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寺(山西省臨縣正覺寺)

正覺寺(山西省臨縣正覺寺)

正覺寺俗稱大寺上,位於臨縣城西45公里、據黃河10公里的正覺寺集鎮貿易中心,臨曲公路側約50米之地。是臨縣古十三寺之首,占地面積約15785.28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正覺寺
  • 地理位置:臨縣城西45公里
  • 占地面積:約15785.28平方米
  • 俗稱:大寺上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山西省呂梁市臨縣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簡介,雄偉壯觀的古寺建築,別具一格的古柏,

簡介

正覺寺俗稱大寺上,位於臨縣城西45公里、據黃河10公里的正覺寺集鎮貿易中心,臨曲公路側約50米之地。是臨縣古十三寺之首,占地面積約15785.28平方米。據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臨縣誌》、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正覺寺
正覺寺
)《汾州府志》記載:“正覺寺,在臨縣城西九十里,漢建,一雲金秦和三年(1203)建。古柏森列亦勝境也。”其實際情況是,西周穆王時代(前1009——前954)又有印度大德檀那在臨縣小甲頭創建了佛教寺院,名曰“正覺寺”,傳播彌勒佛教,形成道佛溶為一體的宗教聖地。

雄偉壯觀的古寺建築

正覺寺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傳說始建於東漢,興盛於唐代。歷代都有修復擴建,其最後一次在民國初年,形成了規模宏大、莊嚴雄偉的集佛、道為一體的正覺寺寺院建築群。
大雄寶殿也叫無量殿(又稱正殿),占地一畝二分,坐北向南,面闊七楹,進深四間,內殿深三間,斗拱交錯,單檐迭出,空間寬敞,四周明朗。頂上為琉璃筒瓦所蓋,脊獸雕飾。一眼望去金碧輝煌、巍峨壯觀。走進大雄寶殿,正中塑著三米多高的釋迦牟尼佛金像,金光燦爛,雄偉莊嚴。瞻視頂禮,自然會從心底發出至誠懇切的稱呼“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佛是究竟覺證諸法圓滿福慧的人,是宇宙人生真理的發現者。古德有贊:“佛寶贊無窮,功成無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覺道山峰;眉際玉豪光燦爛,照開六道鴻蒙。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佛的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是很難用語言來描述和形容的。我們只有皈依佛法僧三寶,體解大道,覺悟人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發菩提心,圓成佛道,才算不辜負佛恩。故每當走進寺院一定要禮佛、念佛一聲增福無量,如此好事,喝了而不為呢,如果大家有興趣,請記住:每年農曆二月初八佛的出家日、四月初八佛的聖誕日、臘月初八佛的悟道日、二月十五佛的涅槃日,在這無比舒勝的吉祥日,如果能念佛、誦經、放聲、供養三寶、薦拔冤親,自然會積功累德、增福增慧、萬事如意、平安吉祥。
在大雄寶殿釋迦摩尼佛的左邊是文殊菩薩,手持利劍跏趺坐在獅背上。文殊菩薩是智慧的化身,號稱“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他還有“妙德”、“妙吉祥”、“妙樂”等稱號。文殊菩薩的道場在中國山西五台山,聖誕日在每年的農曆四月四。人生最欠缺的是智慧,最希望的是吉祥,所以我們應當記住這個偉大的日子,在那一天要至誠懇切的稱念禮拜“南無五台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妙吉祥菩薩!”凡是希望獲得智慧,具諸吉祥者都應虔誠禮敬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釋迦摩尼佛的右邊是普賢菩薩,手持蓮花跏趺坐在一隻大白象的背上。有偈贊曰:“大行菩薩稱普賢,重重願海浩無邊,端嚴示坐六牙象,智慧化生七寶蓮,一切三昧皆自在,本來妙德盡周圓,寶威來贊娑婆化,靈感神通震大千”。普賢菩薩具有無邊的偉大行願,利樂一切有情,故稱“大行普賢菩薩”。他的十大願王是:第一禮敬諸佛,第二稱讚如來,第三廣修供養,第四懺悔業障,第五隨喜功德,第六請轉法輪,第七請佛住世,第八常隨佛學,第九恆順眾生,第十普皆回向。十大願網不可思議,如果我們能夠讀誦受持、解行並重,臨命終時十大願王就會引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離苦得樂,脫離六道,圓成佛道。普賢菩薩的道場在中國四川峨眉山,聖誕日在每年二月二十一,那天我們應當紀念菩薩,至誠懇切的稱念禮拜“南無峨眉銀色世界大行普賢王菩薩!”
從大殿內順時針繞到背後,正中塑造著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與娑婆世界的眾生特別有緣,所以一幫人無不知曉。因此在民間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有偈贊曰:“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戶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揚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渡人舟。”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中早已成佛,他的名號“正法明如來”。由於他深廣、偉大的悲願,為了要啟發一切菩薩的願行,為了要使一切眾生成熟佛種,獲得按了,他示現菩薩身在西方極樂世界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所以只要眾生依靠觀世音菩薩,稱念他的名號就可以憑藉觀世音菩薩的偉大慈悲,在臨命終時,接引往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在中國的道場是只講普陀山,每年二月十九日是菩薩的聖誕日。飯在這殊勝吉祥的日子,我們應當紀念菩薩,至誠懇切的稱念“南無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平時如遇急難恐怖也應竭誠盡敬、懇求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可逢凶化吉,離苦得樂。佛在《普門品》上說:“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的威神之力實乃不可思議啊!
從大殿出來,門前是由七層條石砌成的寬敞月台,走下月台就是上殿院。東邊一排建築叫上東殿,西邊一排叫上西殿。
上東殿由三部分組成,中間七間是七佛殿,坐東向西,證明塑著莊嚴雄偉的七尊佛,分別是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摩尼佛。拜讀七佛傳偈,可讓我們破迷開悟,了知宇宙人生真相。毗婆尸佛偈曰:“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褚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尸棄佛偈曰:“起褚善法本是幻,造褚惡業也是幻,深入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毗舍浮佛偈曰:“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拘留孫佛偈曰:“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私人與佛何殊別。”拘那含牟尼佛偈曰:“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於生死。”迦葉佛偈曰:“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幾次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釋迦牟尼佛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七佛殿左右兩邊各塑著珈藍菩薩(道教稱關聖帝君)。珈藍菩薩是寺院的護法菩薩,有偈贊云:“為翰為屏,梵剎永安寧。南無護法藏菩薩柯薩,摩柯版若波羅蜜!”七佛殿南側是鐘樓,上懸千金巨鍾,鐘聲悠揚,方圓四十里內都可聽到。
上西殿有四部分組成,中間七間與七佛殿對稱叫老子殿,又稱誦經殿,內塑造道教始祖老子和眾神像。老子殿北側,大殿西南角放心是城隍、土地廟與珈藍殿對稱。老子殿南側是彌勒殿,內塑當下來生彌勒尊佛。彌勒菩薩是“賢劫”千佛中的第五尊佛,他將在釋迦尼佛涅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從兜率天降生人世,在龍華樹下成佛,繼承釋迦牟尼佛的事業。彌勒菩薩的塑像是一位笑口常開,受持念珠,大肚子的和尚,這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像。有副對聯非常逼真的刻畫了其形象特徵:“笑口常開笑破天下古今愁,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知道嗎?彌勒菩薩的聖誕日在每年陰曆大年初一。大家在皆大歡喜、普天同慶的時候不要忘了到寺院頂禮菩薩,積福消災,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世界和平、人民安樂。這樣我們的新春佳節不是過得更有意義嗎?
在彌勒殿南側是鼓樓,鏗鏘有力的鼓聲和悠揚悅耳的鐘聲構成了一組寺院交響曲。
在上殿院的東西兩殿之間與大雄寶殿南北相對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的還有鐵香爐、面然大士、接引佛。大殿月台下方前面地帶是鐵香爐,香客來到寺院就要在香爐上香。上香既表示香客對佛菩薩的虔誠禮敬,又可以對寺院環境和香客的身心起到淨化作用。
鐵香爐南側是韋馱殿,殿門朝北。內塑手持寶杵,威武莊嚴,像一位將軍身份的韋陀菩薩。韋陀菩薩是示現將軍身來保護寺院和修行者安全的,韋陀菩薩曾發願,要在賢劫千佛中,永恆地每一尊佛出世時都護持佛法,為眾生服務。因此我們要永遠懷念菩薩的大恩大德,同時要記住每年農曆六月初三是菩薩的聖誕日,到時我們不僅要到寺院紀念菩薩,還要學習和發揚菩薩護佛法的精神,拿起降魔的寶杵去摧邪顯正,消災免難,為實現世界和平、眾生安樂,貢獻自己的力量。
韋陀殿南側供奉著面然大士,面向北,面然大士南側塑造全金裝飾丈二接引佛像,面向南。
上殿院南面是下殿院,包括下東殿和下西殿。下東殿包括兩部分:一是地藏殿,二是龍王殿。地藏殿共十間,中間塑著地藏王菩薩,一手拿明珠,一手拿錫杖。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在中國安徽九華山,聖誕日在每年農曆七月三十。讓我們感謝菩薩的洪恩大德,至誠懇切的稱念“南無九華幽冥世界大慈大悲十輪拔苦本尊地藏王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南側是龍王殿。
下西殿共十間,內塑三頭六臂的十尊神像。
縱觀上殿、下殿兩院,東西兩殿都是單檐廡殿頂,平緩的殿頂,碩大的斗拱。雄偉莊嚴,輝煌燦爛。
下殿院南面與大雄寶殿同在中軸線上的還有山門和牌樓。山門,又稱天王殿。東西兩邊塑著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和橫眉怒目的哼哈二將。他們有的手持法器,有的手持寶劍,高達威武,相貌嚇人,但他們的內心極具慈悲。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主)所拿的法器分別代表風、調、雨、順的意思。他們的責任主要是護持佛法僧三寶,降伏那些危害佛法的魔兔。同時四大天王還負責在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及月末三天視察眾生的善惡,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平時嚴格要求自己,護持好自己的心念,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這十齋日更應多做善事多念佛,自利利他報佛恩。
從山門出去,左右兩邊各有一隻棚棚如生的古刻石獅。距石獅三丈左右處有一木結構牌樓,上書“河西大剎”(唐尉遲恭手跡)。
再回到寺院,大雄寶殿的東北角與西北角各有一小角門。從東北角門出去是禪堂,坐北向南共有五孔窯洞成,門前都有廈檐,中間一孔塑著無極金母神像。禪堂東側有東房三間,馬棚三間,南房三大間。
從大雄寶殿的後門出去是一排社窯,從社窯往上,山腰中間就是觀音閣,斗拱支檀,單塘挑角,雕樑畫棟,精巧秀麗,兩米多高的觀世音菩薩塑像慈祥壓嚴,咖跌坐在一米多高的蓮台上,左邊是善財童子,右邊是龍女。
從觀音閣上去,經過一排建築(七孔石窯)就上了山頂,萬佛洞就坐落在山頂。由三孔石窯組成的萬佛洞,洞前有副裙聯:青山綠水西來意,翠柏黃花古佛心,洞內塑著釋迎牟尼佛金像,四壁有萬尊小佛像,大不過尺,小不盈寸,彩呈黃色,灼灼其華,走進萬佛洞,前後左右都是佛,每尊佛像金碧輝煌,讓人身臨佛光晉照之中。
從萬佛洞出來,向南俯瞅,正覺寺的所有殿宇一覽眼底,由下而上呈階梯形狀。焚宇僧樓、佛殿經閣、琳琅滿目、輝煌燦爛,令人流連忘返。遺憾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約44-45年間),如此規摸宏大、布局精嚴的古建築全部被毀,拆下來的梁木磚瓦被運到黃河邊上欲作它用,卻被黃河洪浪一水捲走。但它的歷史原貌至今仍然傳說在民間,印刻在古稀之人的腦海里。傳說正覺寺的建築歷史全部銘刻在原山門內四大天王的一尊塑像的軀體申從腳底至頭頂的一塊柏板上,因像毀板廢,古剎史事從此湮沒。
自古以來,正覺寺就是釋邊牟尼佛的應化道場,每年三月廿六日至四月初八日有為期十天的古廟會,方園百里內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地到寺院進香禮佛,祈佛保佑,祈福祈慧,祈禱吉祥。

別具一格的古柏

正覺寺的寺廟建設群雄偉壯觀,引人入勝,豐富了我國古代寺廟建築的畫廊。寺廟內外的柏樹更是郁邪蒼蒼、別具一格,為三晉大地的名性風景添了絢麗的一筆。“晉源之柏第一章”是古人為正覺寺匾額的一句題詞,足見柏樹在當時的地位了。
正覺寺的柏樹傳說唐朝就有,故稱唐柏。人們為了區別稱呼,將寺院內的柏樹大致以人構命名,將寺院外的柏樹大致以星宿命名。
在原山門外十多長的山崖之畔長有一棵大柏樹,樹身略向前傾,上半身又長山了一條長枝,仿佛向來寺的客人招手致意,所以稱之為“迎客柏”。在山門與牌樓之間有一大柏樹,上有二枝合在一起,仿佛憎人見了客人合掌問訊,故稱“引路菩薩”。
進了山門有二棵大柏樹分列友右,人稱“哼咕二將”。在下殿院有八棵大柏樹東西各列四棵,人稱“八大金剛”(現存東邊第三棵,即現在距大門100米左右當街枝葉已枯死的那棵)。在上殿院內有四棵巨柏東西各列兩棵,人稱“四大天王”(現存東邊第一棵是四棵中最小的,即現在寺院大門東側那棵)。大殿東側的禪堂南房前有一棵樹圍6米左右,歲老根深,直桿凌雲的巨柏,人稱“站殿將軍”。身在西殿內,根扎神台下,枝梢繚繞殿外,形如傘蓋者,稱“繞殿候”。在下西殿以西的山神廟坪上(現在戲台處)長二棵樹圍8米左右、樹高10米左右的大柏樹人稱“平西候”。在鐘樓上方長一棵柏樹,柏廬能治百病,故稱“藥王樹”。
在寺廟南柏圪垯山上長著六棵大柏樹,人稱“南斗六郎”(現存四棵)。在寺北蓮花盆山上有七棵大柏樹,布局如北斗,故稱“北斗七星”在蓮花盆山頂上有一棵巨柏,人稱“北極星”。在寺東山坳處長一棵高三米左右、形如傘蓋又似花燈的大柏樹,因千里之外都可看到,故稱“千里一盞燈”。距“千里一盞燈”三米之外有一顆高約10米左右、樹圍卻不到一米的柏樹,人稱“拔燈圪枝”。又在東坡上長著五棵形如五角星狀的大柏樹,人稱“東斗五星”,在樹的東南山樑上長著十二棵大柏樹,猶如十二位將軍連夜兼程,故稱“十二連城”(現在都巍然屹立,但第十二棵根部已外露,如不及時護理,將損及生命)“十二連城”旁邊,還有一棵柏樹和葉面瓦窯灣(中隔柏窪溝)上的一棵遙遙相對,東山的枝頭向西,西山的枝頭向東,人稱“牛郎”和 “織女”.在寺西山坡上長四棵呈菱形狀的大柏樹,稱”西斗四星”。
在觀音閣院外長兩棵大柏樹分列東西兩邊,人稱“善財”和“龍女”。在萬佛洞院外長三棵大柏樹呈三角形狀,人稱“中斗三星”。在萬佛洞院內東西各有一棵柏樹,人稱“太陽神”和“月亮神”。
此外,在山門坪上長一棵特大柏樹潘翠茂密,單枝舒外,在山門坪下柏窪上長著無數大小柏樹,猶如雌兵數萬,因此人稱“小唐王亂點兵”。圍繞正覺寺的前後左右還有28棵大柏樹,人稱28宿護寺院。
唐柏是正覺寺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正覺寺周圍環境的一大特色。寺內寺外,山樑溝坡,無處沒有柏樹、人們統計有名號的就有100餘株,無名號的難以計數,可能是天工神力所為,或許按天上星斗所造,在這風水寶地的里里外外前前後後,有那么多名目繁多的柏樹點綴,讓正覺寺更加錦上添花,別具一格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