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屬幸福論

歸屬幸福論

本書以當代世界歷史為背景,以追問幸福是什麼為主線,論述了生命的本質、幸福的起源、幸福的感通、幸福實現的原則、幸福實現的社會生活條件等問題,提出了意義人生觀,批判了價值人生論,同時分析了以往幸福流派的弊端。本書既是一部幸福理論的專著,又是日常幸福生活的指南。

基本介紹

  • 書名:歸屬幸福論
  • 作者:楊洪興
  • ISBN:978-7-5677-2403-7
  • 類別:社會文化
  • 頁數:292頁
  • 定價:40.0元
  •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9
  • 裝幀:簡裝
  • 開本:787×1092
  • CIP核字號:2014239424
主要內容,作者簡介,目錄,

主要內容

本書深刻、通俗、簡練地批判了價值論和價值論引導下的物化的資本主義世界。本書反對把人當成既定的需求者的西方式的生命論,這種生命論認為,人的一生就是不斷滿足更高的需求,需求的滿足程度就是幸福實現的程度。為此他們主張,個人要提高能力,社會要擴大生產,人群要公平競爭。這種需求論的幸福觀,必然導致個人行為的自私化,社會財富兩極分化,地球資源枯竭,生存環境惡化,人類精神抑鬱。更可悲的是社會財富越多,整個人類問題就會越發嚴重。
為了弄清人的生命本質,作者克服了現有理論文獻少和思路西化的瓶頸,不怕寂寞無名,潛心研究二十年,提出了獨特的具有理論原創性和系統性特色的《歸屬幸福論》。
本書首次提出人本性殘缺論。試圖說明人類千古之謎——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我是生命,我來自殘缺,我走向生命環境的和諧完美。
人本性殘缺論認為,人的內在生存能力與環境相比較,始終存在不協調的狀態。這樣,面對無限的、紛繁複雜的世界,人的生命就不是既定的事實,而是克服殘缺性的後天關係構建,人不可能通過滿足,實現人的生命。而動物憑先天的本能實現了個體與環境的完美和諧,先天的自然進化就決定了它的生命就是它的肉體本身,它的生命和活動是既定的。它的一切行為就是從自然界獲取既定的需求。它無需構建和改變什麼。它的生命就是需求滿足本身。
人則不同。由於人本性的永恆殘缺性必然導致,勞動生產的本質不是創建一個世界來滿足人的各式需求,而是創造環境化的生命世界。在生命環境共建中克服個人本性的殘缺,在共建中相互合作共同面對世界,實現了個人與世界的和諧完美。環境化的生命世界是無數個人行為意志相互影響的結晶體,它是歷史變動的生命,它表示每個人的永恆存在。相互影響是人的生命的本質特徵。
人類和諧的依據是各式社會關係本身。和諧不是滿足了每個人的各式需求,而是彼此能實現良性的相互影響,實現社會關係的多樣性的統一。人與世界是關係,是關係決定人類的命運,而不是財富的多寡。同樣數量的財富,你與它的關係不同,命運就不同。財富只有表達了關係,才有合理性。“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禮物只是為了表達友誼。為此,歸屬幸福論主張:“用最小的價值消耗,創造最大的意義人生”,反對用財富多寡來理解人生的意義。有意義的大寫的人生就是:“用思想影響他人,用行動感召天下”。
幸福的人生就是發現關係、構建關係、表達關係和說明關係,使個人、群體、階層、階級之間獲得相互影響的社會和歷史的依據,使個人在任何時間、地點、場合、處境都成為世界的靈魂和景致。這樣他就找到了人生的歸屬,找到了幸福。人生而幸福。沒有關係,就沒有影響,就沒有存在,就沒有幸福。
幸福的反面是分離,不是不幸。分離就是苦難。人不能消滅不幸,不幸總是存在。人不可能消滅痛苦,有得失就有快樂和痛苦。人要消滅的是分離中產生的苦難。苦難不同於痛苦。苦難是無法擺脫,而必須擺脫。痛苦可以忘記。有了苦難,人才有了追求幸福的渴望。所以,人的幸福來源於克服苦難,找到生命的歸屬。苦難就是各種社會關係的丟失,就是遠離生命的世界,只是苦苦掙扎的需求者。苦難中個人與親人、同事或社會處於分離狀態。關係的重新發現、構建、表達和說明,使他找到了歸屬,成為了我們,不再是我、你、他。我們在世界中。夫妻能共患難而幸福;同事能共同事而幸福;大眾因能共認同而幸福。找到了關係背後的本質就找到了歸屬,就找到了幸福本身。
作者歷經十年鑄就此書。從事哲學教學、研究的他渴望像仰望星空的霍金一樣,能為人類在浩瀚的生命宇宙中找到航行的北斗。
《歸屬幸福論》共七章,33萬字,分別講述了幸福的目的、根據、真諦、原則和構建。
《歸屬幸福論》認為,人的一生就是不斷構建和經典地表達各種社會關係,幸福就是每個人都依據現有的社會關係在日常社會歷史生命環境的共建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意志,獲得尊嚴、尊重與尊敬,實現歸屬,而擁有的感動貫通的喜悅的生命狀態。
《歸屬幸福論》的研究成果對於國人理解幸福的內涵、追求幸福的中國夢想,凝聚中國精神具有重要的價值。為理論界重新認識幸福問題提供了獨特的思路。為避免“有發展無幸福”的社會發展窘境提供了全新的路徑。
本書公開發行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孫正聿老師肯定了本書的理論創新和學科領域視角拓寬工作,並對本書的一些理論研究提出了十分寶貴的意見,並對本書的出版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關注。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資深教授陳秉公老師認為:“本書是當今市場經濟體系下,引導人們追求幸福理想的一個創新知識體系。難能可貴,要大力推薦。”
楊洪興的博士生導師楊玉教授高度評價此書:“這本書有自己的理論系統與結構,高度的嚴謹性,是重要的理論創新。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對幸福理論的新發展很有意義”。
給予此書好評的還有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耀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資深教授孫熙國、清華大學關工委蔣新官老師、出版界朋友顧城先生,以及各界讀者與學生。
本書是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長江學者韓喜平院長主導下的吉林大學創新團隊項目“民生價值與社會幸福”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並得到了他的多次指導和充分肯定。在本書的寫作和推廣過程中得到了馬克思主義學院邵彥敏副院長的大力支持。
作者本人因《歸屬幸福論》一書獲得2015年“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非量化評價先進個人”獎,成為十位獲獎人之一。
收藏《歸屬幸福論》一書的圖書館有: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蘭州大學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長春市圖書館等
《歸屬幸福論》一書在學人書店銷量較好,得到了長春學人書店領導的高度重視,被列為重點推薦的理論暢銷書籍,懸掛海報,大力推廣宣傳。他們的評價是:近年來有關幸福問題少有的、原創的、可信服的、真正的專著。

作者簡介

楊洪興,吉林長春人,1986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系,同年到吉林工業大學從事哲學教學工作。2000年到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傳統哲學、西方哲學、人生幸福理論。
出版著作有《屬人的世界》(2013年)、《歸屬幸福論》(2014年)

目錄

第1章歸屬幸福論導論
第一節舊幸福觀的困惑
一、 舊幸福觀的理論困惑
二、舊幸福觀的實踐困惑
三、舊幸福觀的民生困惑
第二節人類幸福的出路
一、新幸福觀的實踐前提
二、國內幾種幸福觀淺析
三、找尋幸福實現的條件
四、避免幸福指數的誤導
五、歸屬幸福論的新思路
第2章價值崇拜——需求論幸福觀的困境
第一節需求論幸福觀的社會困境
一、生存壓力與價值崇拜
二、商品社會與悲觀主義
三、勞動的異化與生命的喪失
第二節需求論幸福觀的理論困境
一、人的線性存在與利益整體主義
二、價值論的理論局限
第三節各種需求論幸福觀解析
一、主客分離說——宗教幸福觀
二、主客同一說——感性主義幸福觀
三、主存客消說——理性主義幸福觀
第3章生命構建——幸福的目的
第一節人本性殘缺論與勞動的起源
一本性與本質
二、人本性的殘缺性
三、勞動創造人的生命
四、人是生命的存在
第二節人的生命模式
一、人的生命是自由面對的對象性存在
二、人的生命模式特點和特徵
三、人的生命模式是實現實踐模式的不斷超越
四、球體人生
五、幾種生命解放路徑
第三節個體生活社會化
一、生活如何創造第二生命
二、 生命基本矛盾
三、 在生活理想中化解生命基本矛盾
第四節環境消耗觀和環境生命觀
一、環境雷同扼殺生命
二、生活世界與生命世界
三、生命在環境共築中凝結
第五節人的生命與死亡
一、肉體與人的社會生命
二、死亡的恐懼
三、人生不朽
四、生命狀態
第4章意義追尋——幸福存在的根據
第一節意義是預示生命歸屬關係形成的影響力
一、人是影響一切的生命狀態
二、意義是人的生命方式
三、人生意義的產生
四、發現意義追問生命的可能
五、追求有影響力的神聖生活
六、藝術使神聖的生命永恆
第二節非線性世界與意義世界
一、非線性理論綜述
二、非線性理論引發社會科學領域思維變革
三、網路催生自由人聯合體
第五章幸福是感通生命歸屬
第一節幸福在生命構造中形成
一、關注需求妨礙幸福認知
二、社會競爭與快樂幸福觀的悖論
第二節幸福的內涵
一、幸福的起因
二、幸福內涵的界定
第三節分離是幸福的反面
一、幸福是社會關係的丟失
二、分離起源於功利
三、幸福丟失的原因
第六章幸福實現的原則
第一節感通人生,感知幸福
一、理性思維妨礙感知幸福
二、感通萬物歸一
第二節關係完善,幸福圓滿
一、幸福依存於關係
二、幸福的關係網路
第三節人格高尚,相互感動
一、幸福是歸屬的實現
二、尊敬是幸福的表征
三、人群是幸福的蓄水池
第四節環境共建,幸福永駐
一、共築網路習俗
二、美的環境克服分離
三、生活環境藝術化
第七章生活方式——幸福的呈現
第一節生活為了社會生命
一、實踐決定生活
二、競爭銷蝕生活的神聖性
第二節生活方式決定幸福方式
一、欲求財富與生活痛苦
二、生活方式的變革
三、生活方式變革與幸福變遷
第三節狀態人生
一、生活是一種生命狀態
二、共築幸福的生活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