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在英國,一個水管工提出了一種武器構想。它是一個能活動的裝甲堡壘,不怕機槍的掃射,並能越塹過溝,衝破敵人障礙,在掩護步兵衝鋒的同時,還能向敵人發射火力,因而人們把這種武器,稱為“機槍破壞器”。因為長得像民用儲水塔,所以英軍暱稱“水庫”(英國俚語tank意為水庫),所以後來的機槍破壞器(Machine-gun Buster)便有了自己的專屬名詞——坦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槍破壞器、坦克
- 外文名:Machine-gun Buster/Tank
- 現役代表:M1A2,ZTZ99A,ZTZ96B,T90,T14等
- 發明人:一不知名的英國水管工
- 發明時間:一次世界大戰中後期
初期戰役中德國自動火力引起的高度傷亡率,推動協約國研製了“機槍破壞器”,它能越過塹壕,並夷平有刺鐵絲網障礙物。但是,這種武器剛剛問世的時候,並不受權威人士的重視,很多將軍對它的能力和作用估計過低,陸軍大臣乾脆把它叫做:“一個美妙的機械化玩具”。見自己的發明受到冷落,他並不氣餒,繼續進行改造,使其更加機動靈活,但因資金短缺而進展緩慢。在此期間,德軍在依普爾戰役中首先使用了毒氣彈,再加上以前在列日要寒使用的榴彈,在戰場大量殺傷協約國士兵。無奈之中,英軍司令黑格將軍、海軍大臣溫斯頓·邱吉爾不顧許多人的反對,1916年1月,英國的志願應募制為徵兵制所取代,將從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和印度進一步抽調援軍。兩位大臣提議推遲這個戰役,實則暗地裡為這新武器籌集資金,提供資料,不久,便生產出第一個模型,於是準備製作10輛這種新型武器運用到戰場上。這使徵兵來的後備軍占巨大的技術優勢。這樣,坦克才第一次使用在戰鬥中。但損毀率高達80%——主要是機械故障拋錨和陷入太寬的戰壕無法自拔被遺棄、炸毀。以後,又經過多次改進,終於到1916年8月,才製造出48輛“機槍破壞器(但未上戰場)。
為了保密,新武器諢名叫做“水庫”、“機槍破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