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跗粉蠅

櫛跗粉蠅

櫛跗粉蠅(Pollenia pectinata Grunin,1966)是麗蠅科粉蠅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櫛跗粉蠅
  • 拉丁學名:Pollenia pectinata Grunin,1966
  • :雙翅目
  • :麗蠅科
  • :粉蠅屬
  • 命名者及年代:Grunin,1966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體長7.0—10.0毫米。
♂:眼幾乎裸,額寬為前單眼寬之半或幾乎等寬,又為頭寬的0.013—0.022,間額黑,最狹段消失或如線;頭前麵粉被灰白,在側顏上部觸角第二節外側有可變色暗斑,除顏堤黃棕、下側顏棕色外,其餘部分底色均黑,內頂鬃存在,側後頂鬃0—1,下眶鬃12—14,鬃間雜有較短細鬃或毛,最後的1—3對毛狀,列外側毛2—4行,向下去連到側顏下部都有較長毛,縱行5—6,橫排16—17,毛最長為側顏寬的2/3,後者為觸角第三節寬的2倍;頰高為眼高的0.46倍,頰毛大部黑色,向上伸展到下側顏,頰後下角及後頭有黃毛;前傾口緣鬃9—10。新月片棕色,中顏脊不發達,其上端極狹,顏堤毛位於下部2/5長度內,髭約位於觸角末端與口前緣間距的中央;口前緣位於額前緣同一垂線上。觸角第二節棕色,第三節除基部橙色外,大部暗色有灰粉被,第三節長為寬的2.5倍,又為第二節長的2.1倍,芒長羽狀,芒長約為第三節長的1.7倍,芒基增粗段約占芒長的0.38,最長分枝毛為觸角第三節寬的1.3倍,上側毛約22,下側毛約8;下顎須黃棕色,中喙短,唇瓣大。胸黑,略現古銅光澤,僅前盾前緣有薄灰白粉被,此處可見狹的黑亞中條,胸背底毛大部黑色細長,黃色綿毛主要在兩側及邊緣。中鬃2+3,前中鬃列間距約為它與前背中鬃列間距的0.7倍強;背中鬃2+3,翅內鬃1+2,翅前鬃略短於後背側片鬃,肩鬃3,肩後鬃1:1(外方一個不外於溝前鬃一線),小盾緣鬃4(前基鬃不發達)、心鬃1,小盾下面有淡色粉被,正中無毛區寬於端鬃間距;腹側片鬃1:1,前側片鬃、前氣門鬃各1;中胸氣門淡灰黃、後胸氣門橙黃。翅灰色透明,前緣微帶棕色,翅基棕色,前緣基鱗黑,亞前緣骨片黃,有黃色小剛毛,前緣脈下面第一、二段下面有小剛毛,前緣刺發達,前緣脈第三段稍長於第五段;徑脈結節及r4+5脈基段基部上、下面都有小剛毛,2R5室開口於翅前緣,開口寬為r—m橫脈的1/2—2/3,ml+2脈末段角形彎曲,角後段向基方凹人,m—m橫脈傾斜並呈S形彎曲;腋瓣污白;平衡棒黃。足黑,中、後足跗節均短於脛節,而且第二至五各分跗節長短差得不多,第二分跗節至多為第四分跗節的1.5倍,並略為寬扁些。前股後腹鬃列約有鬃24個;前脛各鬃為0、7、0、1;中股前腹面有近中位、中位鬃各1,再向端部去為稍較短的鬃列,後腹鬃列全;中脛各鬃為0、4、3、1;後股前腹鬃列全,後腹面基半有鬃列;後脛前腹面中段有4鬃,前背鬃列約有10鬃,其中3個強大,後背鬃4,尚有一個與第一分跗節等長的亞端位後背鬃,後腹鬃0;後足跗節第一至四分跗節有由粗刺構成的較強大的前腹櫛列和略短的後腹櫛列。腹:短卵形,底色黑,因有棕色薄粉被而顯可變色的古銅光澤,第三背板前緣有一倒三角形黑正中斑和不很發達的緣鬃列;第四背板後緣鬃列發達,第五背板有心鬃和後緣鬃列;第一腹板和第一、二合背板側腹緣有黃毛。♂尾器如概述圖所示。
♀:額寬為頭寬的0.425倍,間額暗褐,為一側額的3.1倍,內、外頂鬃均強大,側後頂鬃2,上眶鬃後傾1、前傾2,下眶鬃9,列外側的小毛列2—3行,發達似鬃狀;側顏毛雖與之相連,但明顯細密:4—5行,8—9排;側顏寬為觸角第三節寬的2.3倍,顏堤及下側顏棕,前者下半有毛,後者下部有毛;頰高為眼高的0.45,除後下角為黃毛外,余均覆黑毛,前傾口緣鬃10,髭位於觸角末端與口前緣中央稍偏上方,新月片及觸角第二節棕,第三節橙色,端部較暗,第三節長為寬的2.3倍,又為第二節長的1.9倍,芒長為觸角第三節長的1.6倍,芒基約2/5漸粗,芒長羽狀,分枝毛最長為第三節寬的1.4倍,上側毛約19,下側毛約12。♀翅2R5室開口較♂為狹,腋瓣及緣纓白。前脛前背鬃6—7,後腹鬃2;中脛各鬃為1、2、1、3。後脛各鬃為4、8 (4個長大)、7(3個長大)、0。後足第二分跗節較♂為長,各分跗節較♂為瘦,第一至四分跗節前腹及後腹櫛較♂稍弱,但仍明顯。

生長環境

在遼寧, 成蠅主要在早春和晚秋在向陽處常有發現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黑龍江, 遼寧(瀋陽, 本溪, 鞍山, 錦州), 內蒙古(滿洲里), 北京
國外分布:蒙古(後杭愛省, 中央省), 前蘇聯(遠東, 阿穆爾區, 西伯利亞, 歐洲部分北部), 波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