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灰象,昆蟲名,屬鞘翅目,象甲科。分布於貴州、四川、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浙江、安徽、陝西等省。主要危害柑桔類、桃、李、杏、無花果,大豆等多種作物,屬雜食性害蟲。以成蟲危害柑桔,梨、桃、無花果的葉片及幼果。老葉受害常造成缺刻;嫩葉受害嚴重時吃得精光;嫩梢被啃食成凹溝,嚴重時萎蔫枯死;幼果受害呈不整齊的凹陷或留下疤痕,重者造成落果。柑桔灰象甲在丘陵地區發生量及危害程度較平原地區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橘灰象
- 拉丁學名:Sympiezomias velatus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昆蟲綱 Insecta
- 目:鞘翅目
- 科:象甲科
- 分布區域:貴州、四川、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浙江、安徽、陝西等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0毫米左右,體黑色,密披灰白色鱗毛。前胸背板中央黑褐色,兩側及鞘翅上的斑紋褐色。頭部粗而寬,表面有3條縱溝,中央1溝黑色,頭部先端呈三角形凹入,邊緣生有長剛毛。前胸背板卵形,後緣較前緣寬,中央具1細縱溝,整個胸部布滿粗糙而凸出的圓點。小盾片半圓形,中央也有1條縱溝,鞘翅卵圓形,末端尖銳。鞘翅上各有1近環狀的褐色斑紋和10條刻點列。後翅退化,前足脛節內緣具1列齒狀突起。雄蟲腹部窄長,鞘翅末端不縊縮,鈍圓錐形;雌蟲腹部膨大,胸部寬短,鞘翅末端縊縮,且較尖銳。
卵
長1毫米,長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兩端半透明,近孵化時乳黃色。數十粒卵粘在一起成為一個卵塊。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14毫米,乳白色。頭部米黃色,上顎褐色,先端具有兩齒,後方有一鈍齒。蟲體彎曲成“C”形,無足。
蛹
體長9~10毫米,長橢圓形,體乳黃色,複眼褐色。頭管下垂達於前胸,上顎較大,蓋於前足跗節基部。觸角向後斜伸垂於前足腿節基部。頭頂及腹背疏生刺毛。尾端向腹面彎曲,其末端兩側各生1刺。
生活習性
1年發生一代,以成蟲在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底4月中旬出土,出土後首先爬向果園內闊葉雜草上取食嫩葉以補充營養,待柑桔、梨、桃,抽發嫩梢後不斷地從雜草上轉移,沿樹幹爬到樹冠上取食嫩葉、嫩梢及花、幼果。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危害高峰期,5月為產卵盛期。5月中、下旬為卵孵化盛期;卵孵化後即從葉上掉落土中,鑽入10—15cm深處,取食植物根部及腐殖質等。
防治方法
1、 冬季結合果樹施肥,將樹冠下土層深翻15cm,破壞土室,使越冬蟲在深層中難以羽化,或羽化的成蟲也難出土表。
2、 3月底4月初,在地面噴灑辛硫磷200倍,使土表爬行成蟲觸殺死亡。
3、人工捕殺。成蟲上樹後,利用其假死性震搖樹枝,使其跌落在樹下鋪的塑膠布上,然後集中消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