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儀鎮位於江蘇省崑山市西郊,陽澄湖東南岸,是崑山三寶之一併蒂蓮的故鄉和崑曲的發源地之一,又是江南魚米之鄉。據考古證實,正儀是一座具有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儀街道
- 古稱:鹿埜、星溪、信義
- 地位: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鎮
- 名譽:並蒂蓮的故鄉和崑曲的發源地之一
簡介
歷史
區域劃分
民國元年(1912),新陽縣併入崑山,朱塘改稱真義鄉,屬崑山縣管轄。民國18年,試行區、鄉(鎮)村制,正義鄉與南星鄉並為第八區。民國23年改稱第七區,並按百戶以上村莊為鄉,百戶以上集市為鎮的規定,真義始稱鎮,第七區轄真義、南星瀆兩鎮及綽墩、高墟、白漁潭、式莊6個鄉鎮。民國36年,正義鎮劃歸張浦區。同年9月撤銷區級建制,正義為縣屬鄉。
1949年7月,崑山縣人民政府成立,建立區、鄉(鎮)人民政府,設正儀區,轄正儀、高墟、南星、城南(小潭、樂港2村)4鄉。
1950年,正儀區轄正儀、鎮南、式莊、新南、綽墩、吳淞、黃泥、沽塘、新北、新東10個鄉鎮,下設95個行政村。
1951年6月,原城郊區的東盪、澞西、澞東、路南、路北5個鄉劃入正儀區,原正儀區的黃泥鄉劃歸巴城區;
吳淞鄉劃入張浦區。1954年,原城郊區的大漁、城北、廣福3個鄉劃入正儀區,全區共18個鄉(鎮)176個行政村。
1956年3月,正儀與巴城合併為環城區。9月,撤區並鄉,正儀改為鄉,轄31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9月,成立正儀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取消村建制,轄29個生產大隊。
1959年劃出榮亭大隊歸崑山縣農場(今崑山縣稻麥原種場);火炬、燈塔、新豐3個大隊劃歸城南人民公社。
1962年,經過調整,正儀人民公社有32個大隊,其中有漁業、副業2個大隊。
1965年,西燕大隊併入聯合大隊,副業大隊撤銷,形成現在的區域範圍。
1983年6月,恢復鄉村建制。正儀鄉以生產大隊為基礎,建立30個行政村,轄319個生產隊。翌年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88年,改鄉建置為鎮建置,下轄30個村民委員會(行政村),1個鎮居民委員會。
舊鎮名由來
東晉年間,有星隕於今鎮區宅西湯家橋北,“旋化為石,水涸露石,石色白而微青”,因有“星溪”、“星湄”之稱。
梁天監六年(507),分婁縣為信義縣,縣治在今正儀鎮境,又稱“信義”。
信義集市舊在婁江南岸,稱貞里(今燕橋浜村),清乾隆、嘉靖年間,尚有石街遺蹟可尋,後移北岸航頭(今正儀鎮區),故信義亦名航頭,今農村老人仍稱正儀為航頭。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重建盛安橋故名真義橋,因有真義之稱。此外見於文字記載的又有精義、正誼、進義、精誼等寫法。(1968年,因橋洞狹窄於泄洪不利而拆除)
鎮區遺蹟
古橋
景點
特產
憶景詩
陽澄浩瀚浪千重,湖水長天一色青。
最是鶩飛霞落處,風煙嬝娜紅蓼汀。
江閣雲帆(登關帝閣)
臨江高閣試登眺,百舸爭流來往頻。
更喜層層稻菽浪,豐收歡呼萬家春。
雙亭柳浪(兩亭景色)
翼翼雙亭東又西,綠楊夾道草萋萋。
柳絲細浪因風起,悅耳鶯聲嚦嚦啼。
東亭荷池(東亭嘗荷)
君子亭畔嘗荷蓮,並蒂蓮花是名種。
天竺移來植東土,城鄉遊客憩池邊。
東湖浮玉(玉峰倒影)
東湖(注)臨近綽山邊,細浪拍岸波鱗鱗。
玉峰倒影浮光閃,遠山近水堪留連。
依綠霜楓(依綠園景)
園名依綠近山見,四時花開香馥飄。
蒼松翠柏楓葉茂,霜楓紅於二月花。
渭塘漁火(渭塘夜景)
金鳥西墜玉兔升,渭水岸邊火光明。
欵乃聲聲歸棹急,漁歌互唱笑盈盈。
綽山夕照(夕陽西沉)
陽城西鄰傀儡東,巍峨屹立是綽墩。
夕陽西沉炊煙起,湖光山色總宜人。
虹橋煙雨(虹橋晨曦)
一橋飛架小港上,彩虹橫渡肩販商。
柳細拂拂垂兩岸,煙雨淒迷心胸爽。
星溪曉月(星溪潭邊)
落星潭邊景色麗,曉月迷濛迎晨曦。
潭流汩汩水向東,匯入小港是星溪。
註:信義十景景點全廢,作憶景詩。又,“東湖”指傀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