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岐黃
- 實指:《內經》和它的作者
- 解釋:黃帝常與岐伯討論醫學
- 相關術語:岐黃之術
- 歷史文獻:成書約戰國時期
- 發祥聖地:新密
歧黃一般指本詞條
近日中國民族醫藥學會、中華醫學會醫學分會在新密舉行授牌儀式,新密被命名為“岐黃文化發祥聖地”,岐黃文化作為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將被傳承開發。...
後世出於對黃帝、岐伯的尊崇,遂將岐黃之術指代中醫醫術,並認為《黃帝內經》是中醫藥學理論的淵源、最權威的中醫經典著作。直至今天,凡從事中醫工作的仍是言必稱引...
歧黃中醫網是一個以“弘揚和傳承中醫藥文化”為主題的中醫特色健康資訊網站。致力於中醫文化傳播、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普及、中醫藥瑰寶挖掘、科技成果推廣、中醫交流學習...
岐黃科普會成立於2007年10月,由陳敏鋒、潘光明、黃智斌、張少聰、劉曉輝、劉玲、張偉玲等十四位對中醫藥滿懷熱情的年輕學子創立。宣傳中醫藥,擔任黃帝內經中岐伯的...
術紹岐黃,讀音shù shào qí huáng,漢語成語。意為繼承岐黃的高超醫術。用來稱讚醫生醫道高明。 [1] 中文名 術紹岐黃 拼音 shù shào qí huáng 含義 指...
乾隆十五年(1750)四月,黃元御北游至京,適乾隆帝有疾,眾太醫萎思無策,經舉薦,黃元御入宮視疾,藥到病除,以精湛的醫術得到了乾隆帝的特別青睞,親書 “妙悟岐黃...
上海歧黃安康中醫門診部位於上海市徐匯區,近鄰上海南站及上海萬體館,緊鄰上海植物園。...
岐黃中醫藥文化博物館位於慶陽市慶城縣周祖陵森林公園內,這裡是中醫鼻祖岐伯故里,周先祖不窋教民稼穡之地,文化積澱厚重,中醫學奠基之作《黃帝內經》發源地,慶陽市...
北京中醫藥大學岐黃志願者協會是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志願從事社會公益與社會保障事業的人士組成的志願服務團體,是隸屬於共青團北京中醫藥大學委員會的校級青年志願者協會,...
朱子云,上海江灣西唐家橋人。自幼受父傳授,精研歧黃,熟讀方書,成年後,隨父行醫,從事內、外、兒、喉各科。...
陳德濟,男,四川省成都市人,1940年生。出身於中醫世家,幼即從父學習歧黃之術, 1964年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系,留校工作。1995晉升為教授、主任醫師。曾任成都...
許儀後,又名許三官,吉安縣桐坪鄉河山村人。自幼聰明好學,但屢試不第,改習歧黃,醫道不凡。常行醫於廣州、南京和沿海一帶。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乘船經廣東海面...
第一個代稱是歧黃。這個名字來源於《黃帝內經》。因其是黃帝與歧伯討論醫學的專著,便稱《黃帝內經》為歧黃之術。自然,歧黃也就成了中醫的別名。中醫是在絕對性...
陳柏志 安溪縣長坑鄉南斗村人,1951年11月出生於中醫世家。幼承家學,興趣歧黃之道,喜練靜養功。中學畢業後,先當村“赤腳醫生”,繼任祥華衛生院中醫師。1976年...
張福產,副主任中醫師, 副教授。師承其父省名中醫張志堅學習,鑽研歧黃,博採眾長,在診治內科疑難病證有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