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業居學:李水城考古文化論集》是2017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水城。
基本介紹
- 書名:正業居學:李水城考古文化論集
- 作者:李水城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ISBN:9787532586868
- 版次:1
- 印刷時間:2017年12月
- 印次:1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首篇側重了對考古學發展史的獨到思考,並透過對夏鼐、蘇秉琦、鄒衡、徐苹芳、俞偉超、張光直、童恩正以及國外學者安特生、馬尼士和賓福德等人思想言行的回憶,折射出這些大師高尚的人文情懷和厚重的學術養成,他們也因此構成了考古學科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其他章節涉及區域考古、專門考古、科技與環境考古等諸多領域,包括中國西北和西南地區的史前考古,早期大麥、小麥遺存和中國北方長城地帶環境考古開創性的探索工作,國內外重要考古發現和最新成果的介紹與評述、考古學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前景等,可謂林林總總,視野十分寬廣。
目錄
自序 (i)
第一部分 考古學史
考古學發展史的回顧與思考 (3)
培養考古學家的搖籃 (17)
考古學與文化人類學 (20)
埃及串珠:連線夏鼐博士與皮特里爵士的精神紐帶 (23)
春風化雨的智者——紀念蘇秉琦先生誕辰百年 (37)
憶鄒衡師二、三事 (47)
最後那兩年:追念俞偉超老師 (53)
張光直先生與北大 (66)
J.G.ANDERSSON:一位對中國史前考古作出重要貢獻的西方學者 (79)
探索美洲農業起源的先驅——記考古學家馬尼士 (87)
紀念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考古學家路易斯·賓福德 (102)
真正的考古學家是怎樣煉成的?——“‘海外大家’訪談”專欄開篇 (107)
張光直先生捐贈北大西文專業圖書親歷 (112)
第二部分 區域考古研究
區域考古調查:成都平原的社會複雜化進程 (119)
三峽庫區新石器時代的考古學文化及其編年 (126)
石棺葬的起源與擴散——以中國為例 (139)
世紀回眸:四川史前考古的發展歷程 (148)
從“過渡類型”遺存到西城驛文化 (160)
黃土的饋贈:中國西北的史前陶器及相關研究 (172)
第三部分 專門考古研究
舌尖的饋贈:飲食革命與人類體質的進化 (183)
古物三題:陶器、玉器、漆器 (186)
權杖頭:古絲綢之路早期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197)
赤峰及周邊地區考古所見權杖頭及潛在意義 (202)
Eternal Glory : The origins of Eastern jade burial and its far reaching influence(東方玉斂葬的起源及其深遠影響) (207)
東灰山遺址炭化小麥年代考 (223)
中國境內考古所見早期麥類作物 (237)
東灰山遺址出土炭化小麥再議 (259)
第四部分 科技考古與環境考古
考古學與現代科學技術 (269)
葫蘆河流域的古文化與古環境 (276)
西拉沐淪河流域古文化變遷及人地關係 (304)
區域對比:環境與聚落的演進 (323)
國際合作與環境考古學的進展 (332)
第五部分 書評
《中國早期鹽的使用及其社會意義的轉變》讀後 (341)
馬的管理與馴化:科技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 (346)
氣候變化與文化變遷:以利萬特南部為例 (350)
分子生物學新的研究成果:栽培稻起源於中國長江流域 (353)
《古代中國的鹽業生產和社會等級:三峽地區鹽業生產專業化的考古學探索》讀後 (354)
從文化史的角度解讀石棺葬——《文化與生態、社會、族群:川滇青藏民族走廊石棺葬研究》讀後 (356)
早期裝飾串珠:一個亟需填補的重要研究領域 (360)
有感於《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最新中文版的發行 (362)
第六部分 隨筆與會議紀要
北京大學: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大學 (369)
四十件長沙窯珍品重返神州———韓國友人給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捐獻瓷器 (372)
中國西部區域合作考古的意義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374)
有關西藏史前考古和遺產保護的幾點思考 (378)
神木石峁遺址新發現的幾點思考 (380)
四川宜賓向家壩庫區考古新發現的點滴印象 (382)
新疆溫泉阿敦喬魯遺址考古發現點評 (384)
新疆尼勒克縣吉仁台溝口遺址的考古發現及相關問題 (386)
第七部分 會議紀要
“中亞的世界”國際學術會議紀要 (391)
亞洲農業的傳播——“理解成都平原的早期聚落”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394)
全美第78 屆考古學年會散記 (396)
國際視角下的中國考古學——第七屆東亞考古學大會(SEAA VII)紀要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