
- 出品公司:廣州軍區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等
- 拍攝地點:深圳,香港
- 上映時間:2003年09月25日 央視一套
- 製片人:汪國輝,劉岩
- 主要獎項:第2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二等獎
第2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音樂獎 - 軍事顧問:馮祥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演職員表,角色介紹,電視劇表現,線上視頻,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劇本創作,主創團隊,道具場景,劇集評價,正面觀點,反面觀點,
角色演員介紹
- 時濤演員:王斑26歲,駐港部隊、作戰參謀,是改革開放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型軍人,一個生機勃勃的希望和危險並存的成長著的軍中俊少,執著、熱情、有勇氣、機智,還有時代賦於他的時尚、率真、浪漫的一面。時濤有英雄夢、富予挑戰,敢於破壞不合理的舊秩序桎梏。大量的知識準備、被少有打擊推動著的理想和自負使他像一個傲視一切的博克手。他非常注重與英軍,以及大眾媒體的交流。在愛情中,時濤時尚表現主動而自以為是,他與蘇晴之間的感情平衡在林嘉儀出現之後不復存在,但他卻成長起來。
- 何志遠演員:王學圻“軍中教父”,駐港部隊經驗豐富的作訓主官,有膽略、勇氣、敬業,是中國傳統型軍人中的典範、中堅及脊樑似的人物。何志遠在少年時代進入軍隊、經歷過戰爭和死亡、習慣於直線加方塊韻律的生活、軍人品質及素質好到頂極、軍事意識及素質好到頂極、十數年作訓主官生涯、謀智兼俱、桃李天下,讓他打拚到軍區資格最老以至不可或缺的作訓主官位置上,且因此入選駐港部隊專事作訓。他對學員的訓練從職業到軍人人格的訓練,實行淘汰制,恥辱教育,孤獨教育等。他對女兒小螺馬、對妻子南珍、對他的戰友和部下們是柔情的。他愛妻子南珍,但軍人客觀存在的婚姻障礙導致他與南珍的感情出現危機。
- 林嘉儀演員:李若彤配音:(國語配音)王丁丁香港女記者,採訪解放軍駐港的事。林嘉儀非常敬業、崇尚自由,又有著強烈征服欲,喜歡上了駐香港部隊軍官時濤,由此遭遇愛與苦難。因為年輕美貌、聰明伶俐、職業意識強、身後永遠有一個理解和寬容著的高品質男友,導致了她在生存環境甚至發展前瞻中的無憂無慮和缺乏危機,以至於她一開始就犯下一個錯誤,接受報紙任務並擅作主張強行而執著地介入駐港部隊的世界,而且在遇到了阻礙後仍然不依不饒。最後,她用不屈不撓地關心他人,提出提出對法律壓制下良心喪失的質疑,並不顧一切地要去證明一群改變了她現實生存狀態的中國軍人的無辜和高尚。
- 南珍演員:蘇岩軍嫂,何志遠的妻子。南珍是一個有文化、有思想、敢作敢為的當代知識女性,同時,她又是一個複雜的、多側面的、有血有肉的女人,一方面她深愛自己的丈夫、為丈夫的事業感到驕傲,另一方面她又感覺丈夫所承載的東西對她和女兒小螺號太大了。她深愛自己的丈夫,卻又打算離婚,但為了大局,為了不讓丈夫分心,她要“忍”到香港回歸,在丈夫完成使命之後才提出離婚。
- 靳大為演員:富大龍駐港部隊成員,衝動、勇敢。母親病故,思母心切的靳大為卻被告之母親臨終前的遺囑,香港不回家,大為不許回家。
- 蘇晴演員:曾黎時濤的戀人,美女軍人。蘇晴在感情上是被動且容忍的,在民族的情感回歸中,她遭遇著個人情感的失去,但成為了所有戰友最美麗的天使和可以託附生命的人。
- 常凱平演員:羅鋼年輕軍官,穩重成熟、硬朗,為了事業甘於奉獻自己的生命與熱血。在情感方面,他內斂、克制,不善於表達,他將對蘇晴的愛始終埋在心底。
角色演員介紹內容來源
音樂原聲
幕後花絮
- 起初王斑被安排演別的角色,但當他讀完劇本之後,覺得他自己像時濤,於是嚮導演說明了想法。最終劇組選擇了他演男主角。
- 李若彤已有十多年沒有燙髮了,但為拍攝該劇做準備,她花了六個小時去將頭髮染成咖啡色的。
- 由於體力透支,加上水土不服,蘇岩出現皮膚過敏、扁桃體發炎等症狀,曾連續兩天高燒39℃,導演讓她休息調養後再拍,但她卻堅持每天到場。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類型 | 獲得者 |
---|---|---|---|
2004年 | 長篇電視劇二等獎 | 《歸途如虹》 | |
優秀音樂獎 | |||
2004年 | 長篇電視劇優秀作品獎 | 《歸途如虹》 | |
2007年 | 入選作品獎 | 《歸途如虹》 |
幕後製作
劇本創作
在央視與軍方的高標準、嚴要求下,該劇劇本創作歷時3年,劇中人物和故事以真實的歷史、生活為依據。
主創團隊
該劇動用兵員8000人次,駐香港部隊參加拍攝人員近6000人次,其中有83人是“九七回歸”的歷史見證人。
詩人唐躍生擔任該劇的文學統籌,作家鄧一光負責劇本總撰稿,導演荷夢凡擔任藝術總監。
道具場景
該劇劇組深入駐港部隊的歷史真實空間:香港、深圳進行拍攝,其中不少鏡頭在駐香港部隊營區內取景拍攝。
該劇動用車輛5000多台次,飛機30架次,裝甲車、坦克等裝備200輛次,艦船10艘次。
劇集評價
正面觀點
該劇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又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全劇於浪漫當中見精神,陽剛當中有陰柔,粗獷當中顯溫情,幽默當中含著嚴肅。首先,從思想內涵來看,它通過一個個非常生動的細節展示駐港部隊進駐香港之前的一段獨特歷史。它是一個回歸的主題,但沒有停留在回歸主題正面的線性的展示上面,又超越了回歸的主題,從獨特的角度詮釋一種交流和溝通的主題。其次,從文化品格來看,人物語言和台詞都非常精到妥貼,很有文采,體現了編劇很高的文學修養,特別是大量成語和歷史典故的運用。例如“澆鑄鼓瑟”這類,對普通觀眾來說是生僻但很新鮮的。這樣一種很有文化品位的運用,製造出一種陌生化的效果,增添了該劇的藝術感染力。再次,從人物塑造上來說,這部劇雕刻出了當代軍人的群像,同時又鏤刻出了一個個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做到了性情面目,人人各具。(時任中宣部文藝局影視處副處長 王強評)
這是一部具有文學精神、文學品格的電視劇。這樣一部情節性很強的,類型化特徵很明顯的長篇電視劇當中還有詩的品性,這非常難得。該劇還體現了文化上的平等意識,摒棄了黨、軍隊那種無所不能的高大形象,唯我獨尊的那樣一種思想。這個戲拍得非常幹練,結構很好,有點區別於以往的廣東電視劇,包括結構,表演狀態。它的節奏感,不拖泥帶水,非常幹練。(時任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劇作家 張宏森評)
該劇的對話有個特點是博義式的,智性的成分很高。這與編劇的文化素養關係很大,正好也契合劇中人的角色。不是流水帳式的,而是平行的。它有時是對搏的,有時是旁敲側擊的,對話充滿警句格言。畫面和音樂也很講究,畫面的切換和轉接,一點都不粗糙,做得很到位。近景和特寫運用得比較多,對於刻畫人物起的作用非常大。音樂是一種“藍調”式的,盪氣迴腸。(作家出版社著名文藝批評家 唐曉渡評)
反面觀點
該劇有一些細微的不足,字幕當中的錯別字,與全劇的文化品位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語言學的文字不規範很刺眼。(時任中宣部文藝局影視處副處長 王強評)
劇中角色女記者林嘉儀,筆墨過重,篇幅過長,是一條挺矯情挺虛假的線索,一看就知道是編的。(時任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劇作家 張宏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