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排版

機械排版

利用機械設備來代替人工排版的工藝。可分為條行排鑄和單行鑄排。前者用條行排鑄機完成:按字鍵把銅模取出,順序排列,然後放到鉛鍋中去澆鑄,澆鑄出來即為一行,再加上鉛條,排成印刷版。後者用單字鑄排機完成:通過筆觸式穿孔機將原稿中的文字轉換成編碼符號的紙帶,將紙帶輸入鑄排機,按照編碼符號,傳遞裝置從字型檔中找出相應的文字字模,澆鑄出活字並依次序排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械排版
  • 解釋:用機械設備來代替人工排版的工藝
  • 類型:科學技術
  • 發明時間:1919年
正文,19世紀末葉,1919年,中國50年代,

正文

用機械方式取代手工揀字組成版面的技術。近代中文排字的傳統方法是把鉛字按一定次序存放在有格的木盤中,排字人站立手工揀取。為克服傳統的鉛字排版工序(銅模檢出、鑄字、鉛字上架、揀字、拼版等)多,字架占用鉛合金材料多及站立揀字勞動強度大等弊病,中國在50~70年代初曾研製過多種漢字鑄排機,如任百尊1952年設計的手選式平模庫鑄排機,北京上海於1958~1975年先後設計試製的手選式九連模鑄排機、手選式圓模庫鑄排機、字模循環式自動鑄排機等。各機型都有組成簡單版面的功能,有的能鑄成對開標點符號及混排多種幅寬的拼音文字。由於漢字排版需用的字數多,模庫大而重,限制了鑄排速度,經濟效益較低。當照相排字技術興起後,中國未再繼續研製鑄排機。
西文鑄排機出現於

19世紀末葉

代表機型為整行的連諾鑄排機和單字的蒙納鑄排機。整行的連諾排鑄機為美國人O.默根塔勒1883年發明,帶有不同字母符號的字模排成一行後,送至鑄型鑄出一條鉛字條,逐條組成版面,適用於欄長 150毫米以內的報紙雜誌的排版。整行排鑄機還有1890年出現的泰普格拉夫機和1913年出現的因特泰普機,套用不及連諾排鑄機廣泛。手工排模鑄成條行的勒德洛機僅用於標題和廣告零件排版。蒙納鑄排機為美國人T.蘭斯頓1893年發明,機器分為紙帶穿孔機和鑄排機 2部分,分別操作。鑄排機銅模串組在方形框架內,根據穿孔紙帶的指令,按X、Y坐標,把所需字模送至鑄型上方,鑄出規定幅寬的鉛活字後送入組版台。因活字便於校改,為書籍報刊排版所樂於採用。除拉丁文、斯拉夫文字模外,並能鑄排梵文阿拉伯文等。蒙納鑄排機的特點是熔鉛自下而上壓入鑄型,各國均稱這一澆鑄設計為蘭斯頓型。20世紀70年代後,由於文字排版已趨向熱排轉為冷排,連諾、蒙納兩製造公司已轉而研製計算機控制的照相排字機。
日本套用蒙納鑄排機原理在

1919年

製造出第 1台樣機,稱為 “邦文モノタィプ” 。以後又出現了字數為2400~3600字的用手移動模庫選字的平模庫和圓模庫鑄排機,60年代推出圓模庫的自動鑄排機、字模循環運行的自動鑄排機和平面模庫的自動鑄排機,多為報紙印刷廠所置備。70年代後逐步為照相排字機取代。

中國50年代

後曾研製過排字機,是把鑄好的鉛字儲存在專用字型檔內,以按鍵控制字型檔門戶啟閉,使鉛字經通道滑送到組版台。因不減工序,效益不高,未推廣。
手選式照相排字機(通稱一代機)、微型計算機控制光學成像的自動照相排字機(通稱二代機)及微型計算機控制能列印出可供製版的清晰字稿的打字機,依其結構特點,也可視為機械排版設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