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市“十二五”製糖業發展規劃

(一)、全市製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二)、通過技術改造,提升工廠製糖產能。

(三)、進一步配套完善環保設施,確保污染物處理達標排放。

(四)糖產量增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益。

(五)、綜合利用方面有新的突破。

糖業是我市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製糖業關係農業、工業、運輸等多個行業,涉及面廣。穩定發展製糖業,對於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益具有重要意義。依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製糖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欽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剛要》、《欽州市“十二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以及靈山縣、浦北縣、欽南區和欽北區糖業發展規劃,結合我市的實際,編制《欽州市“十二五”製糖業發展規劃》,為欽州市製糖業發展提供指導,推動糖業生產穩步發展。
一、“十一五”欽州市糖業生產情況
“十一五”期間,欽州市製糖行業運行良好,糖業生產取得較好的成績,具體表現在:
(一)、全市製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2006年,隨著靈山縣陸屋糖廠國有股權的出讓,欽州市製糖企業全部由國有轉換為民營,標誌著全市製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組成了歐亞糖業(廣西那彭歐亞糖業有限公司、廣西陸屋歐亞糖業有限公司、欽州市欽江歐亞糖業有限公司、欽州市犀牛腳歐亞糖業有限公司)、湘桂糖業(靈山縣武利製糖有限公司、浦北縣金和製糖有限公司)、廣西世紀飛龍集團平吉製糖有限公司、欽州市華馭糖業有限公司和浦北縣安寨糖業有限公司,製糖業初步形成集約化格局。
“十一五”期間,全市製糖企業技改機修累計投入4.2億元,對製糖設備進行更新和技術改造。日處理甘蔗能力由2005年20600噸提高到2010年的32500噸。生產能力的提升,為蔗糖業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進一步配套完善環保設施,確保污染物處理達標排放。全市9家糖廠都建設節能減排項目,其中有8家糖廠的末端水處理項目於07/08年榨季投入運行,比自治區的要求提前一年完成。實現COD排放線上檢測,達標排放。
(四)糖產量增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益。“十一五”期間,全市累計榨蔗1202.6萬噸,生產食糖143.8萬噸,實現工業產值61.5億元,稅金4.3億元,利潤4.26億元,蔗農收入40.5億元(不包括出售甘蔗種,下同)。其中,2007/2008年榨季,榨蔗343.5萬噸,產糖40.3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 2010/2011年榨季,榨蔗210.7萬噸,產糖26.1萬噸,實現工業產值18.6億元,稅金1.56億元,利潤2.63萬元,蔗農收入10.7億元,比“十五”期末的2005/2006榨季榨蔗177.4萬噸、產糖20.77萬噸、工業總產值8.1萬元、稅金0.61萬元、利潤1.37億元、蔗農收入5.3億元分別增長18.77%、25.66%、129.63%、155.73%、163%和101.89%。
(五)、綜合利用方面有新的突破。武利、金和兩糖廠以股份形式成立“靈山縣湘桂生態肥料有限公司”,建設年產15萬噸生態有機肥料項目。利用製糖副產品慮泥為原料,生產生態有機複合肥,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
二、糖業發展條件與形勢
(一)“十二五”糖業發展條件
1、糖業發展優勢條件
(1)、糖料蔗生產氣候條件得天獨厚。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要求大於10℃的有效積溫年5500℃~6500℃/年,年降水量要求1200-2000mm,日照時數1200小時以上。欽州市位於北緯20°54′至22°41′,東經107°27′至109°56′之間,地處亞熱帶。太陽年輻射量104.6~108.8千卡/c㎡,年日照時數為1633.6~1801.4小時,年平均氣溫21.4~22℃,年總積溫7800~8200℃,歷年平均無霜期329~354天,年平均降雨量1649.1~2055.7毫米。氣候條件十分適合甘蔗生長。
(2)、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原料蔗生產基地,適當擴大糖料蔗面積土地潛力較大。欽州市機製糖生產自一九五八年開始,經過53年的扶持培育,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原料蔗生產基地。“十一五”期間,糖料蔗面積基本穩定在4萬公頃上下。欽州市耕地面積21.3萬公頃,其中水田13萬公頃,旱地8.3萬公頃。此外,25°以下可用於種植甘蔗的宜農荒地不少於1.5萬公頃。因此,穩定並適當擴大糖料蔗面積有較大的土地潛力。
3)、機製糖工廠布局基本合理,處理甘蔗能力提高。“十一五”期末,全市機製糖廠9家,日榨蔗能力32500噸。其中欽南區3家,日榨蔗能力11500噸:廣西那彭歐亞糖業有限公司5000噸/日、欽江歐亞糖業有限公司3500噸/日、犀牛腳歐亞糖業有限公司3000噸/日;靈山縣2家,日榨蔗能力10000:武利製糖有限公司5000噸/日、陸屋歐亞糖業有限公司5000噸/日;欽北區2家,日榨蔗能力6500噸:平吉製糖有限公司4000噸/日、華馭糖業有限公司2500噸/日;浦北縣2家,日榨蔗能力4500噸:金和糖業有限公司3500噸/日、安寨糖業有限公司1000噸/日。布局基本合理,榨季可處理甘蔗400萬噸,無需再建新糖廠。
4)、糖料蔗單位面積產量提高潛力大。甘蔗原產熱帶、亞熱帶,是一種高光效的C4植物,光飽和點高,二氧化碳補償點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強度大,生物產量高。如果水肥條件好,理論產量可以超過150噸/公頃。但目前欽州市原料蔗單產只是在50-60噸範圍徘徊,沒有達到廣西平均水平(廣西2007/2008年榨季原料蔗單產79.5噸/公頃)。提高單產潛力很大。
5)、循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甘蔗全身都是寶。但目前我市糖產品主要還是砂糖,綜合利用率低,蔗葉、蔗渣、糖蜜、慮泥等副產品還沒充分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有待深化,循環經濟發展大有潛力。
2、糖業生產薄弱環節和不利因素
欽州市糖業生產不利因素和薄弱環節主要有。
1)、蔗區水利條件差。欽州市原料甘蔗主要種植在旱地和坡地上,幾乎沒有自然灌溉條件,灌溉設施建設滯後。制約甘蔗單產的提高。
2)、災害性天氣。每年1~2次颱風,以及3年左右有一次乾旱(主要是春旱和秋旱)對甘蔗生長有不利的影響。
3)、甘蔗生產機械化程度低。目前,甘蔗生產方面,除了犁耙蔗地、開種植行溝有部分使用拖拉機外,中耕施肥、培土、砍收甘蔗等等幾乎全部用人力,機械化程度低。
(二)“十二五糖業”發展形勢
1、食糖發展機遇。
發展糖業生產是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食糖除了食用外,廣泛套用於食品、醫藥、化工、國防等行業,已經成為生活當中的重要必需品。全國年消費食糖1450萬噸以上,但糖產量只有1100萬噸,缺口300萬噸左右,國內食糖供需矛盾突出。加上國際糖價不斷上漲,要保障食糖供給和食糖安全,我國實行“立足於國內解決食糖”方針。近年來國內一些主要傳統產糖省區生產轉向,糖產量減少,這也為廣西食糖生產發展提供了更好機遇。
廣西“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機製糖產量1100萬噸,比2010/2011年榨季700萬噸增長57%。到2020年,廣西產糖要求達到1300萬噸。糖業發展空間巨大。
2、食糖發展面臨的困難。
目前,食糖發展主要困難,一是欽州市製糖企業已經全部轉制為民營,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進一步整合、聯合重組等方面難度很大。二是競爭作物較多。比較大宗的經濟作物有木薯、香蕉、蠶桑等,隨著這些經濟作物產品價格波動,糖料蔗種植面積也會跟著波動,制約原料蔗種植面積的穩定。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關於加快製糖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和《欽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剛要》的部署和要求,以做大做強欽州糖業工業為目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最佳化產業結構,推進制糖業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促進糖業持續穩定發展。
(二)基本原則
按照“穩定、發展、提高”的方針,以“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甘蔗含糖份和製糖綜合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提升傳統製糖業。
四、糖業生產目標及建議
到2011/2012年榨季,全市日處理甘蔗能力36500噸,機製糖產量達到29萬噸左右,比上榨季增長11.5%。
2015/2016年榨季,日處理甘蔗能力達到40000噸,糖料蔗種植面積穩定在4.67萬公頃以上,原料蔗產量300萬噸以上,機製糖產量達到38萬噸以上,平均遞增率8%。銷售收入26億元以上。推進蔗糖產業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轉變,傳統工藝向現代工藝轉變,加大蔗渣、糖蜜等副產品的綜合利用開發力度,綜合利用率要提高到50%以上,降低產業的綜合成本。所有機製糖廠達到《廣西主要工業行業循環經濟評價標準體系》二級以上水平,半數以上糖廠達到我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清潔生產標準甘蔗製糖業》一級技術要求。
(一)靈山縣
靈山縣耕地面積8萬公頃,有2家製糖企業,糖廠日榨蔗能力1萬噸。“十一五”期末的2010/2011年榨季,榨原料蔗73.88萬噸,產糖9.34萬噸,榨蔗量和產糖量位居全市之首,實現工業產值6.5億元。規劃到2015/2016年榨季,榨蔗100萬噸以上,產糖13萬噸以上,實現工業產值9億元,處理甘蔗能力達到1.4萬噸/日。十二五期間不新建糖廠。
1、武利製糖有限公司。武利糖廠蔗區包括文利、武利、佰勞等八個鎮,範圍較廣,原料蔗生產潛力大。糖廠日處理甘蔗能力為5000噸,2010/2011年榨季榨蔗43.5萬噸,產糖5.23萬噸,產值3.6億元。該公司《8000噸/日技改項目》2009年通過自治區經濟委員會核准,並已開始實施。“十二五”中期完成項目建設,圍繞項目搞好環保設施配套,發展原料蔗生產,力爭“十二五”期末達標達產。
2、陸屋歐亞糖業有限公司
陸屋糖廠日處理甘蔗能力5000噸,2010/2011年榨季榨蔗30.3萬噸,產糖4.11萬噸,產值2.85億元。主要蔗區有陸屋、三隆、那隆、舊州等6個鎮。“十二五”期間,除了重點發展原料蔗生產,滿足榨力要求外,應該注重清潔生產,綜合利用開發;通過糖廠挖潛技改,榨力平衡到6000噸/日。
(二)浦北縣
浦北縣耕地面積3.9萬公頃,有2家製糖企業,糖廠日榨蔗能力4500噸。2010/2011年榨季,榨原料蔗27.8萬噸,產糖3.19噸,工業產值2億元。規劃到2015/2016年榨季,榨蔗40萬噸以上,產糖5萬噸,實現工業產值3.5億元,處理甘蔗能力達到5500噸/日。浦北縣經濟作物比較多,糖料蔗大幅度擴種難度較大,“十二五”期間不主張擴大糖廠規模。規劃“年產萬噸精製紅糖”、“結晶木糖醇生產”、“蔗渣漿紙”等項目建設。
1、金和製糖有限公司。主要蔗區有張黃、泉水、大成、石埇等7個鎮。糖廠日榨蔗能力3500噸。2010/2011年榨季處理糖料蔗23.4萬噸,產糖2.78萬噸,產值1.95億元。“十二五”期間主攻提高原料蔗產量,清潔生產,開發新產品以及綜合利用項目的推進。
2、安寨糖業有限公司。安寨糖業公司位於浦北縣與玉林市興業縣交界的寨圩鎮大江口。寨圩糖廠蔗區包括寨圩、福旺、三合等10個鎮,蔗區範圍較大。但該糖廠自1982年建成投產以來,除了1992/1993年榨季滿負荷生產外(該榨季榨甘蔗8.68萬噸),原料蔗一直滿足不了糖廠需要,每個榨季處理甘蔗1-4萬噸。2010/2011年榨季榨蔗4.35萬噸,產糖0.42萬噸,產值約3000萬元。安寨糖業公司《2000噸/日技改項目》2008年通過自治區經濟委員會核准。項目一期完成後,產能只達到1000噸/日,2011年進行二期技改,預計產能達到2000噸/日。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關於加快製糖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要求,無蔗源保證、生產工藝設備落後、日榨能力3000噸以下的小糖廠將逐步被淘汰或整合。
建議:(1)、切實抓好原料蔗生產。尤其是企業要大力發動和扶持原料蔗種植,保障原料蔗基本滿足製糖需要。(2)、實行多種經營,開展食糖深加工、製糖副產品綜合利用開發,拉長產業鏈。
(三)欽南區。欽南區耕地面積4.75萬公頃,有3家製糖企業,糖廠日榨蔗能力1.15萬噸。2010/2011年榨季,榨蔗66.3萬噸,產糖8.46萬噸, 工業產值5.9億元。規劃到2015/2016年榨季,榨蔗100萬噸以上,產糖13萬噸以上,實現工業產值9億元,處理甘蔗能力達到1.2萬噸/日。規劃引進國內外先進制糖及食糖精深加工項目,推進蔗渣製漿造紙、生物工程等綜合利用項目的建設,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群,提升製糖產業。
1那彭歐亞糖業有限公司。那彭歐亞糖業有限公司日榨蔗能力5000噸,主要蔗區有那彭、那思、那麗三個鎮及麗光農場。2010/2011年榨季處理甘蔗30.1萬噸,產糖3.72萬噸,產值2.5億元。考慮欽江糖廠位於城區,今後有轉產可能,建議欽南區重點發展壯大那彭糖廠,並在綜合利用,食糖精深加工方面要有突破性推進。
2、欽江歐亞糖業有限公司。欽江歐亞糖業有限公司欽江糖廠是廣西區內為數不多的碳酸法工藝製糖廠之一,日處理甘蔗能力3500噸。主要蔗區有久隆、沙埠、大番坡、黃屋屯、康熙嶺等鎮。2010/2011年榨季處理甘蔗24.1萬噸,產糖3.19萬噸,產值2.3億元。考慮該糖廠位於欽州市城區,隨著城市的發展,轉產搬遷的可能性很大。建議做好異地技改的準備。綜合利用及食糖深加工項目也應該規劃在工業園區內建設。
3、犀牛腳歐亞糖業有限公司。犀牛腳歐亞糖業有限公司,日處理甘蔗能力3000噸。主要蔗區有犀牛腳、東場等鎮。2010/2011年榨季處理甘蔗12萬噸,產糖1.55萬噸,產值1.1億元。該公司生產歷史最高水平為2007/2008年榨季,共榨甘蔗30萬噸,產糖3.39萬噸。建議重點抓好原料蔗生產,逐步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
(四)欽北區。欽北區耕地面積4.68萬公頃,有2家製糖企業,糖廠日榨蔗能力6500噸。2010/2011年榨季,榨蔗42.7萬噸,產糖5.1萬噸,工業產值4.1億元。規劃到2015/2016年榨季,榨蔗70萬噸以上,產糖8.5萬噸,實現工業產值6億元,處理甘蔗能力達到1.1萬噸/日。規劃引進國內外先進制糖及食糖精深加工項目,延長產業鏈。
1飛龍集團平吉製糖有限公司。飛龍集團平吉製糖有限公司主要蔗區有平吉和青塘兩個鎮。日處理甘蔗能力4000噸。2010/2011年榨季榨蔗25.3萬噸,產糖3.12萬噸,產值2.3億元。建議“十二五”期間主攻提高甘蔗單位面積產量和原料蔗總產量,抓好糖業綜合利用項目的建設。
2華馭糖業有限公司。華馭糖業有限公司大寺糖廠,主要蔗區有大寺、大直、貴台、那蒙等7個鎮,蔗區範圍較大。2010/2011年榨季日榨能力2500噸,榨甘蔗17.4萬噸,產糖1.97萬噸,產值1.8億元。新建4000噸/日生產線已經竣工,2011/2012年榨季日榨能力達到6500噸。規劃建設年產8萬噸濾泥制有機復混肥生產線項目;規劃引進國內外先進制糖及食糖精深加工項目,並圍繞產能加大原料蔗生產力度。
五、製糖業“十二五”發展重點
(一)實施高產優質、節能降耗工程
1、原料蔗生產方面,重點推廣優品良種,深耕深松、節水灌溉等先進技術,主攻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甘蔗含糖分,有效增加糖料蔗資源總量。
2、製糖生產方面,重點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採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推進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改造傳統工藝,促進節能降耗,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二)加快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大力發展製糖綜合利用、食糖深加工、生態種植三大產業鏈。提高循環經濟發展水平。
(三)引進國內外先進企業和先進項目。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企業和先進項目,提升傳統產業,開發新產品,帶動我市糖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四)加快“兩化融合”步伐,大力推廣套用信息技術。從原料生產到產品銷售,推廣套用農務調度系統、生產調度系統、工藝管理系統、能耗管理系統、污染物處理監控系統、採購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信息化技術,推進制糖企業管理信息化。
六、工作措施
(一)要提高對糖業生產的認識,加強對糖業生產的組織領導。廣西良好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廣西糖業在中國所處的地位。雖然糖業經濟在欽州市整個工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降低,但其在縣域經濟的地位還十分重要,是農民增收和縣區財政的重要來源。自治區提出壯大廣西糖業的要求同樣適合欽州市各主要蔗區。為此,我們要提高認識,加強對糖業生產的組織領導。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把糖業發展納入工作議程,加強對糖業生產的服務和引導,穩定發展欽州糖業。
(二)建設穩固的原料蔗生產基地,為製糖業提供原料保障
1穩定並適當擴大糖料蔗種植面積。甘蔗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很大,近期內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不現實。要滿足製糖生產原料供應,保證糖料蔗面積十分重要。可以探索多種糖料蔗產業化經營模式,穩定糖料蔗面積,提升糖料蔗種植業。(1)“糖廠+基地”模式。即糖廠以長期租用農民土地等土地流轉方式,連片開發,利用糖廠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的優勢,建立大面積高產穩產的糖料蔗基地;(2)“糖廠+農戶” 模式。即實行訂單種植,糖廠與蔗農簽訂原料蔗生產購銷契約,或農民以土地入股參與糖廠經營。以契約的形式確立糖廠和蔗農之間的責、權、利關係,互利互惠。(3)“能人經濟”模式或“糖廠+公司+農戶” 模式。即由有才能的農戶或職工,組建糖料蔗實業開發公司或專業合作社等組織性較強的實體,與糖廠簽訂原料蔗生產契約,直接承擔蔗區建設、糖料蔗種、管、收等系列化服務,改變糖料蔗生產分散經營形式, 實行集約規模經營。
2、科技興蔗。各縣(區),各製糖企業通過建設“三高”(高產、高糖、高效益)示範片、對蔗農進行技術培訓等形式,提高科學種蔗水平。通過推廣良種,推廣大馬力拖拉機深耕深松、地膜栽培、節水灌溉、因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早種早管等高產高糖技術,提高原料蔗產量和品質。
(三)加大糖業技改力度。除了加快完成已經立項的技改項目外,支持開展綜合利用、節能降耗、二步法製糖以及工業和信息化融合等項目建設。在製糖綜合利用、食糖深加工方面延長產業鏈,拓展糖業發展空間。申報市本級和自治區級財政資金扶持時,對技術含量高和循環經濟項目給予優先考慮。
(四)加強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引導和支持有實力的糖業集團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產、學、研聯合開展科技研究和科技創新,利用計算機自控、生物工程、兩化融合以及高新材料技術等現代技術改造傳統製糖產業。
(五)維護榨季生產秩序,營造良好的糖業發展環境
1、加強對糖料蔗銷售、收購、運輸等環節的管理,維護榨季生產秩序。按照蔗區屬地管理原則,蔗區縣(區)、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自治區有關糖業生產政策,加強對糖料蔗的銷售、收購、運輸等環節的檢查和指導,協調製糖企業抓好榨季砍、運、榨工作,切實維護好榨季生產秩序。
2、製糖企業做好行業自律。各製糖企業要嚴格執行政府糖料蔗收購價格政策,執行自治區統一的糖料蔗收購首付價和二次結算辦法,及時兌現蔗款。不違規跨蔗區收購糖料蔗,自覺維護榨季生產秩序,保護好企業和蔗農的利益。
(六)完善糖業管理體制。為了加快廣西糖業發展,做強、做大、做優廣西糖業,廣西自治區已將分散在相關部門的糖業管理方面的職能進行調整和合併,成立了自治區糖業發展局。建議市、縣(區)建立相應的機構,歸口工信委(局)管理,集中行使糖業行業管理職能,加強對糖業的管理、服務和指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