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石

武陵石

武陵石,產於湖南省武陵山脈的常德、桃源、石門等地。該石為多年水流衝擊而成,石質光滑,色澤古樸、造型變化多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陵石
  • 產地:湖南省常德、桃源、石門等地
  • 成因:多年水流衝擊而成
  • 特點:石質光滑,色澤古樸、造型多樣
簡介,形成,種類,特點,古氣,清氣,文氣,三味,

簡介

武陵石以圖紋石居多,其色澤既明快又凝重,複色與間色十分豐富。體量大的石頭一般底色呈米黃、淺灰、灰綠、紅紫、墨黑等色,石上紋理多為深紅、赭石、淺紫、古銅等色。中、小體量的石頭有深綠、藍灰、玉綠、花青、玫瑰、大紅、橘黃等色。石上紋理有平紋也有浮雕紋,由塊、面或點、線構成自然畫面,有寫意也有寫實,似動物形者神態各異,惟妙惟肖,似山水風景者獨具特色,盡現名山大川的風情和自然神韻,近處山石見質,遠處山形見勢。

形成

武陵石大多形成於億萬年之前,由漫長歲月的地質運動、自然風化,及幾經河水搬運、沖刷與砂石磨勵、溶蝕後變成的。武陵山脈和臨近的湘西雪峰山脈在前震旦紀時,曾普遍為海水淹沒。武陵山脈踞常德地區的西北角,澧水貫穿全境;雪峰山脈地勢高峻,南北延伸300多公里,為資水和沅水的分水嶺。兩大山脈境地貌層巒疊峰,山嶺連綿,在石門縣城郊河谷、常德沅水邊,及高山溶洞內和沅水、澧水流域的河灘溪畔中,奇石蘊藏量較豐富。

種類

寶石曾採得“江南第一(鑽石)”;玉石如瑪瑙桃花石早被古今文人作為禮品帶到世界各地;其武陵奇石多年多次在全國全球獲得大獎。武陵奇石主要有武陵山水畫面奇石系列(如古今中外著名的桃源八景、鳳凰八景、張家界八景等山水系列),中外名勝山水系列,武陵山珍系列,武陵人物系列,象形石,樓台石,耆者石,火山石,紋理石,文字石,桃花石,菊花石,梅花石,彩臘石,晶體石,鐘乳石,園林石等二十多大類或系列。

特點

武陵奇石的三氣:武陵寶石玉石奇石武陵靈山孕,烏、沅、澧、清四江秀水育,桃花源里生,鳳凰作伴長,張家界這“山水畫原本”,“擴大了的盆景”中藏。它是一個智慧的石種,其古氣、清氣、文氣、俱爽。

古氣

武陵奇石產地武陵山脈屬於板期群內,地質年代最為古老,奇石古氣超群。
奇石處於古老地層數億萬年的變化發展中;歷經風雨雷電、酷暑嚴冬、洪水地震、滄海桑田而蒼舊古老;其陰陽剛柔、結構、關係、運動、氣勢、力量、節奏及相關對立因素影響而歷經磨難、分化。比古銅更古遠;因虛實、奇正、曲直、輕重等作用,石色質形紋都暗含宇宙運行、日月交替、季節輪換、萬物消長的信息,其信息的含量可能自有地球起就已開始。
按照中國古老的《周易》“生”的觀念,奇石包涵宇宙萬物生長變化含義最為豐富。因此,武陵奇石色老古,紋蒼遒,光幽然,具醇厚韻味。並且,明度低,純度高,厚度厚。棕紅、暗紅、紫紅、古銅黃、古銅綠和黑都在武陵石中見。武陵古氣石上的黃、紫,為中國富貴、吉祥色。
武陵石武陵石

清氣

清,本義是指液體、氣體純淨。清氣,引申為人或物的節操和氣質。如元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清氣”,既表達了梅花的清秀和氣質,比喻人品和節操;又表現了詩人鄙棄世俗利祿,堅持高尚情操的正氣。
武陵清氣類奇石中梅石精品很多。比如《金瓶梅》,石色墨黑如烏金,其梅石形如古梅瓶,石的中間恰到好處地凸出心形大小的梅蕾,最妙的是在梅石頂端又綻放一團潔白的浮雕般的梅花。配上古書《金瓶梅》底座和詩文,奇石色、質、形、紋、韻、名、詩、座妙趣天成,成為石界奇景。
清氣畫面奇石更是美妙絕倫。比如,題名《一覽眾山小》的石上畫面:“奇石青山色,一覽眾山勢。雖居石畫齋,自有白雲知”。
武陵青山綠水,其清氣石種色素淡雅,紋線浸潤,明快清新,意境平遠高遠深遠。武陵詩風清婉,揮酒淋漓,更為武陵清氣增彩添韻。
清、白、清清白白。為武陵清氣、雅氣原色。

文氣

東晉寫作著名《桃花源記》的詩人陶淵明,退隱山林後當喝醉了酒,便在家後廬山虎爪崖下一山石上酣睡,特取名“醉石”。這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被文人命名的石頭,並有石有名有詩有地有人。後人據此公推陶公為賞石鼻祖。
自唐開始,達官貴人置石造景,寄情物外。白居易《太湖石記》“多聚異石,妙極山水”。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集.怪石辯》“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聳秀,嵌山狀,可登案觀玩”。首將賞石移至文人案頭。萬曆年間,林有麟《素園石譜》提出“石尤近於禪”,把賞石從外形微縮景觀的自然美提升到極具內涵之美的人生哲學的高度。清曹雪芹借女媧遺在大荒山無指崖青梗峰一頑石“假寶玉”,寫成千古文人爭相品悟的《石頭記》;近現代品石悟石愛石藏石人才濟濟。在品賞畫面石當首推美學巨匠王朝聞《石道因緣》;繪畫大師吳冠中說“踏破鐵鞋無覓處,終生追求忽顯現,今日拜倒石頭前,還笑米芾未曾見”(《中國石文化》),更是欣賞畫面奇石的經典。
武陵寶石璀璨,玉石潤澤,奇石包羅萬象,文氣厚重。比如《桃花源記》一石畫面,與陶潛詩文天然神合。原記“武陵人捕魚為業”——畫面左下方正好停泊著一隻剛剛打魚用過的漁船;“忽逢桃花林”——畫面正中上方剛好一片紅艷桃花林;“芳草鮮美”——畫面左下方剛好有頭耕種桃花源秦人村千丘田的神韻十足、倒影清晰優美的、正啃著鮮美芳草的耕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畫面正下方一彎腰身背一簍剛從沅江打上來的鮮魚,手撐竹篙,駕著竹排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畫面上方兩邊剛好是“松竹蔥蘢,秀色可餐”(《桃源縣誌》)的“紅樹青松斜陽古道”(桃花源山門左門聯)。
最妙的是石畫上方山頂留白,天工神意,“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中國畫論類編》)。使該石畫頗具中國畫“十里蛙聲出山泉”神效。留白給人妙想無限:遇仙橋、千丘田、桃花觀、高舉閣、秦人村、淵明祠……
《桃花源記》武陵奇石畫面。青山蒼松翠竹紅樹耕牛漁船人基本色為桃花紅,動靜相宜,莊重典雅。整方畫面石質堅細膩潤澤,歷萬億年天成,藏億萬年常賞常新,色質紋形意境靈韻文氣無限。
《桃花源記》一石配座雕“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山水底座,刻陶潛《桃花源記》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源記》一石正反兩面共配詩五首。其一“桃源問津”,山後隱秦村/仙源此問津。碧桃流水處/可有捕魚人?其二“桃花源”,人或問神仙/福地有洞天/桃花緣溪開/流水出山泉。牧童橫吹笛/牛兒飲澤畔/漁父曾問津/陶令隱花源。其三“桃溪”,澗里春泉響/種桃泉上頭。爛紅紛委地/未肯出山流。其四“桃花溪”,東風昨夜落奇葩/散作春江萬頃霞。從此漁郎得訊息/溯流直是到仙家。其五“桃源圖”,山中與世不相關/雞犬松竹盡日閒。傍水桃花春爛漫/誤傳訊息到人間。
《桃花源記》一石插“桃花源山門圖”一幅。這,就是武陵奇石之文氣。每一武陵奇石,大都具此文氣。

三味

中國古代賞石主要是宋朝書畫兩絕拜石為兄的米芾等對太湖石靈壁石等外觀特質和表征的形象概括:即“瘦、透、漏、皺、意”。
武陵石武陵石
瘦、透、漏、皺“四絕”的代表是蘇州留園的冠雲峰瘦絕;瑞雲峰透絕;上海豫園的玉玲瓏漏絕;杭州皺雲峰皺絕。精典的詮釋如蘇州留園嘉慶年間園主劉蓉峰“透則空明、醫偽”。寓意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明明白白。又如上海豫園明代園主潘允端造園主要用玉玲瓏石特徵:即上面澆水、孔孔泉流,稱“清泉洗心”;下麵點香、孔孔冒煙,稱“白雲怡意”。古人賞石,畫意詩情,已至鐘嶸《詩品.總論》“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意境。
武陵石中臘石、龍骨石、鐘乳石、園林石有古瘦透漏皺意五味,具有天然、珍稀、美觀、徑久、寓意五大特點,其畫面石更具有的是斑斕的色彩,潤澤的質感,奇特的造形,多變的紋線和無窮的靈韻。堪稱石中珍品。
往事越千年,賞石換新篇,色質紋形韻,武陵石俱全。1996年,武陵畫面石首次面世,畫界巨匠吳冠中先生初見貴州烏江出產的武陵山脈畫面石說:“踏破鐵鞋無覓處/終生追求忽顯現/今日拜倒石頭前/還笑米芾未曾見”(《中國石文化》)。武陵石獨具色彩、質感、紋理之“色質紋”三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