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構建了標準貿易效應的理論分析框架,從理論上論證了標準促進和阻礙農產品貿易發揮作用的條件;在農產品領域標準大量採用、全球農產品貿易新格局等背景下,剖析了中國農產品在全球農產品價值鏈中的地位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結合主要貿易夥伴國對中國實施的與標準有關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狀況,該書構建了拓展的引力模型實證檢驗標準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構建以競爭力為導向的農業支持政策體系、按照國際標準建設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最佳化農業勞動力結構、培育農產品領域的私營標準四個方面提出促進中國高標準農產品出口的政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三章 標準對農產品貿易效應的理論分析 第四章 標準的興起與全球農產品貿易的發展 第五章 我國農產品出口現狀及競爭力分析 第六章 標準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貿易效應分析 第七章 促進我國高標準農產品出口的政策建議 |
創作背景
21世紀以來,標準在全球農產品貿易中的作用日益增強。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對食品安全和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全球農產品價值鏈的深化重組導致了標準的大量增加和普遍採用,但農產品貿易,特別是高標準農產品貿易卻實現了穩定增長,占農產品貿易總額的比重不斷提高。標準對貿易的影響引起了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傳統貿易理論視標準為非關稅貿易壁壘,認為標準的增加和提高對貿易有抑制作用:已開發國家可以將標準作為非關稅貿易措施用於保護本國生產者,高標準導致的遵從成本增加會提高市場準入門檻,阻礙開發中國家農產品進入已開發國家市場。但開發中國家高標準農產品出口的穩定增長對標準的貿易抑制作用的觀點提出了挑戰。理論和經驗研究表明,標準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和外部性問題、降低交易成本、增強消費者信心,在增加社會福利的同時促進農產品貿易增長。許多開發中國家將促進高標準農產品出口作為加快經濟成長、增加就業和減少貧困的重要戰略。基於此,《標準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貿易效應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基於理論和經驗研究,該書認為,對於出口國和出口企業來說,提高遵從能力,降低遵從成本比主動退出進口國市場更有利於提高農業競爭力,並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政策觀點。如將促進出口的目標納入農業支持政策體系中,尤其是提高對高標準高附加值農產品的支持力度;以
WTO《農業協定》為方向最佳化調整一般服務支持結構,加大農產品質量檢驗與控制、市場行銷與推廣方面等短板領域的支持力度,以增強優勢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減少與主要夥伴國的貿易摩擦;按照國際標準建設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通過外貿的帶動效應,促進內外貿易一體化發展,有效縮小中國與國際標準和進口國標準的差距,進一步帶動高質量高標準農產品的出口,實現中國農產品質量的跨越式升級;以鄉村振興為契機,最佳化勞動力結構。將對青年農民回流和培養作為增強農業彈性和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手段,加快推動農民職業化;加快培育農產品領域的私營標準。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謝蘭蘭,博士,副教授。2018年11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從事農業經濟和農產品貿易領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