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儀鎮位於江蘇省崑山市西郊,陽澄湖東南岸,是崑山三寶之一併蒂蓮的故鄉和崑曲的發源地之一,又是江南魚米之鄉。據考古證實,正儀是一座具有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儀街道
- 古稱:鹿埜、星溪、信義
- 地位: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鎮
- 名譽:並蒂蓮的故鄉和崑曲的發源地之一
簡介
歷史
區域劃分
民國元年(1912),新陽縣併入崑山,朱塘改稱真義鄉,屬崑山縣管轄。民國18年,試行區、鄉(鎮)村制,正義鄉與南星鄉並為第八區。民國23年改稱第七區,並按百戶以上村莊為鄉,百戶以上集市為鎮的規定,真義始稱鎮,第七區轄真義、南星瀆兩鎮及綽墩、高墟、白漁潭、式莊6個鄉鎮。民國36年,正義鎮劃歸張浦區。同年9月撤銷區級建制,正義為縣屬鄉。
1949年7月,崑山縣人民政府成立,建立區、鄉(鎮)人民政府,設正儀區,轄正儀、高墟、南星、城南(小潭、樂港2村)4鄉。
1950年,正儀區轄正儀、鎮南、式莊、新南、綽墩、吳淞、黃泥、沽塘、新北、新東10個鄉鎮,下設95個行政村。
1951年6月,原城郊區的東盪、澞西、澞東、路南、路北5個鄉劃入正儀區,原正儀區的黃泥鄉劃歸巴城區;
吳淞鄉劃入張浦區。1954年,原城郊區的大漁、城北、廣福3個鄉劃入正儀區,全區共18個鄉(鎮)176個行政村。
1956年3月,正儀與巴城合併為環城區。9月,撤區並鄉,正儀改為鄉,轄31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9月,成立正儀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取消村建制,轄29個生產大隊。
1959年劃出榮亭大隊歸崑山縣農場(今崑山縣稻麥原種場);火炬、燈塔、新豐3個大隊劃歸城南人民公社。
1962年,經過調整,正儀人民公社有32個大隊,其中有漁業、副業2個大隊。
1965年,西燕大隊併入聯合大隊,副業大隊撤銷,形成現在的區域範圍。
1983年6月,恢復鄉村建制。正儀鄉以生產大隊為基礎,建立30個行政村,轄319個生產隊。翌年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88年,改鄉建置為鎮建置,下轄30個村民委員會(行政村),1個鎮居民委員會。
舊鎮名由來
東晉年間,有星隕於今鎮區宅西湯家橋北,“旋化為石,水涸露石,石色白而微青”,因有“星溪”、“星湄”之稱。
梁天監六年(507),分婁縣為信義縣,縣治在今正儀鎮境,又稱“信義”。
信義集市舊在婁江南岸,稱貞里(今燕橋浜村),清乾隆、嘉靖年間,尚有石街遺蹟可尋,後移北岸航頭(今正儀鎮區),故信義亦名航頭,今農村老人仍稱正儀為航頭。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重建盛安橋故名真義橋,因有真義之稱。此外見於文字記載的又有精義、正誼、進義、精誼等寫法。(1968年,因橋洞狹窄於泄洪不利而拆除)
鎮區遺蹟
古橋
景點
![正儀街道 正儀街道](/img/5/3ef/nBnauUmZ0YDN1QGOmhDNiVGZyY2YwITZ3IDZiZTMkljYxU2YmV2NhZzY3c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特產
憶景詩
陽澄浩瀚浪千重,湖水長天一色青。
最是鶩飛霞落處,風煙嬝娜紅蓼汀。
江閣雲帆(登關帝閣)
臨江高閣試登眺,百舸爭流來往頻。
更喜層層稻菽浪,豐收歡呼萬家春。
雙亭柳浪(兩亭景色)
翼翼雙亭東又西,綠楊夾道草萋萋。
柳絲細浪因風起,悅耳鶯聲嚦嚦啼。
東亭荷池(東亭嘗荷)
君子亭畔嘗荷蓮,並蒂蓮花是名種。
天竺移來植東土,城鄉遊客憩池邊。
東湖浮玉(玉峰倒影)
東湖(注)臨近綽山邊,細浪拍岸波鱗鱗。
玉峰倒影浮光閃,遠山近水堪留連。
依綠霜楓(依綠園景)
園名依綠近山見,四時花開香馥飄。
蒼松翠柏楓葉茂,霜楓紅於二月花。
渭塘漁火(渭塘夜景)
金鳥西墜玉兔升,渭水岸邊火光明。
欵乃聲聲歸棹急,漁歌互唱笑盈盈。
綽山夕照(夕陽西沉)
陽城西鄰傀儡東,巍峨屹立是綽墩。
夕陽西沉炊煙起,湖光山色總宜人。
虹橋煙雨(虹橋晨曦)
一橋飛架小港上,彩虹橫渡肩販商。
柳細拂拂垂兩岸,煙雨淒迷心胸爽。
星溪曉月(星溪潭邊)
落星潭邊景色麗,曉月迷濛迎晨曦。
潭流汩汩水向東,匯入小港是星溪。
註:信義十景景點全廢,作憶景詩。又,“東湖”指傀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