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精神的蒙難

歷史是精神的蒙難

《歷史是精神的蒙難》是2017年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同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歷史是精神的蒙難
  • 作者:何同彬
  • 出版時間:2017年
  • 出版社:北嶽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37852708
  • 類別:文學類圖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收錄的是體現作者批評風格的代表作和部分新作,圍繞著“青年”、“公共性”、和“歷史”等三個關鍵字,作者以粗獷的線條和銳利的筆鋒勾勒出一個青年批評者“無知無畏”的精神圖景和野蠻生長的批評個性,這裡沒有統一的主題,若是統一,也僅僅是統一於一個笨拙、倦怠而碌碌無為的批評個體。

作者簡介

何同彬,《揚子江》評論編輯部主任;2012年獲聘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聘期一年),2014獲聘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曾獲江蘇首屆紫金文藝評論獎一等獎、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新人獎、《文藝爭鳴》年度優秀論文獎、第十四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金陵文學獎”大獎、南京大學青年教師人文科研原創獎;2015年入選南京“青春文學人才計畫”。

圖書目錄

輯一
關於青年寫作、文學新人的斷想 / 003
當代文學“關不關鍵”詞 / 008
重建“青年性”
——我的批評觀 / 021
批評的敵意 / 024
文學的深夢與反抗者的悖謬
——韓東“文學形象”淺析 / 026
反抗,何以成為失敗的一部分?
——朵漁《這世界怎么啦》(組詩)有感 / 043
中國式“成長”的殘酷
——《十八歲出門遠行》簡析 / 053
讚美成為文壇的一種災難
——看《朱雀》 / 058
關於《獨唱團》的“二重奏” / 061
“歷史”與“反抗”的意志
——1990年代以來“先鋒”意識的瓦解 / 065
輯二
晦澀:如何成為“障眼法”?
——從“朦朧詩論爭”談起 / 093
當代漢語詩歌“公共性”想像的政治邊界
——從唐曉渡《內在於現代詩的公共性》談起 / 107
關於“介入的詩歌”的談話 / 113
浮游的守夜人
——從北島《午夜之門》談起 / 119
革命:招魂與驅鬼的儀式
——談周理農《被詛咒的詩人》 / 122
知識者的倦怠之書
——我看《春盡江南》 / 126
關於政治和諾貝爾文學獎
——文學成就本身並不能使一個作家摘取桂冠 / 130
輯三
回到尼采的質問
——1990年代以來中國歷史意識的症候 / 135
大時代的死亡與再生
——1990年代以來的精神困境 / 159
“歷史是精神的蒙難”
——對當下文學史思維的思考 / 175
智慧的劫掠與死者的狂歡
——從魯迅說起 / 186
死亡的邊界 / 196
作為病症的經典化焦慮
——關於網路文學能否出現經典的看法 / 202
輯四
寫在前面的廢話
——《夏天盛極一時——南京青年詩人群展》序 / 207
《浮游的守夜人》後記 / 209
我不是新人
——紫金山文學獎“新人獎”獲獎感言 / 211
附錄 / 213
“誰有權利做文學的醫生?”
——對話“80後”批評家何同彬 / 215
後記 / 22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