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辯

機辯

機辯指的是禪家師徒間傳法時所採用的禪機與應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辯
  • 含義:禪家師徒間傳法時所採用的禪機
  • 概念:機具有根機、機緣等之意。
  • :蔡日新認為:在六祖以後的禪師
  • 說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和認識
含義,例句,

含義

機具有根機、機緣等之意。即具有遇緣而發動之可能性,亦即堪受佛陀教法之素質能力。禪宗師家教化弟子時,極強調順應各種機緣而施行其教法。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四七·五○○中):“爾看眉毛有幾莖,這個具機緣,學人不會,便即心狂。”

例句

蔡日新認為:在六祖以後的禪師,他們的悟道多是在師徒的機辯中得之。這在燈錄的所載中,也是舉不勝舉的。《景德錄》卷五載青原行思禪師造曹溪禮六祖得悟的因緣,足以說明這個問題了,茲錄於次。
(行思)後聞曹溪法席,乃往參禮。問曰:“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 祖曰: “汝曾作什麼來?”師曰:“聖諦亦不為。”祖曰:“落何階級?”曰:“聖諦亦不為,何階級之有?”祖深器之,會下學徒雖眾,師居首焉。亦猶二祖不言,少林謂之得髓也。
在這裡,行思的悟道,即是在與六祖展開機辯的場合中得之。這種悟道因緣在燈錄的記載中為數還不少,例如懷讓禪師在六祖門下得法的機辯語為“說似一物即不中”,天皇道悟的問道於石頭希遷是在對“誰是後人”的機辯中得悟的。這類例子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例舉了。師徒間機辯交馳、機鋒迅捷的場面如今已不復可睹了,但那種為了領悟人生真諦而勇猛進取的場面,我們至少是可以想見的。在師徒的機辯中,雙方出語要求乾淨利落,當下和盤托出那顆自家本自清淨的心,因而機辯時容不得剎那間的擬議與佇思。那種驟然把握住當下的一念,從而徹見自家本來面目的作略,在當年之盛極是可以想見的。惜乎時過境遷,而今此種作風早已衰落,我們僅能從燈錄中窺見其一斑了。(參見《禪家悟道因緣分類釋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