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教育

武士教育是日本封建社會培養武士的教育。武士是日本以武藝為專業的社會階層,日本統治階級的忠實僕從,平安中期後逐漸形成。隨著日本封建莊園制的發展,新興的有勢力的名主為保護自身利益,開始蓄養武士。名主武裝逐步擴大成稱霸一方的武士團。10—12 世紀,日本全國有許多極有政治影響的武士團,在外戚集團與皇室權力鬥爭中,乘機排斥攝政關白及院廳勢力,控制中央政府,並建立武家政權,在日本存在近 700 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士教育
  • 釋義:日本封建社會培養武士的教育
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歷代統治者為鞏固其統治地位,加強幕藩政治控制,均重視武士教育。武士教育的核心內容:以主從關係為紐帶,要求武士忠於主君、崇尚武勇、重恩義、輕犧牲、甘願為主君的利益而獻身。鎌倉幕府貞永元年(1232) 制定《御成敗式目》,規定武士的權利、義務、職責等,以此作為武家法典及武士教育的依據。武士職業教育以武藝與弓馬之術為主要內容。武士的親職教育將傳授武藝置於首位,由父兄直接傳授武藝,或請精通武藝的教師傳授。武士子弟還需接受文化教育。鎌倉幕府於 1284年修改《御成敗式目》, 規定對武士施以文化教育。源實朝、北條實時等統治者均提倡以文輔武。至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更重視儒學,倡導以文治理天下,文事武備須兼籌並顧。武士教育自此與幕藩的學校教育相聯。幕府和各藩均設立學校,對武士進行文武兩道的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