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地質災害衛星遙感數據購置及綜合解譯》是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莊育勛、葉建良、秦緒文、楊金中、黃潔、張志、余德清、陳有明、張過、郝躍生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次生地質災害衛星遙感數據購置及綜合解譯
- 成果登記號:20120123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20120123 |
項目名稱 | 次生地質災害衛星遙感數據購置及綜合解譯 |
第一完成單位 |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
主要完成人 | 莊育勛、葉建良、秦緒文、楊金中、黃潔、張志、余德清、陳有明、張過、郝躍生 |
研究起始日期 | 2008-05-01 |
研究終止日期 | 2008-06-01 |
主題詞 |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遙感解譯 |
任務來源 | 國家計畫; |
成果摘要
本項目在技術方法上實現了光學遙感與雷達遙感調查災害的優勢互補,多時相、多解析度遙感數據的協同套用,構建了巨災鏈遙感應急調查的初步方法體系。首次編制了”地質災害航天遙感應急調查技術要求(草案)”,開發了適用於COSMO、TerraSAR等雷達數騙趨漏據幾何糾正的遙感軟體,為雷達數據的使用奠定了技術判坑協基礎。基於skyline開發的”汶川地震災區次生地質災害三維演示系統”,能客觀再現災區囑茅淚匙地形、地貌、地質災害空間分布狀況,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了科學平台。 遙感調查表明,106°30′以西的區域發育中大型次生地質災害點7865處,大型堰塞點50處。災害主要分布在汶川、北川、青川、什邡、彭州、平武、綿竹等地,沿龍門山斷裂帶的中帶(汶茂斷裂、映秀-北川斷裂夾持部位)分布,亦與汶川地震及其餘震的發育帶關係密切。地震(包括歷史地震)發育葛幾朽的區域,地質災害發育。遠離地震帶地區的災害數量、規模、破壞程度急劇減小。次生地質災害在南部集中發育在彭灌雜岩分布區,北部發育在以志留紀茂縣群、侏羅紀地層發育的地區。沿彭灌雜岩分布區的映秀-北川斷裂附近,大型滑坡、土石流發育。在地形坡全匙鑽度大於25度的區域戒蘭,地質災害催乃騙朵以崩塌為主;滑坡、土石流主要發育在坡度小於25度的區域。調查成果以”一縣一圖一報告”的形式在災區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災民安置點的選擇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