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聞史叢書:武漢近代新聞史(套裝共2冊)》從國家政治、經濟巨變中整體描述了武漢新聞史的變遷,反映了武漢新聞從業人員憂國憂民、追求自由的精神;從近代中國新聞史的大背景下展示出武漢地方新聞媒體的作為,記載了詹大悲、李漢俊、向警予等眾多著名的報刊活動家為國富民強而鬥爭的英勇事跡,同時也客觀評述了王華軒、蔡寄鷗等一批老報人對武漢新聞事業發展所作的貢獻。全書還總結了武漢近代新聞業發展的主要特點,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武漢新聞業在全國新聞史中的歷史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新聞史叢書:武漢近代新聞史
-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 頁數:684 頁
- 開本:16 開
- 作者:吳廷俊 唐惠虎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07353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武漢新聞史叢書:武漢近代新聞史(套裝共2冊)》由武漢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武漢新聞史叢書》總序
武漢新聞史是個豐富的寶藏——《武漢近代新聞史》序
上卷
緒論
一、武漢城市變遷與近代新聞業發展背景
(一)武昌:宋元明清的南中國重要區域政治中心
(二)漢口:清末民國中國第二大經濟城市
(三)武漢:國際化城市初顯端倪
(四)辛亥武昌首義:改變世界的歷史進程
(五)武漢再度成為全國政治中心
二、近代武漢報刊業的發展軌跡
(一)晚清武漢報業的三個時期
(二)民國時期的政黨報、商業報和教會報
(三)抗日戰爭時期的新聞業
(四)兩極對決中的武漢新聞業
三、武漢在近代中國新聞史中的地位與特點
(一)地位
1.中國人辦中文報紙的發源地
2.清末民初我國的五大報刊業基地之
3.《鄂州公約》奠定共和制度“新聞自由”的基礎
4.清末民初全國基督教出版中心之
5.中國新聞學的興起與“戰時新聞”理論在漢集成
6.武漢三次成為全國新聞輿論中心
(二)特點
1.官報以武昌為主,民報、外報以漢口為主的格局
2.漢口租界是報刊業集中區域
3.武漢廣播覆蓋面廣、影響力大
4.報刊活動家中革命者較多
5.報業興衰與主政者喜惡密切相關
第一章武漢古代的新聞傳播業
第一節唐代武漢新聞傳播業的發端
一、“開元雜報”開“報”之元
二、進奏院、驛傳與“漢皋巨屏”
第二節宋代邸報傳播與湖北中東部崛起
一、邸報的湖北傳播
二、鄂中、東部崛起
三、製紙和印刷術的廣泛套用
第三節明清時期武漢新聞傳播活動的興盛
一、人文鼎盛和邸報活躍
二、塘報與告示
三、言官與“公議”
四、提塘與《京報》
五、漢口崛起和商情傳播
第二章漢口開埠,外報興起
第一節“惟貿易是視”的商業外報
一、開埠通商:外報的先聲
二、外報的誕生:《漢口時報》,1866年
第二節傳教士的“文字事工”
一、傳教士:虔誠的東來拓荒者
二、楊格非:“欲以新偶像代替舊偶像”
三、“學了中國人口氣”:《益文月報》,1887年
第三節 國人自辦日報的“開其先路者”
一、最初的回應:《昭文新報》,1873年
二、趨新、寬容、應變:漢口人的文化心態和性格
第三章 南皮督鄂,官報獨盛
第一節“贏得灘頭堡”的《漢報》
一、“興亞”外衣下的漢口攻略
二、動亂中的鼓吹
第二節 總督的態度:張之洞與維新報刊
一、維新報刊,盛極一時
二、“權衡新舊”
三、“尊朝廷,衛社稷”
四、最後的攤牌
第三節 長遠的規劃:《湖北商務報》、《農學報》、《湖北學報》
一、假維新,真改革
二、開商智,振商務:《湖北商務報》,1899年
三、修農政,興農學:《農學報》,1901年
四、開通智慧,振興實學:《湖北學報》,1903年
第四節 留日學生界的吶喊與奮爭
一、“黃金十年”與留日學生潮
二、“留學界雜誌之元祖”:戢翼犟與《譯書彙編》
三、“喚起國民之精神”:《湖北學生界》,1903年
第五節“新政”、“新派”與“新報”
一、“由商而紳”者的新嘗試:《漢口日報》與中文《楚報》
二、“由紳而商”者的多角色
三、文人小報:“舊式紳士”的窮途之嘆
四、搖盪性情,抒寫物理:李涵秋“游幕漢上”
五、“超然”黨政的“和平公正”:《漢口中西報》,1906年
六、倡言革命的新學、軍界
七、衛道、正學、保教:從《湖北官報》到《公論新報》
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後的武漢報刊
第一節 武漢成為全國新聞輿論較量的中心
一、武昌首義前革命派與立憲派的新聞輿論爭奪
二、武昌首義時期革命黨人對新聞輿論的控制
三、民國成立之初輿論界的分化與鬥爭
第二節 武昌首義與《中華民國公報》
一、《中華民國公報》的創辦
二、《中華民國公報》的報刊體例
三、《中華民國公報》之言論
第三節詹大悲與《大江報》
一、詹大悲初入報壇
二、籌辦《大江白話報》
三、名垂於世:革命洪流中的《大江報》
四、《大江報》被封后的新聞界言論
第四節胡石庵與《大漢報》
一、胡石庵其人
二、《大漢報》的創辦
三、非常時期的《大漢報》言論
第五節外國報刊的發展
第六節報業業務的進展
一、報紙形態的演進
二、報紙內容的改進
三、新聞評論的進展
……
下卷
附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