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2018年,市經信委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緊緊圍繞全市工業經濟工作,以權力清單公開、財政專項資金公開、支持企業政策公開為重點,做到政策及時公開、項目及時公示、信息及時更新,不斷深化信息公開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不斷提高政務服務工作的透明度,我委主動公開的信息未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也未出現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信息。
一、政府信息公開情況
(一)行政權力公開工作。全面完成“一張網”建設各項工作任務,委官網與湖北省政務服務網實現互通互聯,權責清單實現同源發布。進一步規範和完善行政審批事項的認領和服務指南的發布工作,認領和發布完成率均為100%。市經信委權責清單(30項),其中公共服務1項(諮詢);行政許可11項(電力設施安全1項、融資擔保審批3項、設立初審1項、化學初審6項);行政確認1項(電網並行);行政強制1項(電力);行政獎勵1項(電力);行政檢查4項(融資擔保、民爆、煤炭、電力);其他權力11項(備案6項、備案換證1項、資金分配3項、供電設立初審1項)。推進“一次辦”向“馬上辦”、“馬上辦”向“網上辦”改革,加快實現“網上辦為常態,網下辦為例外”。
(二)財政專項資金公開工作。堅持市經信委各財政專項資金都做到專項資金政策體系及申報流程100%公開,專項資金操作環節100%公開。發布通知20條,修訂更新專項資金管理辦法5篇,資金項目公示公告46條,線上諮詢答覆15條。截止12月底,我委2018年專項資金執行情況已全部對社會公開。按市財政局要求,對市經信委組織的對外公開招標和競爭性談判等政府採購事項進行全流程公示公告,對2018年度部門預算公開、收支情況、以及2018年度部門決算信息公開按時進行了公示。
(三)支持企業政策公開工作。進一步強化支持企業政策公開工作。我們對原“政策檔案”版塊進行了充實和完善,包括國務院檔案、省政府檔案、市政府檔案、市經信委檔案和政策解讀,新建《規範性檔案資料庫》,可提供各類主要關鍵字的檔案檢索服務,進一步提高了政策信息公開服務的效率。
(四)重要工業信息公開工作。對照我委工作職能,根據市經信委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公開指南進行信息公開。2018年度,市經信委政務網站發布信息3291篇,政務網站訪問瀏覽總人數達到567133次,委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115期,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4639人,微博發布175篇。
(五)回應解讀情況。2018年,我委通過新聞發布會、網上民眾工作部、政策解讀等方式回應社會和企業關注的重點事項。我委參加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武漢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召開武漢名優創新產品(重慶、青島)展銷會和第二屆中國工業設計展覽會新聞發布會。共處理“陽光信訪”系統轉辦件9件,市長專線38件,城市留言版12件。公開回復城市留言板線上留言12條,回復政務網站諮詢建議22條。回復政務網站諮詢建議26條,對我市新能源汽車補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政策和做法進行回復解讀。未收到依申請公開、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強化組織領導,落實政府信息公開責任。我委一直高度重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市經信委信息公開工作由委黨組統一領導,市經信委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日常領導工作。市經信委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分管主任對分管的業務工作負責,分管綜合處的分管領導任新聞發言人,辦公室綜合協調、制定機關政務公開工作方案、督促各責任部門及時公開信息、編制年度信息公開報告,行政審批處負責依申請公開、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工作,信息中心負責網路信息統計分析,維護入口網站、微博微信等信息發布平台,機關各部門是政府信息公開的責任主體。
(二)加強渠道建設,多形式多平台發布信息。我委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和信息發布工作,除政務網站外,今年繼續加強與長江日報、武漢電視台、武漢指南等市屬主流媒體的合作力度,會商長報和電視台敲定宣傳合作版面和內容。2018年,長江日報發布我委技改、“萬千百工程”、投資等專題報導32個專版,武漢電視台刊播我市工業經濟專題新聞60餘條,武漢指南刊發民營經濟、創業專題報導13篇,突出宣傳工業轉型升級和全市工業經濟重大事項,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抓好內容建設,加強工業經濟政策和信息公開工作。圍繞為企業服務抓好欄目調整和內容建設工作。2018年,按照以方便企業查詢和接受服務為重點,我們對網站布局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對部分欄目進行了最佳化和歸併,在內容建設上強化了信息更新的頻率,並高度重視“兩微一端”建設與服務,有效地擴大了扶持政策的覆蓋面,信息公開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存在問題和下一步工作
市經信委入口網站界面形式和內容距離國家和省市關於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018年,我委已完成新的入口網站建設工作,預計2019年初上線運行。新入口網站具有扁平式簡約風格,回響速度更快,提供信息公開、網上辦事、互動參與、移動服務等多種套用,將成為全市工業經濟信息公開的視窗、公共服務的平台、公眾參與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