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北倗國墓地

橫北倗國墓地

橫北倗國墓地,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絳縣橫水鎮橫北村北約1000米處,面積約35000平方米,是西周時期的古遺址。

2004年4月,橫北倗國墓地被盜。同年7月,開始鑽探。11月,由運城市文物工作站開始試掘。12月19日,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物工作站和縣文化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工作持續到2007年11月底結束,共發掘西周墓葬1299座。在發掘區域內共發現西周時期的車馬坑或馬坑35座。墓地呈北高南低的緩坡,東、西兩側不遠處各有一條深20~50米的沖溝。墓地保存較完整,偏東部有一條南北向小沖溝破壞了部分墓葬。墓地整體呈西北—東南走向,大、中型墓葬和車馬坑主要位於墓地中、北部南北一線,東、西、南三面有大量小型墓葬。橫北倗國墓地出土文物有帶有“倗伯”銘文的青銅器和先秦史籍《周禮》中記載的“荒帷”。橫北倗國墓地年代明確,規模大,級別高,大型禮器眾多。考古發掘工作揭開了倗國這個史書沒有記載的小封國的地理謎團,對於研究西周時期晉南地區的封國及其與晉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價值。

2013年5月,橫北倗國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北倗國墓地
  • 地理位置:山西省運城市絳縣橫水鎮橫北村北約1000米處
  • 所處時代:西周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526-2-010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2004年4月,橫北倗國墓地被盜。同年7月,開始鑽探。11月,由運城市文物工作站開始試掘。12月19日,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物工作站和縣文化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2004~2005年發掘了M1、M2、M3三座大墓及M3擴方中發現的幾座小墓。2005年3月,開始大面積普探,同年開始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工作持續到2007年11月底結束,基本上將整個墓地全部揭露,共發掘西周墓葬1299座。
橫北倗國墓地
橫北倗國墓地挖掘現場

遺址特點

綜述
橫北倗國墓地地處於涑水河北岸台地上,北倚絳山,南臨中條山,跨涑水河,北高南低,為寬闊的緩坡塬地。橫北倗國墓地為西周墓地,墓地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75米,面積約35000平方米。共發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早期偏晚一直到西周晚期墓葬1299座。在發掘區域內共發現西周時期的車馬坑或馬坑35座。墓地呈北高南低的緩坡,東、西兩側不遠處各有一條深20~50米的沖溝。墓地保存較完整,偏東部有一條南北向小沖溝破壞了部分墓葬。墓地整體呈西北—東南走向,大、中型墓葬和車馬坑主要位於墓地中、北部南北一線,東、西、南三面有大量小型墓葬。
墓葬皆東西向;車馬坑皆南北向,位於墓葬東側。墓地的使用從南向北逐漸擴展,最南端墓葬年代為西周早中期,最北端墓葬則已進人春秋時期。大中型墓葬多有殉人、殉狗和腰坑。部分大中型墓葬的墓口外東側或四隅有柱洞類遺存。墓葬的隨葬品數量眾多,有陶器、銅器、玉器、漆器、原始瓷等。其中,M1內清理出的棺罩(古代文獻稱“荒帷”)以及其他棺飾、棺束遺痕是已發現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棺罩。根據隨葬銅器銘文可知,此墓地屬西周時期倗國貴族墓地。其中帶墓道的大墓,其墓主當為倗國國君及其夫人。
M1
M1墓口(含墓道)長26.65米、東寬3.2米、西寬4.4米,總面積約100平方米。墓室口寬約3.2米、底東端寬4.15米、西端寬4.55米、長5.44米。墓道入墓室處距墓口深6.05米、距墓底深9.23米、總深15.28米。葬具為一槨二棺,槨室長4.3米、寬3米、深3.15米米。二層台上放置一輛車。外棺四周圍及上下是方格網棺束,其中,蓋上和底下的棺束是木質類,四周是繩子類;其外是“荒帷”;荒帷外及外棺下是粗麻擰成的繩子,在外棺底下的繩子結構是三橫二縱,然後再從棺側四周引上來,將外棺整體兜住。
西、北兩面相對保存較好的“荒帷”現存高約160厘米,西北角有下坐的現象,南面上部已塌落,現存高約1.2~1.3米,東面保存最差,基本僅剩下部底裙的局部,高約10多厘米,四壁總面積有10平方米左右。荒帷整體是紅色的絲織品布,由2幅布橫拼而成,上下有扉邊,每幅布布幅寬約80厘米左右,總高約1.8~2米,布幅拼接的地方有明顯的接縫。在布的表面是非常精美的刺繡圖案,圖案內容主題是鳳鳥,北壁的畫面圖案保存較為完整,至少觀察到3組大小不同的鳥紋圖案痕跡,是成組的圖案的組合,每組圖案中間是一個大鳳鳥紋的側面形象,昂首,大勾喙,眼圓睜,冠高聳,翅上揚,尾下卷,碩健粗壯的腿,利爪,翅和冠以特別誇張的手法作大迴旋,線條流暢,氣勢磅礴,構成畫面的主體。在大鳳鳥的前後,分別是上下排列的多隻小鳳鳥,造型與大鳳鳥基本相像,只是更加含蓄。在布幅接縫的地方有圖案錯位和顛倒現象,可見當時是先在布上刺繡出圖案,然後才拼接成整幅。
墓主人頭向西,仰身直肢,雙手交疊置於小腹上,隨葬有大量玉飾。外棺東端的棺槨之間有3個殉人,以葦席裹包。
M2
M2方向與M1一致。墓口(含墓道)東西長22.3米、西寬3.74米、東寬2.84米。斜坡形墓道長16.8米,除西端外,越往東越外擴,墓道入墓室處,北側外擴0.4米、南側0.52米、深距現存墓口6.7米、距墓底7.7米、總深14.4米米,填土經過夯打。墓室口小底大,在與墓道底平時,長5.74米;墓底長6.16米、寬3.8米。四壁靠近槨室處,塗抹一層青灰泥,高1.8米。葬具為一槨兩棺。槨室呈“Ⅱ”字形,長4.1米、寬3.14米、高2.27米米。槨蓋上西部有一車,車輪及車廂放在槨與西壁之間的1.33米的二層台上,車轅和衡在已倒塌的槨室內。外棺在槨室內偏東南,外棺內正中靠西置內棺。
墓主人頭向西,俯身直肢葬。頭下為玉覆面,頸戴玉五聯璜串飾及腹下部,口含玉塊,玉璧隨葬於頭頂下,玉柄形器隨葬腹下、盆骨下,右腹部有玉管,腹兩側各有銅環,另有骨牌飾、貝串飾等。棺槨間有4個殉人,東北角2個,西南角和西北角各一。北側自東部2具殉人下及以西部分主要是銅車馬器。
M2055
M2055位於墓地中部偏西位置,南鄰M2062,西鄰M2054,北鄰M2634,東北鄰南北向長方形車馬坑CH207(未發掘)。M2629(漢代墓葬)墓道打破該墓西部。M2055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底四周為熟土二層台,土質較硬,墓口東端外側有兩個不規整圓形柱坑,南北向排列,均為斜壁平底狀。墓底中部略偏南側有一腰坑,口為不規整橢圓形,腰坑內殉葬一隻成年狗。葬具為一槨二棺,木質腐朽,僅存灰痕。墓主人頭向西,面向上,仰身,上肢略彎屈,雙手置於下腹部,不相交疊,下肢伸直。經鑑定墓主人為男性,年齡35~40歲。墓內有兩名殉人,殉人1位於外棺與槨之間南側偏東,頭向東,右側身,下肢呈鈍角彎屈。經鑑定為男性,年齡25歲左右。殉人2位於外棺與槨東側間,頭向北,面向上,仰身,上肢自然伸直,雙手分別置於髖骨兩側,下肢伸直。性別不詳,年齡14~15歲。墓壙東端外側都有柱坑,墓底都有腰坑,墓內都有殉人,葬具均為一槨二棺,頭向為西。這些特徵表明墓主人的身份應為倗國的中等貴族。
橫北倗國墓地
墓葬分布圖
M2022
M2022位於墓地中部偏北,第二發掘區北部偏東。南鄰M2042、CH207和CH208,西鄰M2021、M2036,北鄰M2013、M2014。其東面為與之對應的南北向長方形車馬坑CH206(未發掘)。墓向以墓主人頭向計為275度。M2022為長方形豎穴土壙,拐角近方正。現墓口距地表1.4米,墓口長3.9米、寬2.4米。四壁近墓口一段豎直,以下呈袋狀向外擴張至二層台上部,近底處四壁豎直,墓壁略作修整,未發現工具痕跡。墓底基本平整,中部有一腰坑,墓底長4.1米、寬2.7米、墓深6.6米。墓底四周為熟土二層台,黃褐色五花土,呈顆粒狀,含少許紅土顆粒,結構緊密,土質偏硬,未經夯打。二層台高2.2米。腰坑呈不規整橢圓形,斜壁平底狀,口長徑0.72米、短徑0.5米、深0.16米。墓內填土為黃褐色五花土,包含紅土粒、花土粒和少量料礓石顆粒,經夯打。葬具為一槨二棺,木質均已腐朽,僅存灰痕。槨置於墓底中部略偏東側,四壁橫置木板相疊而成,壓於底板之上,平面為長方形,四角平齊,拐角結構不詳。槨室長2.95米、寬1.85米、高2.1米。十四塊蓋板南北橫向放置,二層台東南部蓋板灰痕厚0.06米。四周壁板灰痕寬0.12米。東側壁板十塊,高1.96米,南北兩側側壁板各九塊,高1.85米,西側壁板殘存下部四塊半,殘高0.86米,十塊底板東西縱向鋪設於墊木上,灰痕厚0.15米。外棺位於槨室東北部,東、北兩側壁板近槨室壁板。外棺平面亦為長方形,四壁橫置木板相疊而成,四角平齊,東西兩側壁板包南北兩側壁板,四周壁板包底板。外棺長2.3米、寬1.3米、殘高1.2米。六塊蓋板東西縱向放置,腐朽灰痕甚薄。四周壁板塊數不詳,寬0.1米。五塊底板東西縱向放置,腐朽灰痕與槨室底板粘連一起,板寬0.19~0.2米,厚度不詳。外棺西側與隨葬品之間有極少朱色荒帷灰痕。內棺置於外棺中部,西側壁板緊貼外棺壁板,內棺及墓主骨架漂浮,內棺底距外棺底板0.82米,內棺平面為長方形,四周橫置木板相疊而成,四角平齊,拐角結構不詳,四周壁板疊壓底板。內棺長米2、寬0.9米、殘高0.13米。三塊蓋板東西縱向放置,腐朽較甚,厚度不詳。四周壁板塊數不詳,寬0.08米。三塊底板東西縱向放置,板寬0.3米、厚0.02米左右。槨室底板下近東、西兩端各置一根南北向長方體墊木,長度超出槨室寬度,東端墊木長2.05米、寬0.17米、厚0.15米,西端墊木長2米、寬0.15米、厚0.15米。墊木下有槽,與墊木同寬,深0.06米。
橫北倗國墓地
M2022
墓主性別不詳,成年。顱骨破碎,骨架各部位大多腐朽粉化,頭向西,仰身,左上肢向內彎屈,手置於腹部,右上肢基本伸直,手置於髖骨旁,下肢伸直。墓內有三個殉人和一隻殉狗。殉人1位於南側二層台上偏西側,性別不詳,十六至十七歲,身高約1.42米。頭向西,面向北,俯身,左上肢略彎曲,手壓於腹下,右上肢伸直,手置於髖骨旁,下肢直伸,在踝部交叉。殉人2位於東側二層台上略偏南側,性別不詳,十歲左右,身高約1.3米。頭向南,面向上,仰身,上肢向內彎屈,雙手置於腹部,下肢直伸。殉人3位於西側二層台偏南側,性別不詳,十三四歲,身高約1.3米左右。頭向北,面向下,俯身,左上肢略彎屈,手置於髖骨旁,右上肢伸直,手置於髖骨旁,下肢微屈。腰坑位於墓室中部,呈橢圓形。殉狗頭向西,尾向南,前肢向北,後肢向東,側臥。骨架大部在腰坑外的南側,僅前肢處於腰坑內。隨葬品分置於二層台上、外棺蓋板上、棺槨之間和內棺內,其中大多數位於棺槨之間。
橫北倗國墓地
M2022
M2022墓室較大,開口面積為9.36平方米。且東側對應陪葬一座較大的車馬坑CH206。墓內隨葬器物種類豐富,數量較多,包括青銅禮、樂器十六件,其中容器十五件,且發現殉人和殉狗,顯示墓主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墓內隨葬六件兵器,推測墓主性別為男性。M2022隨葬青銅器銘文有兩篇記載跟周王有關。雖然M2022的位置坐落於墓地東北—西南向大墓線的東側,但根據墓葬規模、隨葬器物規格及帶殉人和殉狗等墓葬屬性,推測M2022應是一座國君級別的墓葬。

文物遺存

綜述
橫北倗國墓地出土文物有帶有“倗伯”銘文的青銅器和先秦史籍《周禮》中記載的“荒帷”。以及大量的鼎、簋、甗、盤、盉、鬲、盆、觚、爵、觶、尊、壺、卣、方彝、鐘等青銅禮樂器,鬲、罐、豆、盆、簋、尊、壺、瓮、瓿、杯等陶器,豆、壺、瓿等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蚌貝器、串飾、骨器、銅車馬器、銅飾件、銅兵器(戈、矛、鏃)等。
楚公逆短劍
短劍通長22.8厘米、劍身長18.8厘米、最寬3.6厘米,重150克。身呈長條形,中部起脊,兩刃斜直,刃緣鋒利,劍身橫截面呈菱形。莖格部平面呈“凸”字形,有闌,側闌凸起,橫截面呈“工”字形,後端較窄,有兩個圓穿。劍身近莖格處兩面均飾陰線人面紋。雙合范鑄造。兩面人面紋頭頂上方鑄銘文:“楚公逆□□中戈。”
橫北倗國墓地
楚公逆短劍
荒帷
M1出土荒帷,荒帷印痕樣品為平紋織物,質地較均勻。測量結果顯示,單根紗由4~6根生絲組成,經緯密度大約為38x24根/平方厘米。紡織物上的紅色顏料為硃砂,黃色顏料推測為黃赭石;荒帷的紅色顏料應添加了澱粉類黏合劑石染而成。推測橫水西周墓地的荒帷紡織材料為家蠶蠶絲。
橫北倗國墓地
荒帷

研究價值

橫北倗國墓地年代明確,規模大,級別高,大型禮器眾多。考古發掘工作揭開了倗國這個史書沒有記載的小封國的地理謎團,對於研究西周時期晉南地區的封國及其與晉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價值。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橫北倗國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橫北倗國墓地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絳縣橫水鎮橫北村北約1000米處。
橫北倗國墓地

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運城市絳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北倗國墓地,路程約13.8千米,用時約23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