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掌故

武林掌故

帶吳鉤,仗寶劍,行天下,重然諾,輕死生,身手不凡的俠客;武功高超,追星趕月,走險千里,“叫得響,踢得開”的鏢頭;通十八般武藝,熟悉各種套路,精技擊,懂暗器,帶出大批武林高手的武師……武林豪傑精英歷來為人們所推崇。但是,讓人眼花繚亂的武俠小說和武打影視,卻給武林和武功蒙上了神秘的面紗,使人們的認識與真實的武林漸行漸遠。本書收錄了二十幾篇武林名人掌故,記述了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一百多年間武術界部分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跡,記述了當時聞名全國而今已很少被人提及的武術家和他們的技藝,以及如今還活躍於武壇的武術大家。這其中既有俠士、鏢頭、拳師、教習,也有作家、演員、商人、民族英雄,還有紮根底層的民間高手。這些武林名人特點鮮明的習武生涯、成長過程、不凡事跡,可以幫助讀者認識一個真實的武林。

基本介紹

  • 書名:武林掌故
  • 類型:體育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402819
  • 作者:張大為
  •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頁數:183頁
  • 開本:16
  • 品牌:當代中國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俠客、鏢頭、拳師,武林高手是凡人非凡人
行俠、仗義、傳承,憑武功更推重義氣肝膽
本書的特點是:一、書中所記,均為近現代武林著名人物(以北方為主)的傳奇經歷,在記述他們投身武林的經歷以及進入武林後練功勇猛精進、精益求精的同時,著力描寫了他們正直善良、俠肝義膽、扶弱濟貧、匡扶正義的嘉德懿行,屬於“正能量”作品。二、作者是武林人士,所記武林之事,精準到位,知識點多,沒有外行話。三、書中所寫人物,均按生卒年及主要活動年代排序,自然形成了人物之間的延續關係和故事發生先後的歷史情境,延展線索雖未明言,卻實際存在;記述人物故事雖多,卻不顯雜亂。四、武術流派很多,但作者並未偏重某一派,貶抑某一派;凡是作者了解的武林精英,不論某派,作者均據實付諸文字。五、作者從不以個人喜好,用過譽之語,不切實際地讚頌某人某派,也沒有任何無根據的虛妄之詞。講述某個故事,均下筆有據,無架空之文,表現出作者踏實的作風。六、對歷史上某些武術大家,作者讚譽其良好品德的同時,也記述了某些不足,如記述馬永貞刻苦練出良好功夫的同時,也講述了他恃勇托大終遭暗算的故事。這體現了作者“筆則筆之,削則削之”的端莊為文之道。七、本書中配有小有名氣的漫畫家王春生專為本書內容所繪漫畫,以及作者收集到的珍貴歷史圖片,基本達到了圖文並茂。

作者簡介

張大為,1943年12月生於河北唐山市,曾任開明文教音像出版社社長、總編輯,中國音像協會副秘書長兼北京匯宇國際著作權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退休後受聘於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進口音像製品專家審查委員會。他於1957年拜程全寶為師學習“少林拳”,1959年拜吳斌樓為師學“戳腳翻子”。1964年參加北京大學生運動會武術比賽獲得優異成績,曾協助吳斌樓老師整理過大量拳譜。自20世紀80年代始,陸續在《體育報》、《中華武術》、《武術健身》、《武魂》、《武林》、《精武》等報刊上發表各類文章數十萬字,論文《試論武術流派的產生、繁衍與發展》獲首屆全國武術論文研討會榮譽獎。出版《武術諺語釋義》(獨著)、《吳斌樓戳腳翻子全書》(合著)等書,編導拍攝武術音像製品一百多集。當選北京武術協會第五屆委員;北京武術協會第六屆委員、理事、副秘書長;首屆中國民間武術家聯合會副主席。

媒體推薦

吳鉤寶劍如霜雪,銀鞍白馬相輝映,古今真正的俠客有幾人?即使被稱為武林人物,也不是那么隨便的。武功高超,德術兼備,才能被稱為武林人物。他們的故事,新鮮而神奇,總能吸引人的眼球。本書收錄了二十幾篇武林名人掌故,記述了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一百多年間一些武林高手鮮為人知的生平、事跡、技藝,他們的習武生涯、成長過程、不凡事跡,可以幫助讀者認識一個真實的武林。
讓我們通過閱讀本書,還原被武功電影和武俠小說神秘化甚至神仙化的武林人物的真實形象。

圖書目錄

序/001
自序/003
說說武狀元/001
大儒顏習齋、李恕谷與武術/007
解讀《大刀王五歌》/013
“魏氏一門”行俠仗義/018
“勇士”馬永貞遭暗算/024
“鼻子李”功兼內外/028
“醉鬼張三”的三個謎/034
“末代鏢師”李堯臣/040
“沱南俠”韓其昌/046
“查拳大家”張英振/053
“花鞭”吳斌樓/063
“螳螂高手”單香陵/073
“武當獨傳”金子弢/080
抗日英雄節振國/085
“陳式太極名家”雷慕尼/090
“格格拳師”愛新覺羅·受之/095
“神彈子”沈輔臣/101
“武林姐妹”楊沫、白楊/104
“八極高手”陳彥齡/109
“三門四藝熔一爐”的馬全福/115
“高家八卦掌”傳四代/120
“武林奇人”朱鶴亭/129
“岳氏散手”稱武林/137
武人從藝藝人習武/155
天橋名把式/163
火神廟內四民社/170
隆福寺中“通背拳”/176

序言

我結識斯亮是先睹其文,再聞其聲,後見其人。那一首《荒原夜祭》,對親人生離死別的哀痛,感人至深,無法不使人泣下多,青衫濕。敉平內亂之後,經歷了大動亂、大劫難出現的“傷痕文學”,實際上是批判法西斯主義的先鋒文學。像錢江秋潮,奔涌而來。“憶悼散文”是其中最早一支,是散文復甦的序幕。在思想解放、文藝自由的大背景下,悼亡者,批四凶,奠英雄,懷故人,這是全民族長期壓抑、沉默、徹悟後的情感大爆發,大宣洩。這些散文訴真情、去虛飾,不雕鑿,有力地召喚散文中真情實感,摒棄“瞞和騙”,令人耳目一新。在這一類散文中佼佼者,已經躍過政治層面,進入審美層面,執著追求鮮明個人性和醇美人性,激活了五四散文的心。陶斯亮的《一封終於發出的信》,是憶悼散文名篇,也是五四散文的人和心潛入當代散文的先聲。斯亮通過曾志伯母之筆寫出的《千里尋親》,道出她與“楊叔叔”之間的樸素、純真、善良的人性之愛的感情,蕩滌人魂。
回憶錄、史傳之類紀實性文字,真實是它的生命。在我國歷來有著正負兩種傳統。既有太史公的“不虛美,不隱惡”的正傳統,也有著儒家“為尊者諱”、“為賢者諱”以至為“親者諱”的負傳統。斯亮的書,寫雙親真摯樸實,親切自然。文品出自人品。她曾有著“紅色公主”之稱,但她只認為她是一名操手術刀的外科大夫,懸壺濟世的醫生,低調為人,內心平和。難以從她身上找到令人側目的“官二代”、“太子黨”的種種陋習。後來雖然做了“官”,但登龍乏術,無袖可舞,如此而已。略說一點,斯亮曾擔任兩屆全國政協委員,在上千份提案中,我在網上發現她有一份極有價值和重大意義的提案;選擇某些中小城市,進行公民直選的試驗。這是一份政改提案,二千多年的專制主義是中華文化傳統的痼疾,自由、民主是現代化的唯一出路,提案有理論深意焉。
斯亮書成,囑余作序,略陳讀後點滴所得,遵命為文,就教於斯亮並海內方家,時在癸巳初春。
顧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