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之書

武成之書

武成之書是春秋以前武成編寫,可信度:存疑。孔子說:“周朝的道德,可說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了。三分天下擁有了其中的兩份,還來服侍殷朝。”這裡所說的“服侍”,是讚美周能在殷紂王統治時期盡力做到臣子的道義。而《史記·周本紀》卻說:“西伯在稟受天命那年就已稱王,並開始掌握裁斷虞國、芮國訴訟的大權,接著修改法律、制度,制定曆法,追尊古公俠父、公劉為先王。”這種說法的錯誤,從唐朝梁肅到宋代歐陽修、蘇東坡、孫明復都曾著文指出過。然而它的失實是從《武成》這部書開始的。孟子說:“我對於《武成》這部書,只取用其中的十分之二三罷了。”現在考察這部書,其中“大王開始奠定王業的根基,文王誕生稟受天命,來安撫華夏四方”,以及武王自稱“周武王姬發”等,都是殷紂王尚且還在位時的話。而且大王古公佚父的時候,還常常被戎狄脅迫追逐,哪有“開始奠定王業根基”的事呢?周文王當時只稱西伯,怎么能說“誕生稟受天命”呢?周武王還未取代商朝就已經稱周王,這可能嗎?所以《武成》這部書不可全信,還不只是像“血流漂杵”這種一兩處失真的記載。至於該書體例編纂的錯亂,倒是小問題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成之書
  • 作者:武成
  • 可信度:存疑
  • 編寫時間 :春秋以前
原文,注釋,

原文

孔子言:“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①殷。”所謂服事者,美其能於紂之世盡臣道也②。而《史記·周本紀》云:“西伯蓋受命③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④,其後改法度,制正朔⑤,後尊古公、公季為王。”是說之非,自唐梁肅至於歐陽、東坡公、孫明復皆嘗著論,然其失自《武成》始也。孟子曰:“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今考其書,雲“大王肇基王跡⑥,文王誕膺天命⑦,以撫方夏⑧”,及武王自稱曰“周王發”,皆紂尚在位之辭。且大王居分,猶為狄所迫逐,安有“肇基王跡”之事?文王但稱西伯,焉得言“誕膺天命”乎?武王未代⑨商,已稱周王,可乎?則《武成》之書不可盡信,非止“血流漂杵⑩”一端也。至編簡舛誤,特其小小者雲。

注釋

①服事:五服之內所封諸侯定期朝貢,各依服數以事天子。也泛指盡臣道。
②美其能於紂之世盡臣道:讚美周能在殷紂王統治時期做到盡臣子的道義。西伯:西伯侯,即文王姬昌。
③受命:受命於天,接受上天任命。
④斷:裁斷。虞、芮之訟:虞國和芮國交界,兩國因為田地起了糾紛,爭執不下,於是決定去找文王裁定。等到了周國,看見周國人人禮讓,虞、芮兩國國君慚愧,便讓出所爭之地,作為公共的疆界。
⑤制正朔:制定曆法。
⑥肇基王跡:肇基,剛剛創立基業。王跡,帝王功業。
⑦誕:誕生。膺:服膺,稟受。
⑧方夏:華夏四方。
⑨代:取代,覆滅。
⑩血流漂杵:形容戰爭的慘烈,征戰雙方直殺得血流成河,連盾牌都漂了起來。出自於《尚書·武成》:“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主要講述武王伐紂、征戰於牧野的情景。
編簡:書籍編纂。舛誤:錯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