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草村

樹草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洛旺鄉,地處鄉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5.00公里,到鄉道路為路,交通方便,距縣136公里。東鄰中廠,南鄰雲豐,西鄰雲豐,北鄰茶園。樹草村轄樹埂、樹坪、地爐等1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12戶,有鄉村人口1516人,其中農業人口1516人,勞動力50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67人。全村國土面積18.26平方公里,海拔1,200.00米,年平均氣溫12.00℃,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795.00畝,人均耕地0.54畝,林地9,500.00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8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77.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95.00畝(其中地795.00畝),人均耕地0.54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9,5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0畝,水面面積360.00畝,荒山荒地16,735.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樹草村
  • 面積:18.26 km
  • 人口數量:1516人
  • 海拔:1,200.00米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人文地理,特色產業,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和困難,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55戶通自來水,有198戶飲用井水,有15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412戶通電,有8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10戶;安裝固定電話的農戶數40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69.4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69.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8畝。
到2007年底,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2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6.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5.00萬元;畜牧業收入115.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52頭,肉牛70頭,);林業收入1.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58萬元;工資性收入7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77.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7.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3人,在省內務工20人,到省外務工86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12戶,共鄉村人口1516人,其中男性853人,女性663人。其中農業人口1516人,勞動力50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901人,苗族61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6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0戶。

人文地理

該行政村隸屬彝良縣洛旺鄉,地處鄉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5.00公里,到鄉道路為路,交通方便,距縣136公里。東鄰中廠,南鄰雲豐,西鄰雲豐,北鄰茶園。轄樹埂、樹坪、地爐等1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12戶,鄉村人口1516人,其中男性853人,女性66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901人,苗族615人。
全村國土面積18.26平方公里,海拔1,200.00米,年平均氣溫12.00℃,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雨量充沛,適合玉米,魔芋,馬鈴薯等作物生長;有優質的楠竹林,有較大的經濟利用價值,該村森林覆蓋率較大,自然資源受到很好的保護,生長著各種原生樹種,有利於科考及觀光旅遊。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經濟林,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楠竹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經濟林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紙廠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洛旺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50公里,距離中學20.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14人,中學生5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6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94.5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6.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800個(勞均8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40萬元,有固定資產8.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4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和困難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農村電網質量低下,人畜飲水困難,村內道路差,教育教學條件差。產業結構單一,全村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低產值的產業,養殖業尚處於自給自足狀態,農民增產增收嚴重滯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爭取上級資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樹埂、地爐人畜飲水問題和整修兩村道路,在地爐修一條鄉村公路,有利於村民生產生活及學生上學;改造全村電網,硬化樹坪自然村道路;加強畜圈改造和茅草房改造,充分利用水資源,引進外資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如:修建電站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種植魔芋等新興產業;加大經濟林(楠竹)的發展和竹筍外銷、加工等一系列投入。發展母豬養殖;黃牛改良,發展勞務經濟等短、平、快的發展模式。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577元增加到2300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