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烤兔是由兔肉、茶籽油、當歸等食材製成的食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陵烤兔
- 主要食材:兔肉
- 口味:鮮香
- 功效:美容
發展歷史,品牌建立,商海風波,
發展歷史
福建大田養兔並且烹製紅糟兔的歷史久遠,武陵烤兔更是走親仿友的首選佳禮,但真正讓大田颳起武陵烤兔旋風的應該屬林欣黎了。
上世紀90年代初,武陵鄉興起了一股經商熱,林欣梨也棄田進城,開了家小吃店。生意雖不錯,但林欣梨想,要在城裡站穩腳跟,小吃店應該有自己的特色。他想到村里每每辦酒席時,紅糟兔總是最搶手的,為何不經營糟兔試試?
1992年3月的一天,林欣梨加工了第一隻糟兔,賣給了7個顧客,反映還不錯。接著,需求量不斷攀升。林欣梨邊賣邊收集顧客意見。大多顧客都反映了一個問題:草味太濃!可兔子主食就是草,怎樣才能去草味呢?經過多番試驗,林欣梨發現用茶籽油與當歸等中藥燻烤,去草味效果很好,而且香味更濃,口感更佳。於是,糟兔成了烤兔。林欣梨也將自己的店名定為“武陵烤兔店”。
一次,縣裡龍山賓館的一位廚師偶然嘗到林欣梨的烤兔,讚不絕口。次日,這位廚師又帶來了賓館其他幾名廚師來品嘗,都說好。廚師們便將烤兔試著搬上了酒席,顧客反映很好,有的甚至點名要求加上烤兔。從此,烤兔從鄉下的“土味”升格為宴席上的“特色菜”。
品牌建立
看到林欣梨的烤兔生意紅火,一些人紛紛效仿起來。次年,大田城區開起了四家烤兔店。一些人魚目混珠,影響了烤兔聲譽。為了做大烤兔生意,1995年底,林欣梨向工商部門申請註冊了“武陵”牌烤兔。“沒多想,就是給自己的烤兔取個正式的名字,讓人好找、好辨認。”
當時,接待林欣梨註冊的是縣工商局商廣股的陳波。林欣梨的到來,讓陳波吃驚,“以往都是單位、企業來註冊商標,沒想到農民出身的林欣梨也有了品牌意識。”
註冊商標後,林欣梨適時推出了精美外包裝,並將自己註冊的商標印在包裝袋上。“一來顯得檔次更高;二來包裝袋就是一個流動的廣告。”
“武陵”烤兔名聲越傳越響,不少顧客甚至特地來大田,嘗一嘗傳說中的“武陵”烤兔。
商海風波
看到生意越來越好,林欣梨有了更多的想法:能不能建一條烤兔生產線,規模化生產?為了加大產量,林欣梨投資3萬多元購買了一套機械烤箱設備,試圖改變手工烘烤速度慢、量少的不足。但如此加工出的兔肉味不香、口感差。無奈,只好將烤箱設備束之高閣。
為了保證兔源質量,十多年來,林欣梨都是自己下到鄉鎮,四處採購優質肉兔,以保證烤兔的品質。能不能建立自己肉兔基地呢?為此,林欣梨嘗試了兩次“擴張運動”。1997年,林欣梨在自己的老家,與鄉親們試行了一套“基地+農戶”合作形式,由林欣梨投資4萬多元免費為兔農提供兔種、兔舍;兔農負責餵養,出欄時再賣給林欣梨。由於這種合作模式只是口頭協定,不少兔農偷偷把好的肉兔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別的商販,等林欣梨要時,只剩下些老弱病殘了。林欣梨投資的4萬多元打了個水漂。
首戰失利後,今年上半年,林欣梨又在漳州承包了400多畝的龍眼林,並在其間套養肉兔。“沒想到自己只有烤兔的手藝,養兔卻是外行。上半年雨水太多,養的兔子大多腹瀉而死。”兩次投資失敗,林欣梨再也不敢貿然出手。
烤兔保鮮期短,也制約著“武陵”烤兔跳得更遠。“烤兔出爐後,當天食用味道最佳。現在還沒找到好的保鮮技術,烤兔賣不遠。”2004年6月,三位香港酒店老闆慕名來到大田,和林欣梨定下了每天60隻烤兔的長期契約。“貨運到那邊時,已經有點變質了。加上人手不夠,每天做的烤兔零售就能消化掉,賣給港商反而麻煩。”最後,契約不了了之。
現在,林欣梨的烤兔店淡季每天要加工六七十隻,旺季一天達兩百多隻。“這樣下去也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