樕是一個漢語漢字,拼音是sù,部首是木,五筆是SGKW,倉頡是DDLO。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樕
- 拼音:sù
- 部首:木
- 五筆:SGKW
- 倉頡:DDLO
- 鄭碼:FFJR
- 筆順:123412512343534
- 注音:ㄙㄨˋ
- 部外筆畫:11
- 總筆畫:15
- 四角號碼:47982
基本字義,方言集匯,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組詞,字型對比,
基本字義
● 樕sù ㄙㄨˋ
小樹

◎ 〔朴~〕a.小樹,如“林有~~。”b.喻平庸,如“青臣~~不足齒。”
方言集匯
◎ 粵語:cuk1 sok3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桑谷切《集韻》《韻會》《正韻》蘇谷切,音速。《說文》樸樕,小木也。《詩·召南》林有樸樕。
又《爾雅·釋木》樕朴,心。《郭注》心,槲樕別名。《疏》槲樕有心能濕,江河閒以作柱。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樕樸樕,木。從木欶聲。桑谷切
小篆

組詞
【詞語】樸樕(樸樕)
【注音】 pǔsù ㄆㄧㄠˊ ㄙㄨˋ
【詞義】亦作“朴遫”。
1、叢木、小樹。《詩·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毛 傳:“樸樕,小木也。” 唐劉禹錫 《琴曲歌辭·習鳶操》:“樸樕危巢向暮時,毰毸飽腹蹲枯枝。” 明 何景明 《棲鳳亭》詩:“憶昨路經嶺徼來,佳植全稀多朴遬。”
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