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陽嶺根嶺古道

武陽嶺根嶺古道

武陽嶺根嶺古道從南田鎮武陽村茶亭開始,下至青田縣嶺根鄉嶺根村,全程10多公里,南北走向,南通往南田鎮、文成縣城、瑞安市,北下達青田縣、麗水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陽嶺根嶺古道
  • 起點:文成南田鎮武陽村
  • 終點:青田縣嶺根鄉嶺根村
  • 長度:10多公里
茶亭,劉集的故事,茶屋、一勺堂,雲來門,兩通亭,半嶺茶屋,

茶亭

茶亭是民國時期建築,由正屋、廂房、天水橋、過廊組成合院式木構建築。正屋建於塊石壘砌的台基上,高於過廊1.8米,面闊三開間帶左右耳房,進深五柱七檁,懸山頂,明間前設單孔石質天水橋,橋面14級踏跺作為甬道連線過廊。東側梢間設有神龕供祭祀,西側次間設廚房、小戲台,逢年過節時有戲班在此演出。左右廂房均兩間,四面坡,可為過往行人提供投宿,廂房下設馬廄。
古道從過廊內經過,出入口為石拱門,前側廊有靠背式座位,供行人休憩之用。過廊左右馬廄內立有兩塊石碑,一塊是捐資碑,另一塊是由劉德隅於民國三十六年冬寫的重修武陽施茶亭記,記載著武陽為劉氏始祖文成公產生地即劉族發祥地也,中貫大路上通甌括下達瑞平,路旁有施茶之亭為劉氏六世祖啟節公於明嘉靖四年(1526)所創建。
曾聞諸父老雲,公當日家僅薄產捐助斯亭,嘉惠行者已在半數之上,方之今世錙銖必較之徒豈可以道里計哉。民國二十七年冬蘆溝事起,抗戰軍興,德隅供職國民政府文官處疏散,還山見斯亭之侷促,年久失修,行將傾圮,加以官商避難山中者接踵而來,實無以容過客之休息,乃商之父老昆弟擬集資重建,僉以為寓報本於慈善,鹹表樂助。至於木材則於公助斯亭之後山,不足之數均取於公之三世孫湄公之祭租,凡谷百餘石,經始於二十八年(1939)春,落成於卅一年(1942)冬…… 該茶亭格局完整,規模較大,且紀年確鑿,內又建有小戲台,保存價值較高。

劉集的故事

過施茶亭二公里外,到武陽嶺根嶺嶺頭。路上劉日澤老師講了劉基祖上卜居武陽的故事。劉基祖父劉集以前一直在麗水居住,當時正值南宋末年,蒙古入侵,麗水也受襲擾。劉集為安居樂業,想要尋找一處不受干擾的吉地定居。一天,他到麗陽門外的山神廟求禱。求禱後回家,當夜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大片清水田,且有幾隻羊在田埂吃草,他一衝動,便情不自禁地向羊群奔去,抓起兩隻羊角舞了起來。夢醒後,劉集感到好奇。第二天他趕往山神廟找主持解夢。
主持對劉集說:“夢裡見到一田清水,可能是指‘青田’,執羊頭而舞,應解為‘舞羊’,當為青田某處有一個名叫‘舞羊’的地方。劉集料理家事後就放舟青田,到嶺根一打聽,路人指了指峻岭說:“攀上15里嶺根嶺,再走10里路,有一個叫‘霧洋’的地方。”劉集一聽“舞羊”(“霧洋”“武陽”方言同音),喜出望外。心想:真的是天意,急忙謝過,放開腳步登嶺而去。到了武陽,只見一片田洋,又有幾隻羊在那裡跳躍斗鬧,劉集仿佛又回到了夢中。他提了提神,清醒清醒,向四周一看,果然是世外桃源。不久,劉集舉家遷居武陽,成為南田劉氏家族之始祖。劉日澤老師還介紹南田民國時名人劉耀東及他寫的南田山志。

茶屋、一勺堂

武陽嶺根嶺嶺頭建有歇山頂三合院式木構茶屋,茶屋建於五、六十年建,由正屋、廂房、天井組成。正屋中間設有神龕供祭祀,右廂房有二層三間,樓上住宿樓下開商鋪兼施茶,沿路建有過廊亭,兩側設有木板凳座位,供行人休憩之用。左廂房有二層三間半,樓上住宿樓下供管理人居住。現正屋已塌,左廂房只有沿路一半。
左廂房前置有“一勺堂石碑記”石碑一塊,碑記為:“自來茶堂之設,所以濟人渴時一勺也。如九都之嶺根嶺頭,實甌括之通途,青田之要轄。高山峻岭,寂無人煙,行人至此,力乏神疲,顧安得一勺之多以解渴乎!幸有八內都廩生周鳳煒者。素以好善為念,時懷施濟,因倡捐銀兩,樂助租田。於甲戌仲冬,擇吉鳩工,建造茶堂五間,翼以兩廊,擇人居住。斯時也,暮宿晨行,既免窮途悲慘。冬湯夏水,亦云式飲。庶幾此一勺之濟人,其功豈淺鮮哉!吾故名其堂為一勺堂雲。

雲來門

清光緒乙亥冬月穀旦選拔貢生林壽祺撰。”現一勺堂已無處可尋。左廂房側前方是嶺頭小寺院遺址,四周塊石砌成的牆和幾塊青石柱礎還在。茶屋下行200多米是雲來門,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石門由塊石拱成,寬2.7米、高3.8米,石牆由塊石砌成,寬11.6米、高4.8米。雲來門右側有一石碑記載著民國時期由劉耀東主事並出資建山門一事。站在山門放眼崇山峻岭,山川秀麗,湖光秀色,天開畫圖,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武陽嶺根嶺古道
石門

兩通亭

半山處還有村莊,那也是劉氏後人居住村。據說當年劉基次子劉璟為了方便行人,率族人修建武陽嶺根嶺並在路旁種植護路樹,還派一支劉姓住半嶺常年修路,年過一年,路成古道,樹成古樹,人一代傳一代自然成村莊。
武陽嶺根嶺古道在清代和民國時期經過幾次大修,路面保持清代和民國時期石砌風格,路寬約1.2米,由毛石鋪和條形花崗岩鋪成,途中有古松、古榲樹、古楓香樹123株,以前有幾百棵,曾為修劉基廟砍伐幾次古樹當木料用。武陽嶺根嶺過了兩通亭算是一半,兩通亭是過廊式木構建築,年代不詳,面闊九間,進深四柱七檁,寬2.6米、高3.2米,長15米,兩側廊有木板凳座位,供行人休憩之用。

半嶺茶屋

過亭20多米是半嶺茶屋,據說始建於明初,清道光重建,該茶屋外有門台和圍牆,裡面正屋面闊五開間,進深五柱七檁,懸山頂,正中設有神龕供祭祀,右屋設有茶灶,左屋設有客房供行人住宿。中間正前兩圓柱形柱礎,上面雕有精緻騰龍和蓮花圖案,別具風格。現右圍牆和右屋都已塌。茶屋左側是八十年代建的五顯爺殿,面闊三開間,重檐歇山頂。
半嶺下行一公里到青田縣灘坑水庫嶺根埠頭,我們不能到嶺根了。據青田縣誌、北山志、南田山志及劉氏家譜記載,半嶺過五里到嶺根,嶺根有劉璟題嶺根嶺石碑一塊,記事石碑二塊,捐資石碑四塊,明清時造石板橋各一座,五顯爺殿一座,現都在水庫底下無法考證。另據南田山志記載武陽嶺根嶺沿途還有清乾隆甲午年沈雲瑞造的樂山亭,清乾隆辛卯年徐希達造的躡雲亭,清順治年間劉世錦始造,清乾隆六年重建的會峰寺,清光緒年間周鳳煒捐建的萬峰寺等都無跡可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