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檀栗屬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科:無患子科
- 分布區域:越南北部和我國南部
形態特徵,產地分布,屬模式種,下級分類,
形態特徵
喬木。偶數羽狀複葉,互生,無托葉,葉軸上面平坦,下面龍骨狀凸起,橫切面三角形;小葉常多對,全緣或有鈍齒。
聚傘圓錐花序近枝頂腋生,單生或幾個叢生;苞片和小苞片均小;花單性,雌雄異株,輻射對稱;萼淺杯狀,深5裂,裂片卵形或三角形,覆瓦狀排列;花瓣5,卵形或近卵形,內面基部有1個大型鱗片,鱗片厚,頂部反折,背面和邊緣被硬毛;花盤深杯狀,稍肉質,邊緣薄,深波狀;雄蕊(雄花)8,有時7,伸出,花絲線形,密被毛,花葯短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藥隔凸出呈腺體狀;子房(雌花)3室,花柱頂生,比子房長,柱頭不明顯3裂;胚珠每室1穎,彎生。
蒴果,室背開裂為3果瓣,3室或其中的1或2室小而空虛(無種子);種子1-3穎,種皮革質,褐色,有光澤,種臍寬大,橫橢圓形。
產地分布
3種,分布於越南北部和我國南部。我國2種。
屬模式種
P. anamensis Pierre
下級分類
1、廣西檀栗Pavieasia kwangsiensis H. S. Lo
常綠喬木,樹皮褐黑色;小枝稍粗壯,微有稜角,淡灰褐色,乾時現縱皺紋,無毛。偶數羽狀複葉,葉軸(連葉柄)長25-39厘米,橫切面三角形,近平滑;小葉5-7對,近對生,小葉柄短,腫脹,葉片薄革質,長圓狀披針形至狹長圓形,長9-19厘米,寬3-5.5厘米,頂端驟尖,尖頭長0.5-1厘米,基部楔形至稍鈍,上部邊緣通常有不甚明顯的疏鋸齒,很少近全緣,側脈15-20對,末端在靠近邊緣處網結,網脈僅在下面明顯。花未見。果序頂生,圓錐狀,寬大,長超過30厘米,分枝少數,很長。
蒴果稀疏,有短而腫脹的果梗,近球形,直徑2-2.5厘米或過之,室背無縱棱,頂部無喙,成熟時室背開裂為3果瓣,1室或2-3室,果瓣大小不等,近木質,厚1-1.5毫米,外面微粗糙,褐色;種子扁球形,種皮革質,茶褐色,有光澤,種臍寬大,橫橢圓形。果期夏末。
僅發現於廣西龍州縣彬橋公社的大南山。生密林下或山谷兩邊。
木材堅硬、密實,邊材淡黃色,心材紅褐色,可作建築、家具等用。種子含油脂和澱粉,因有毒素,不能食用。
2、雲南檀栗Pavieasia yunnanensis H. S. Lo
喬木,高達25米;小枝粗壯而中空,有溝槽和鈍棱,被硬化短毛,觸之極糙澀。偶數羽狀複葉,葉柄粗壯,上面具淺溝,基部擴大,亦被硬化短毛;小葉5-6對,對生或近對生,革質,長圓狀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很少卵形,長15-25厘米,寬6-9厘米,頂端短尖,基部鈍或近圓形,兩側略不對稱,邊緣有疏而鈍的鋸齒,有時中部以下全緣,兩面無毛,乾時灰褐色;側脈每邊16-18條,弧狀彎拱,近邊緣網結;小葉柄腫脹,長約4毫米。
花序腋生或近頂生,主軸粗壯,有溝槽,被短絨毛,分枝稍疏散,纖細;苞片和小苞片均小而鑽形;花梗長2-3毫米,近基部有被毛關節;萼裂片三角形,長1.2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花瓣紅色,卵形或斜卵形,長2.5毫米,質薄,有3脈,無毛或被微柔毛,鱗片倒卵狀楔形,長約為花瓣的2/3,中部以上的邊緣和背面被褐色絨毛;花盤無毛;雄蕊7或8,紫紅色,花絲長6.5毫米;子房被柔毛。
蒴果短紡錘形,長4-5.5厘米,寬約4厘米,有3棱,兩端短尖,有時頂端有喙,果皮木質,厚約5毫米,外面黃褐色,有皺紋,內面褐色,有光澤,果梗粗壯,長約8毫米;種子1-3,通常扁球形,長1-1.5厘米或稍過之,褐色。花期夏初,果期秋初。
產雲南南部。生海拔100-900米處山谷密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產地雲南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