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橋村(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橫橋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橫橋村位於金湖縣東南角,東接高郵湖,西鄰淮河入江水道,周邊河湖港汊,星羅棋布。由7個村民小組組成,共有農戶733戶,總人口2105人,共有耕地3825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橫橋村
  • 所屬地區江蘇省淮安市
  • 人口:2105人
  • 耕地面積:3825畝
基本情況,歷史文化,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基本情況

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6322元。橫橋村有白馬湖、射陽湖、寶應湖、高郵湖環繞四方,名聞遐邇的萬畝荷花盪就坐落其中, 荷花盪荷藕總面積1.5萬畝,生態環境優美。金湖縣以“荷為文化,以荷為傳媒”,已連續成功舉辦八屆荷花藝術節。目前閔橋鎮橫橋荷藕特色村已形成旅遊、觀光、荷藕生產一體化專業特色村,荷藕產業成為該村特色產業、支柱產業、主導產業。

歷史文化

橫橋村作為荷文化生態旅遊產業,源遠流長。相傳高郵湖本不是湖,而是一繁華都市。明末清初的一個深夜,這座千年古城化為茫茫高郵湖,在湖東岸又誕生一座高郵城。一代文豪蘇東坡曾與佛印和尚泛舟湖上,詩興大發,留下了“酒沽橫盪橋頭月,茶煮青山廟後泉”的千古佳句。“橫盪橋”就是現在的橫橋老街,因一河橫貫於東西兩盪之間,河上有座木橋而得名。老街東南有一座大土墩,郁郁青青,人稱青山。旁邊有座廟宇,名為“青山寺”。青山寺在唐宋時期香火興旺,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南有金山,北有青山”之說。明太祖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也曾親臨此地。
荷花盪以其特有的人文背景,展現誘人的風姿。唐朝宰相魏徵在這裡的東至庵留下墨寶,新加坡佛界大法師曹常恆在此出家,宋代詩人蘇東坡中秋節行舟夜泊於此,把酒賞月,興致所遣,留下“橫盪橋與青山廟”、“斬龍河”、“千年古剎西安寺”、“東至和尚直川”“鳳凰墩”、“罈子精”、“雞鳴盪’”和“水滿賑州府”等故事。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41.00畝(其中:田21.00畝,地20.00畝),人均耕地0.11畝,主要種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擁有林地59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柑橘等經濟林果;無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畝,其他面積767.0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柑橘,農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國外。2007年全村銷售總收入6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00萬元,占總收入的41%;畜牧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50頭,肉牛1頭);林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18.00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15.00萬元,占總收入的11.5%。農民人均純收入83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人(占勞動力的7%),在省內務工的有6人。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50萬元,有固定資產0.8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路、通電、和電視、電話四通,沒有路燈。有9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98戶通電,有8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3%和8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51 %和41%)。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 ;村內主幹道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農用運輸車5,拖拉機5輛,機車36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00畝,有效灌溉率為7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 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00畝(其中:田21.00畝,地20.00畝),人均耕地0.11畝,主要種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擁有林地59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柑橘等經濟林果;無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畝,其他面積767.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柑橘,農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國外。2007年全村銷售總收入6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優質甜橙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8戶,共鄉村人口377人,其中男性198人,女性179人。其中農業人口367人,勞動力214人。該村以汗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6人,哈尼族族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7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7%;享受低保1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新寨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建水四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8 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1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50萬元,有固定資產0.8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內重大事項;集體財務收支情況。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9 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落後;飲水困難;農業技術科技含量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特色農業,擴大優質甜橙種植;大力發展畜牧業,發展勞務經濟。

地圖信息

地址:淮安市金湖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