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喬木。樹皮粗糙。小枝褐色或淡紫褐色,無毛。葉革質,全緣,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果序傘房狀,無毛。花的特性未詳,花期不明。果期9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武夷槭
- 拉丁學名:Acer wuyishanicum Fang et Tan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無患子目
- 科:槭樹科
- 屬:槭屬
- 亞屬:槭亞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相似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約高10米。樹皮深褐色,粗糙。小枝褐色或淡紫褐色,無毛,當年生嫩枝微具稜角,直徑2毫米,皮孔很密,近於圓形,黃色。冬芽錐形、淡褐色,鱗片卵形,無毛,覆疊。葉革質,全緣,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常長6-7厘米,寬2-3厘米,基部近於鈍形或圓形,先端短急銳尖,邊緣乾後微反卷,上面深綠色,下面灰色,微被白粉,主脈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5-6對,常以40度的角與主脈叉分,不到邊緣即隱匿不現,僅在下面顯著,基部的1對側脈幾達於葉片的中段,小葉脈常不發育;葉柄長2-3厘米,淡紫綠色,無毛。花的特性未詳。果序傘房狀,紫色,無毛,長5-6厘米;果梗僅長1厘米。翅果成熟時深黃色;小堅果凸起,長5毫米,直徑3毫米;翅的基部狹窄,中段最寬,寬7-8毫米,連同小堅果長2.3-2.5厘米,張開成銳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1000米的疏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江西東南部和福建西北部沿武夷山脈。
相似物種區別
本種與北培槭A. pehpeiense Fang et Su相近,區別在於本種的小枝較短,當年生枝僅長3-4厘米,葉革質,長圓形,較小,僅長6-7厘米,寬2-3厘米,乾後邊緣反卷,果序無毛,較短,約長6厘米,翅果較小,長2.3-2.5厘米,翅張開成銳角;本種又與將樂槭A. laikuanii Ling相近,但本種的翅果較大,葉較小而小葉脈不發育。亦易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