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瀉木皮

止瀉木皮

止瀉木皮,中藥名。為夾竹桃科止瀉木屬植物止瀉木Holarrhena antidysenterica Wall. ex A. DC.的樹皮。分布於我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行氣止痢,殺蟲之功效。主治痢疾,腸胃脹氣。

基本介紹

  • 別名:止瀉樹(廣西)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捩花目
  • :夾竹桃科
  • :止瀉木屬
  • :止瀉木
  • 分布區域:我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 中文學名:止瀉木皮
  • 採收時間:春、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9-15g
  • 貯藏:放置通風乾燥處,注意防潮、防蛀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藥理作用,使用注意,炮製,採集加工,炮製方法,藥材性狀,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樹皮。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入大腸經。

功效

行氣止痢,殺蟲。

主治

痢疾,腸胃脹氣。

相關配伍

1、治蛔蟲症,溫髒安蛔,烏梅、細辛、乾薑、黃連、當歸、附子、蜀椒、桂枝、止瀉木皮。(《經驗方》安蛔方)
2、治熱痢,止瀉木皮、白頭翁、秦皮、黃柏。(《經驗方》止痢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藥理作用

1、抗原蟲作用。
2、局部麻醉作用。
3、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靜注較大劑量時則可引起心律不齊、傳導阻滯等;引起心臟抑制。
4、對消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5、局部刺激作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者慎用。

炮製

採集加工

春、秋季採收,剝取樹皮,曬乾。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篩出灰屑,曬乾即可入藥。

藥材性狀

止瀉木皮呈暗褐色,味苦,皮厚者為佳。

形態特徵

喬木,高約10米,胸徑20cm。全株有乳汁;枝條具皮孔;樹皮淺灰色,被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約5mm,被短柔毛;葉片寬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0-24厘米,寬4-11.5cm,兩面被短柔毛;側脈斜曲上升,至葉緣網結。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和腋生,長5-6cm;苞片小,線形,被微毛;花萼5裂;外面被短柔毛,內面基部具5個腺體;花冠白色;花冠筒內外面被短柔毛,花冠裂片5,向右覆蓋;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近基部,花絲絲狀,花葯長圓狀披針形;無花盤;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花柱絲狀,柱頭長圓形,短2裂。蓇葖果雙生,先端漸尖,向內彎,具白色斑點;種子淺黃色,長圓形,長約2cm,中部凹陷,先端具黃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約5cm。花期4-7月,果期6-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000米的山地疏林中或山谷水溝旁以及雜木林中。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止瀉。主治痢疾,腸胃氣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