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事業行動

美國入侵巴拿馬,代號為“正義事業行動”(Operation Just Cause)。巴拿馬運河主權移交前十年,即1989年12月,美國為保住在巴拿馬運河的既得利益,突襲巴拿馬,俘虜了當時巴拿馬事實上的最高領導人,解散了巴拿馬國防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義事業行動
  • 外文名:Operation Just Cause
  • 實質:美國入侵巴拿馬
  • 時間:1989年12月
美國為什麼要入侵巴拿馬就要從巴拿馬運河說起。
正義事業行動
巴拿馬運河是聯繫兩大洋的黃金水道。儘管守著黃金水道,巴拿馬人民卻得不到絲毫好處。美國一直是運河的主要用戶和受益者,美國每年付給巴拿馬政府1億美元的租金,但是僅僅就通行費,服務費,保險費和維修費用運河方面就有3億美元的收入。絕大部分為美國所得,巴拿馬只能得到很少的零頭。運河240個引水員僅有25個是當地人。美國把運河西岸16.1公里範圍劃為運河區,設立美軍南方司令部。在運河區人口中,一萬戶低收入的本地人加上義務保護的一萬五千名美國軍人和三萬五千他們的家眷,這還不包括增援的一千五百名特種部隊。根據不平等的1903年《美巴條約》,美國取得開鑿運河權和運河區“永久租讓權”。運河區由美國總統任命的總督(也是運河公司的經理)統治。美國在運河區建有14個軍事基地和各種軍事學校,並擁有治外法權,儼然就是國中之國。另外說一句南方司令部除了負責軍事事務還負責打擊製毒和販毒並每年都能夠從該司令部每年從美國聯邦反毒預算中得到大約1%的份額。
為收回運河管理權,巴拿馬同美國進行了長期鬥爭。迫於巴拿馬人民強烈要求及世界輿論壓力,美國卡特政府1977年曾與巴拿馬總統托里芬斯將軍簽訂《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運河營運條約》,答應從1990年起,將運河逐步交還巴方管理,至2000年撤走美軍,將運河主權全部歸還巴拿馬。新條約規定,1999年12月31日午時之後,運河完全交由巴拿馬管理。從1990年起,運河區管理委員會的主任應由巴拿馬人擔任,(副主任由美國人擔任)。美國的南方司令部也必須同時撤離運河區。對於美國來說,運河是它的生命線,失掉運河的管理權,會給它帶來嚴重的政治、經濟和戰略後果。因此,美國必然要千方百計保留它在運河和運河區的利益。
布希政府更不願在其任期內失去對運河的控制權。美國為了保持在巴拿馬運河區的利益,企圖扶植一個俯首聽命於美國的政權,去取代堅決主張收回運河主權的以鐵腕人物諾列加為首的巴拿馬現政權。
為了迫使諾列加下台,美國政府使用了種種手段,對巴拿馬採取了經濟制裁、外交誘逼、軍事威脅,支持巴拿馬國內反對派掀起“倒諾浪潮”。1989年10月3日,巴拿馬部分中下級軍官發動軍事政變。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反對諾列加並讓他退出政治舞台。在這次政變中美國政府不僅參與了策劃並且直接出兵提供了實質幫助,當諾列加被叛軍困在國防軍總部內事,美軍封鎖了通往總部的三條道路中的兩條,並且中情局的人告訴政變領袖:“當你控制住大局後給我打電話。”可是由於布希政府剛剛上台底氣不足因而沒有採取進一步的行動。結果導致政變失敗,叛軍領導人被槍斃。為此布希政府大受指責,不是因為策劃和參與,而是因為沒有給予叛軍足夠的支持。甚至有美國輿論支持布希政府膽小怕事。(看來美國領導人這活真不好乾,支持政變外國人有人罵,不支持本國人罵)。痛定思痛,這次失敗後,美國總統布希批准一項300萬美元的撥款,專供中央情報局策動第二次軍事政變。與此同時,美國秘密向巴拿馬增兵4500人,空運了大量坦克、裝甲車、武裝直升機。美國直接入侵巴拿馬的企圖顯露出來了。美國為了遮人耳目,欺騙輿論,處心積慮製造入侵巴拿馬的藉口。
事實上由於,美國扶植的諾列加掌握軍權後一直不是很聽話公開場合屢屢與美國作對美國人不是一天兩天想把他搞下去了。美國是號稱“民主法制”國家,政治軍事決策程式十分複雜,並不是說想打誰就能立刻打誰,巴拿馬國防軍頭子諾列加進入美國政治情報軍事監視網,長達25年之久,到里根總統時期,美國對他越來越無法容忍,但出於反共和禁毒的需要,仍虛偽地維持表面關係。1989年5月7號巴拿馬反對派領導人恩達拉在大選獲勝後,由諾列加操縱的巴拿馬政府以美國觀察員干涉選舉為由宣布大選無效。美國就已經十分惱火了。
10月3號的政變失敗後美國人大丟面子。鮑威爾與南方總司令(他專門負責處理拉丁美洲軍事行動)馬克斯.瑟曼上將協商後,決定採取重大軍事行動,不僅除掉諾列加,而且整個消滅巴拿馬國防軍,以一個親美的恩達拉文職政府取代。當時的國防部長切尼(現任美國副總統)支持行動,老布希總統未明確表態,但顯然不反對。與此同時美國在國際上也展開了大規模的妖魔化諾列加的行動,並試探其他國家對這樣的入侵行動的反應。
不過讓美國人感到意外的是克里姆林宮給他們的回話是:美蘇關係將不會因為巴拿馬被入侵而遭到損害。當然實際情況是這時蘇聯人自己的事情已經忙不過來了.
美國指責巴拿馬政府首腦諾列加參與了國際毒品走私活動,同哥倫比亞販毒團伙有牽連。早在1988年2月,里根政府就通過邁阿密聯邦法院大陪審團,以“參與販毒活動”為名,對諾列加提出正式起訴收拾他的行動已經開始了。這次,把“販毒犯”“捉拿歸案”,就成了出兵的重要的“理由”。這裡多說幾句。事實上諾列加本身就是為中情局服務的特工,他為中情局服務了25年。早60年代諾列加還是一名巴拿馬軍隊的中尉,不到30歲,是秘魯喬里約斯軍事學院的學員他就被中情局利馬站的站長吸收為情報員了。他的月薪不過是100美元,但是當1987年他從有信譽的情報員名單上消失的時候他的年薪已經高達20萬美元了。美國人不光付給他薪水,還花錢讓他上了美國叢林行動學校,克里克堡情報學校,並讓他在布雷格堡接受情報工作的培訓。事實上就是連美國指控諾列加販毒的藉口後面都少不了中情局的影子。
南方總司令馬克斯.瑟曼上將立即制定了代號為“藍色勺子”的作戰計畫:美國南方總部在巴拿馬運河區的1.3萬陸軍部隊和支援部隊得到美軍18空降軍(轄82空降師和101空中突擊師)1萬兵力的加強。
在以後的兩個月里,從巴拿馬不斷傳出發生政變的謠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都煙消雲散了,但是南方司令部的瑟曼上將加快了制定應急作戰計畫的步伐。原來的代號為“藍色調羹”的作戰計畫增加了新內容:不僅要除掉諾列加,而且要摧毀整個巴拿馬國防軍。按照這個經過修改的“藍色調羹”計畫,美國南方總部在巴拿馬的1.3萬人的陸軍部隊和支援部隊將要得到美國第十八空降軍1萬人的加強。地面部隊由第5步兵師的第6步兵團,第18空降團,第82空降師,第7步兵師,第75遊騎兵團,一個聯合特別行動隊,密蘇里州國民警衛隊的第1183憲兵連,第193步兵旅,第805步兵團,第539工兵營和第二輕型裝甲偵察營等部隊組成。此次行動共有57684名美軍和300多架飛機參加,其中包括裝備AC-130空中炮艇,OA-37蜻蜓偵察/攻擊機和F-117夜鷹戰鬥機的第37戰術戰鬥機聯隊,和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他們面對的是46000名的巴拿馬國防軍。
12月16日晚9時,4名美國軍官乘車經過巴拿馬國防軍司令部所在的大街時,與巴拿馬國防軍的士兵發生衝突,雙方拔槍射擊,美海軍陸戰隊的一名上尉軍官被打死,另一名軍官受傷,巴拿馬3人受傷其中一人是路邊女童。
有4名軍官著便服駕車進巴拿馬市赴晚宴時,在巴拿馬國防軍司令部附近撞上一個路障。那天是巴拿馬每年一度的武裝部隊日,有很多巴拿馬國防軍軍人在飲酒狂歡。在路障附近的一些巴拿馬士兵試圖把這些美國人拉下車。司機開足馬力想逃走。這些巴拿馬國防軍就開了槍,海軍陸戰隊少尉羅伯特帕斯被擊中,不多時死亡。目睹這次射擊的海軍軍官亞當,柯蒂斯少尉及其妻子邦尼被巴拿馬國防軍扣留,並押往警察局受審。柯蒂斯遭到毒打和處死的威脅。柯蒂斯夫人被強迫站在一面牆壁前,巴拿馬國防軍士兵在她身上亂摸,直到她昏倒在地。
事發後,美國指責巴拿馬挑起事端,巴拿馬指責美國人首先開槍。美國的國防部為此發表聲明,揚言為了保護“美國人的安全”要進行“自衛”,美國總統布希表示要對巴拿馬采勸報復行動”。巴拿馬外交部則向美國提出強烈抗議。這樣,雙方調兵遣將,處於警備狀態。
1989年12月20日凌晨1時,位於巴拿馬首都西南的里奧阿托鎮萬籟俱寂。離該鎮不遠處駐紮著巴國防軍第6、第7兩個步兵連。雖然近幾天巴軍和駐巴美軍之間發生過幾起槍擊事件,但在此時,這兩個連的官兵卻沒有做好迎敵的準備。就在這時,隱蔽在美國內華達州托帕諾空軍試驗基地的F一117A隱形戰鬥轟炸機,已潛入巴拿馬里奧阿托鎮上空。
緊接著,兩個橢圓形物直落而下,頃刻間發出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氣浪和煙霧吞噬了兩個連隊的營房。這時巴軍才發覺美軍發動了突然襲擊。這兩枚炸彈是從F一117A隱形戰鬥轟炸機上投下的,每枚重2000磅。美軍原打算轟炸駐里奧阿托的巴軍高炮陣地,但炸彈未命中目標,卻落在了兵營外的空地上。與此同時,美海軍“海豹”小隊的部分隊員襲擊了諾列加的小型私人機場,炸毀了諾列加的座機。另一部分“海豹”隊員襲擊了守衛諾列加專用船的衛兵,並炸沉了船隻,從而切斷了諾列加的空中和海上逃路。接著,美軍5支特遣隊同時向巴軍27個重要目標發動進攻。
在1989年美國入侵巴拿馬的“正義行動”中,美國將整個第75步兵團,即遊騎兵部隊投入戰鬥。這是1974年遊騎兵部隊恢復後執行的第三次任務。在繼德黑蘭使館人質解救行動失敗和入侵格瑞那達的加勒比海島嶼(1983年)失敗後,遊騎兵部隊終於迎來了勝利。“正義行動”是遊騎兵部隊擴大後投入最大的一次行動,有三個營總計1500人參與其中。遊騎兵部隊是執行此次行動的特種部隊——“紅色特遣隊”中的主力。12月20日凌晨l點,遊騎兵扮演先鋒角色,“紅色特遣隊”兵分兩路,西路利用隱形戰鬥轟炸機的轟炸效果,在150米的高度迅速實施低空傘降,並以扇形隊形包抄巴軍第6、第7連。與此同時,被炸彈轟醒的巴軍第6、第7連官兵倉促迎戰,頑強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美軍初戰得手。巴軍大部趁夜暗撤離戰場,250人被俘。 另一方面空降里爾哈托機場的第2營、第3營A、B連及團部連黑色小隊就沒有如此順利了。他們遭遇巴拿馬國防軍猛烈的攻擊。雖然在AC-130炮艇機的支援下,遊騎兵迅速占領機場,但也有5名士兵陣亡
82空降師的一個營和第七步兵師的一個營在特種作戰部隊的支援下,攻打巴拿馬第2大城市科隆。一舉擊潰巴軍第8連和沿海警衛隊,攻占了麥登大壩、供電中心、水電站等重要運河設施。此外,該部還攻擊了位於甘博亞的監獄,釋放了48名曾參與1989年10月3日軍事政變的要犯。
事實上諾列加也的確是中情局的好學生,在粉碎了10月3號的未遂政變後諾列加也加強了備戰工作,並且親自走上前台掌權。根據1988年軍事年鑑,巴拿馬三軍總兵力為5200人,其中陸軍4200人,海軍500人,空軍200人,再加上“尊嚴營”民兵8800人。全國總兵力為1.4萬人。正規軍擁有裝甲車28輛,39架各型飛機(18架為直升飛機),12艘艦艇。對於美國這樣的龐然大物諾列加沒有被嚇到,他採取了躲避強敵,見機反擊的對策。
戰鬥打響後,巴拿馬政府通過電台呼籲全國軍民拿起槍,堅決抵抗美軍。當晚8時,諾列加也在廣播中發表了簡短講話,要求全體巴拿馬人“絕不後退一步”。當日傍晚,美軍在巴拿馬城、科隆、里奧阿托和西部其他地區受到“尊嚴營”民兵的抵抗。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尊嚴營”民兵分散突襲了若干美軍分隊,從而產生了引發游擊戰的可能性。
12月22日下午2時30分,“尊嚴營”民兵約1000人突然襲擊駐巴美軍南方司令部。美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慌忙調集第193步兵旅、第7輕步兵師第2旅和第82空降師近1個營的兵力,在Ac一130等戰鬥直升機和炮兵的支援下,向巴民兵發動反擊。巴民兵雖然最後被驅散,但這次襲擊卻迫使美國不得不再次向巴拿馬增兵2000人,以迅速肅清巴抵抗力量。次日拂曉,美軍又對里奧阿托和奇里基省的巴抵抗力量集結地進行炮擊。與此同時,第82空降師和第7輕步兵師實施空中機動作戰,包圍了巴拿馬西部地區的“尊嚴營”的民兵。到12月23日,巴拿馬各地的民兵都被美軍解除了武裝,抵抗活動基本停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