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道:中國式親子教育》是一本基於中醫心理學的架構寫成的親子教育書,書中涉及人心理的陰陽五行,還涉及苦樂之道,書的作者是資深心理醫生,對古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全書有三個部分,上卷寫的是親子教育的原理,中卷寫的是常見的親子教育模式分類,下卷寫的是具體的親子教育操作指導。
基本介紹
- 書名:樂道:中國式親子教育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261頁
- 開本:16
- 品牌:山東人民出版社
- 作者:李玉賓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907567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樂道:中國式親子教育》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資深心理醫生,1995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從中醫心理學和古文化入手,融合了西方心理學的精華,經過多年的潛心鑽研和實踐,開創了新中醫心理學(樂道心理學派)。在長期的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實踐中,逐漸摸索清楚了親子教育與個人心靈成長之間的規律,依據樂道心理學派的陰陽二氣和心理五行的理論,創建了集東西方心理學與傳統文化於一身的本土化親子教育體系。
圖書目錄
寫作緣起
上卷:樂道親子教育的原理
第一章親子教育的目標
第一節親子教育的目標與孩子五種陽氣的生成
第二節親子教育的目標,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第二章解析樂道的心靈成長
第一節什麼是積極向善
第二節什麼是消極向惡
第三節積極向善是客觀智慧之母
第四節積極向善的三個階梯
第五節關於心理寬度和心理深度
第三章認知陰氣
第一節常見的陰氣類型
第二節親見仇恨的扭曲毀傷
第三節從案例談陰氣的扭曲毀傷
第四節以陰氣為師——從末日說談懲罰的慈愛嚴厲
第四章角色成就
第一節為人父母的角色成就
第二節父母的角色禮節與孩子陽氣生成的關係
第三節解析孩子土性的陽氣與父母承載的禮節的關係
第四節解析孩子金性的陽氣與父母愛護的禮節的關係
第五節解析孩子水性的陽氣與父母供給的禮節的關係
第六節解析孩子木性的陽氣與父母指導的禮節的關係
第七節解析孩子火性的陽氣與父母尊重的禮節的關係
第五章五種陽氣的樂道
第一節水性陽氣的樂道
第二節木性陽氣的樂道
第三節火性陽氣的樂道
第四節土性陽氣的樂道
第五節金性陽氣的樂道
第六章解析親子教育中“原則與度”的問題
第七章兩種陽氣與善惡
第一節親子教育中的兩種基本陽氣
第二節論親子教育中的善與惡
第八章家庭文化建設
第一節為何要建設家庭文化
第二節消極向惡的家庭模型示範
第三節父母發現會
第四節家庭文化中的信念傳承
第五節家庭文化中的情緒契約
第九章親子教育的辨證分析
第一節親子教育的意義在哪裡
第二節不同個性的孩子如何辨證施教
中卷:親子關係模式
第十章十種惡性的親子關係模式
第一節控制型親子模式
第二節壓制型親子模式
第三節縱容型親子模式
第四節傷害型親子模式
第五節鬆散型親子模式
第六節失護型親子模式
第七節倒壓型親子模式
第八節粘滯型親子模式
第九節排斥型親子模式
第十節忽視型親子模式
第十一章五種良性親子關係模式
第一節五種良性親子關係模式概述
第二節柔和陪伴型親子關係
第三節智慧指導型親子關係
第四節平等自由型親子關係
第五節承載引領型親子關係
第六節愛護支持型親子關係
第十二章苦樂之道
下卷:樂道親子教育的操作引導
第十三章家庭文化引導
第一節自尊值幾錢
第二節高中生的死亡恐懼症
第三節親人之間不能記恨
第四節遊戲能去執著心
第十四章父母角色成就引導
第一節親子關係中父母情緒引導
第二節從元情談強權型父母的情緒引導
第三節抑鬱老爹的示範——談身教
第四節呼喚真愛歸來
第五節從敬畏弱小談父母的平衡意識引導
第六節顛倒的親子教育行不通
第七節同樣的心痛兩樣情
第八節再過二十年是否會後悔
第九節突破自我帶來心靈成長
第十五章慈愛柔和之氣的引導
第一節該怎樣表揚孩子的進步
第二節順勢而為——談孩子的安全感與認知誘導
第三節為什麼要順勢而為
第四節教孩子處理好兩大情緒
第五節面對孩子的反駁,你準備好了嗎
第六節由攀比導入榮辱觀
第七節少年如水,如何塑規矩
第八節父母如何幫孩子克服恐懼
第九節客觀智慧讓孩子的心飛翔
第十節該如何積極關注孩子的成長
第十一節讓孩子活潑自然地成長
第十二節如何培養孩子捨棄的能力
第十三節只需恭敬聽就能不受傷
第十四節淺析挫折教育
第十五節如何教孩子明辨是非——虛假獨立向真實獨立轉化之路
第十六節無聲勝有聲
第十七節讓孩子獲得自然性和功利性的平衡
第十八節解析孩子的讚賞依賴
第十九節找回柔和的自然心
第十六章嚴厲剛正之氣的引導
第一節什麼時候應該順其自然
第二節從孟子的浩然之氣談起
第三節怎樣的批評才有威懾
第四節關於懲罰的探討
第五節從戒尺談打孩子
第六節抑鬱與有限度的積極關注
第十七章樂道親子教育案例探討
第一節親子教育引導的八字要訣——順勢而為,止於至善
第二節保養孩子的善根
第三節承載錯誤路變寬
第四節念動孩子成長的魔咒
第五節當孩子面對紛爭
第六節談五種偽善的動機及孩子撒謊的問題
第七節學習的動機是一扇苦樂之門
第八節雷霆一怒浪子回頭
第九節從元情談對孩子的良性管控
第十節當熊貓寶寶變成了帶毛的小蠍子
第十一節控制型親子關係——過度的愛護如籠中養鳥
第十二節強勢的父母應學習平等自由型親子關係
第十三節不良的親子關係導致的戀愛睏惑
第十八章平等自由型的親子教育禮節研究
第一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供給”日誌(一)
第二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供給”日誌(二)
第三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指導”日誌(一)
第四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指導”日誌(二)
第五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指導”日誌(三)
第六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尊重”日誌(一)
第七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尊重”日誌(二)
第八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尊重”日誌(三)
第九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承載”日誌(一)
第十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承載”日誌(二)
第十一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愛護”日誌(一)
第十二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愛護”日誌(二)
後記
上卷:樂道親子教育的原理
第一章親子教育的目標
第一節親子教育的目標與孩子五種陽氣的生成
第二節親子教育的目標,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第二章解析樂道的心靈成長
第一節什麼是積極向善
第二節什麼是消極向惡
第三節積極向善是客觀智慧之母
第四節積極向善的三個階梯
第五節關於心理寬度和心理深度
第三章認知陰氣
第一節常見的陰氣類型
第二節親見仇恨的扭曲毀傷
第三節從案例談陰氣的扭曲毀傷
第四節以陰氣為師——從末日說談懲罰的慈愛嚴厲
第四章角色成就
第一節為人父母的角色成就
第二節父母的角色禮節與孩子陽氣生成的關係
第三節解析孩子土性的陽氣與父母承載的禮節的關係
第四節解析孩子金性的陽氣與父母愛護的禮節的關係
第五節解析孩子水性的陽氣與父母供給的禮節的關係
第六節解析孩子木性的陽氣與父母指導的禮節的關係
第七節解析孩子火性的陽氣與父母尊重的禮節的關係
第五章五種陽氣的樂道
第一節水性陽氣的樂道
第二節木性陽氣的樂道
第三節火性陽氣的樂道
第四節土性陽氣的樂道
第五節金性陽氣的樂道
第六章解析親子教育中“原則與度”的問題
第七章兩種陽氣與善惡
第一節親子教育中的兩種基本陽氣
第二節論親子教育中的善與惡
第八章家庭文化建設
第一節為何要建設家庭文化
第二節消極向惡的家庭模型示範
第三節父母發現會
第四節家庭文化中的信念傳承
第五節家庭文化中的情緒契約
第九章親子教育的辨證分析
第一節親子教育的意義在哪裡
第二節不同個性的孩子如何辨證施教
中卷:親子關係模式
第十章十種惡性的親子關係模式
第一節控制型親子模式
第二節壓制型親子模式
第三節縱容型親子模式
第四節傷害型親子模式
第五節鬆散型親子模式
第六節失護型親子模式
第七節倒壓型親子模式
第八節粘滯型親子模式
第九節排斥型親子模式
第十節忽視型親子模式
第十一章五種良性親子關係模式
第一節五種良性親子關係模式概述
第二節柔和陪伴型親子關係
第三節智慧指導型親子關係
第四節平等自由型親子關係
第五節承載引領型親子關係
第六節愛護支持型親子關係
第十二章苦樂之道
下卷:樂道親子教育的操作引導
第十三章家庭文化引導
第一節自尊值幾錢
第二節高中生的死亡恐懼症
第三節親人之間不能記恨
第四節遊戲能去執著心
第十四章父母角色成就引導
第一節親子關係中父母情緒引導
第二節從元情談強權型父母的情緒引導
第三節抑鬱老爹的示範——談身教
第四節呼喚真愛歸來
第五節從敬畏弱小談父母的平衡意識引導
第六節顛倒的親子教育行不通
第七節同樣的心痛兩樣情
第八節再過二十年是否會後悔
第九節突破自我帶來心靈成長
第十五章慈愛柔和之氣的引導
第一節該怎樣表揚孩子的進步
第二節順勢而為——談孩子的安全感與認知誘導
第三節為什麼要順勢而為
第四節教孩子處理好兩大情緒
第五節面對孩子的反駁,你準備好了嗎
第六節由攀比導入榮辱觀
第七節少年如水,如何塑規矩
第八節父母如何幫孩子克服恐懼
第九節客觀智慧讓孩子的心飛翔
第十節該如何積極關注孩子的成長
第十一節讓孩子活潑自然地成長
第十二節如何培養孩子捨棄的能力
第十三節只需恭敬聽就能不受傷
第十四節淺析挫折教育
第十五節如何教孩子明辨是非——虛假獨立向真實獨立轉化之路
第十六節無聲勝有聲
第十七節讓孩子獲得自然性和功利性的平衡
第十八節解析孩子的讚賞依賴
第十九節找回柔和的自然心
第十六章嚴厲剛正之氣的引導
第一節什麼時候應該順其自然
第二節從孟子的浩然之氣談起
第三節怎樣的批評才有威懾
第四節關於懲罰的探討
第五節從戒尺談打孩子
第六節抑鬱與有限度的積極關注
第十七章樂道親子教育案例探討
第一節親子教育引導的八字要訣——順勢而為,止於至善
第二節保養孩子的善根
第三節承載錯誤路變寬
第四節念動孩子成長的魔咒
第五節當孩子面對紛爭
第六節談五種偽善的動機及孩子撒謊的問題
第七節學習的動機是一扇苦樂之門
第八節雷霆一怒浪子回頭
第九節從元情談對孩子的良性管控
第十節當熊貓寶寶變成了帶毛的小蠍子
第十一節控制型親子關係——過度的愛護如籠中養鳥
第十二節強勢的父母應學習平等自由型親子關係
第十三節不良的親子關係導致的戀愛睏惑
第十八章平等自由型的親子教育禮節研究
第一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供給”日誌(一)
第二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供給”日誌(二)
第三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指導”日誌(一)
第四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指導”日誌(二)
第五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指導”日誌(三)
第六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尊重”日誌(一)
第七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尊重”日誌(二)
第八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尊重”日誌(三)
第九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承載”日誌(一)
第十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承載”日誌(二)
第十一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愛護”日誌(一)
第十二節小輝爸爸的親子教育“愛護”日誌(二)
後記
後記
在我的個人成長中,不能不提到兩個人,這兩個人對我的影響至關重要。
其中一位就是現代的內因心理學創始人管奎令先生,由於心理諮詢上的業務關係,我們經常會促膝長談。管先生獨到的東方心理治療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我,越發激發了我研究東方心理學的欲望。管先生對我一直不吝賜教,凡有所問,必定會傾盡全力解答,我對管先生的感激之情也無以言表。
另一位對我啟發很大的就是近代的國學大師王鳳儀先生,王鳳儀先生是一位躬身國學實踐並獲得領悟的大師。雖然我接觸王先生的作品較晚,可是一接觸,就生出了由衷的欣喜。我所創造的心理五行的理論,應該說與王鳳儀先生的理論有很大的淵源,但是又不同於他的理論,如果說,王先生是更多地側重於國學的角度詮釋五行的話,那我則是更側重於心理的角度,而且關於五行的詮釋也有所不同。
本書的內容飽含了我這么多年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經驗和理念,可以說是從一個心理醫生的角度去看親子教育,也可以說成是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去解析親子教育,更可以說成是從苦樂之道的角度去研究親子教育。
如果一個人能夠與外界的人和事建立以陽氣相連的關係,那就是滿足了親和欲,也就具備了充足的生命動力,這就是陽水;如果一個人進而能夠獲得真正的獨立容他的能力,也就真正滿足了獨立性的需要,獲得了生命的意義,這是陽木;如果一個人還能夠真正獲得自尊尊他的平等心,如此即使是小事也能獲得成就感,能夠滿足尊重的需要,這就是陽火;如果一個人還能夠自知知他,獲取了客觀智慧,就能夠承載包容,獲得心理五行中的陽土;如果一個人能夠獲得自護護他的心理能力,滿足了生命成長中的安全需要,那這就是陽金。
由此能看到,本書是從人成長的最核心的需要出發,以心理五行的方式解析孩子的成長之路,在緊緊圍繞心理五行陽氣生成的基礎上,提倡父母對待孩子的五種禮節,這樣就簡化了親子教育的思路,使親子教育變成了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樂道修為。
樂道的修為無止境,最後祝願每一位讀者都能夠真心踐行,外化子女,內化品性,走上樂道,讓心回家。
李玉賓
2013年6月6日於青島
其中一位就是現代的內因心理學創始人管奎令先生,由於心理諮詢上的業務關係,我們經常會促膝長談。管先生獨到的東方心理治療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我,越發激發了我研究東方心理學的欲望。管先生對我一直不吝賜教,凡有所問,必定會傾盡全力解答,我對管先生的感激之情也無以言表。
另一位對我啟發很大的就是近代的國學大師王鳳儀先生,王鳳儀先生是一位躬身國學實踐並獲得領悟的大師。雖然我接觸王先生的作品較晚,可是一接觸,就生出了由衷的欣喜。我所創造的心理五行的理論,應該說與王鳳儀先生的理論有很大的淵源,但是又不同於他的理論,如果說,王先生是更多地側重於國學的角度詮釋五行的話,那我則是更側重於心理的角度,而且關於五行的詮釋也有所不同。
本書的內容飽含了我這么多年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經驗和理念,可以說是從一個心理醫生的角度去看親子教育,也可以說成是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去解析親子教育,更可以說成是從苦樂之道的角度去研究親子教育。
如果一個人能夠與外界的人和事建立以陽氣相連的關係,那就是滿足了親和欲,也就具備了充足的生命動力,這就是陽水;如果一個人進而能夠獲得真正的獨立容他的能力,也就真正滿足了獨立性的需要,獲得了生命的意義,這是陽木;如果一個人還能夠真正獲得自尊尊他的平等心,如此即使是小事也能獲得成就感,能夠滿足尊重的需要,這就是陽火;如果一個人還能夠自知知他,獲取了客觀智慧,就能夠承載包容,獲得心理五行中的陽土;如果一個人能夠獲得自護護他的心理能力,滿足了生命成長中的安全需要,那這就是陽金。
由此能看到,本書是從人成長的最核心的需要出發,以心理五行的方式解析孩子的成長之路,在緊緊圍繞心理五行陽氣生成的基礎上,提倡父母對待孩子的五種禮節,這樣就簡化了親子教育的思路,使親子教育變成了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樂道修為。
樂道的修為無止境,最後祝願每一位讀者都能夠真心踐行,外化子女,內化品性,走上樂道,讓心回家。
李玉賓
2013年6月6日於青島
序言
我的好友胡春光先生多年研究親子教育,而我則多年從事成人的心理輔導工作,由於彼此方向有別,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一天在研究領域中相會。
可是2012年的某一天,胡先生給我介紹了幾十位網路上好學的媽媽,猶如我的命運一般,被人推開了一道善門,就會嘗試著走下去。面對這么多胡先生的忠實冬粉,我想索性也寫一些親子教育的文章,以饗讀者,沒想到這個頭一開,竟然就有點拉不住了。
胡先生在親子教育方面造詣頗深,是國內首位將認知行為療法融人到親子教育中的心理專家。而我多年研究成人的心理學,並一直致力於東方文化的弘揚,所以,我的寫作思路,一方面是從成人心理困擾的角度去回溯人的成長經歷,在這種回溯中,去研究親子教育的規律;另一方面則是把親子教育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聯繫起來,使我們在進行親子教育的同時,也得到了文化的傳承,而不至於在孩子小時候就斷掉祖宗文化的大根。
我們東方的文化,向來講究道,講究陰陽,講究善惡,講究五行——可以說,這些才是深人我們潛意識裡的東西,抓住了這些,才能真正與我們骨子裡的精神相應,融會貫通了這些,才能讓我們的身心發生天翻地覆的轉化。
正因為如此,本書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討父母的角色成就,由本立道生的機理,我把技巧實際上是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因為親子教育的本質不是探討如何控制孩子的技巧,而是講父母道的生成,倘若父母道能夠立起來,那自然就會生出良好的親子教育模式。想想看,孩子有十個月的時間,身體寄生於母親,而又有18年的時間,精神上寄生於父母,由此我們知道,如果不注重根本,光去想方設法地改變孩子,豈不是捨本逐末?
在這本書中,還有另一個與眾不同的特色,那就是特彆強調家庭文化的建設。家庭文化的建設實際上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建立一個積極向善的大勢。在這樣的大勢下,孩子自然會向好的方向發展,而假如忽視了這個大勢,即使父母再用心,再操勞,恐怕也會事與願違。 由於涉及家庭文化的建設,所以本書實際上也是家庭幸福和睦的指南。我們的文化和醫學中,向來講究整體觀,你能看到,這裡面的親子教育與父母個人的成長以及整個家庭的幸福和諧息息相關。如果夫妻雙方都能按照此書去實踐,則會形成一個自助式的家庭治療,在無聲無息之中,就會逐漸解決掉很多家庭中潛在的問題。
最後要說的是,我根據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總結出十種惡性的親子關係模式,這不但可以讓為人父母者引以為戒,同時對於從事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同仁來說,也是一個借鑑,通過了解來訪者的成長經歷,結合心理行為的表征,來快速地判斷親子關係的類型,從而對心理治療的方向提供指引。
本書起名為樂道,也就是快樂之道。之所以會起這樣的名字,實際上是因應了人這一生中所行的道有差別,也會有不同的苦樂因果。所以,具備智慧的人,會選擇樂道,而愚痴迷茫的人則自然選擇了苦道。而由於親子教育中,家庭成員的共生關係,個人選擇苦道,還是樂道,實際上關係到了全部家庭成員的福祉。因此,本書也是一個鑑別苦樂之道的讀本。雖然討論的是親子教育的事,可能夠舉一反三的讀者,也能從中找到人生的樂道。倘若如此,樂道得以傳承,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這裡我先談談我關於新中醫心理學親子教育的一些思考。
我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對祖國的醫學文化情有獨鐘,因為中醫不僅僅是一種醫術,它還代表了一種文化的傳承。在這個醫學系統里,你能看到所有中華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陰陽五行、整體觀、辨證施治——可以說,如果深入了解中醫,也就能夠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
可是我在接觸心理治療的時候,卻不是從中醫心理學人手,而是用了多年的時間,探索西方心理學的理念和技巧,想通過知他的過程,來獲取更多的自知。就這樣,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又回到了中醫心理學的研究之路。
說起這個,其實並不偶然,西方著名的心理分析大師榮格先生就曾經說過,西方目前的心理學理論,比起東方文化的差距簡直是天壤之別。榮格先生是因為知道,所以才會敬畏,同樣作為多年在中醫學府求學的我,怎會忘記這份敬畏之心呢?
之所以有敬畏之心,並不是簡單地因為個人的情感,而是我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之中,發現真正有效的心理治療,都離不開陰陽二氣的相互轉化,離不開五行的相生相剋,離不開對中道和偏道的解析,離不開將消極向惡的陰氣生成模型,轉化為積極向善的陽氣生成模型。
而在現實的心理治療實踐中,套用我所研究探索出來的中醫心理學的方法,也收到了奇效。比如,有餘光強迫症的患者,經過三次疏導就獲得治癒;也有輕度抑鬱的人,經過兩次瑜伽治療,也獲得治癒……
我之所以把多年研究實踐的結果,也歸人到中醫心理學的範疇,是因為同樣是套用了陰陽五行以及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跟中醫學的理論框架不謀而合。不過為了有別於傳統的中醫心理學,我把我所探索出來的具備陰陽五行理論的心理學稱為新中醫心理學,其中的“新”體現了創新之意。如果說,還需要起個別名的話,那就是樂道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苦樂之道的學問,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專門著書論述。
中醫向來講究防病勝於治病,所以,在親子教育領域,套用新中醫心理學的理論有效地引導,可以讓孩子一開始就走上陽氣生成的樂道,這就避免了很多彎路,避免了很多的損耗。在這種親子教育的體系中,既有嚴格的理論框架,又有具體的引導示範,讓父母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是真正的授人以漁。父母對整個親子教育理論透徹理解,就可以在大的方向上不會出錯,由於能把握關鍵,找對了道,親子教育的實踐也會越來越輕鬆。
好的親子教育理論,一定會讓您的親子教育實踐越來越富有樂趣,越來越簡化,越來越趨於無形,所謂的大道至簡,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我相信,如果讀者能夠反覆閱讀,深入地認真思考實踐,定會獲得越來越多的領悟,不但親子教育會獲得成功,乃至父母個人的成長和家庭的和諧幸福,都會一榮俱榮地走上樂道。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本書以新中醫心理學的理論框架寫成,但是在具體的個案操作中,也有一些西方心理學的內容。這提示著讀者在大的方向和思路不出問題的前提下,不應太執著於東西方心理學的界限,只要是好的,其實就可以學習採納。
可是2012年的某一天,胡先生給我介紹了幾十位網路上好學的媽媽,猶如我的命運一般,被人推開了一道善門,就會嘗試著走下去。面對這么多胡先生的忠實冬粉,我想索性也寫一些親子教育的文章,以饗讀者,沒想到這個頭一開,竟然就有點拉不住了。
胡先生在親子教育方面造詣頗深,是國內首位將認知行為療法融人到親子教育中的心理專家。而我多年研究成人的心理學,並一直致力於東方文化的弘揚,所以,我的寫作思路,一方面是從成人心理困擾的角度去回溯人的成長經歷,在這種回溯中,去研究親子教育的規律;另一方面則是把親子教育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聯繫起來,使我們在進行親子教育的同時,也得到了文化的傳承,而不至於在孩子小時候就斷掉祖宗文化的大根。
我們東方的文化,向來講究道,講究陰陽,講究善惡,講究五行——可以說,這些才是深人我們潛意識裡的東西,抓住了這些,才能真正與我們骨子裡的精神相應,融會貫通了這些,才能讓我們的身心發生天翻地覆的轉化。
正因為如此,本書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討父母的角色成就,由本立道生的機理,我把技巧實際上是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因為親子教育的本質不是探討如何控制孩子的技巧,而是講父母道的生成,倘若父母道能夠立起來,那自然就會生出良好的親子教育模式。想想看,孩子有十個月的時間,身體寄生於母親,而又有18年的時間,精神上寄生於父母,由此我們知道,如果不注重根本,光去想方設法地改變孩子,豈不是捨本逐末?
在這本書中,還有另一個與眾不同的特色,那就是特彆強調家庭文化的建設。家庭文化的建設實際上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建立一個積極向善的大勢。在這樣的大勢下,孩子自然會向好的方向發展,而假如忽視了這個大勢,即使父母再用心,再操勞,恐怕也會事與願違。 由於涉及家庭文化的建設,所以本書實際上也是家庭幸福和睦的指南。我們的文化和醫學中,向來講究整體觀,你能看到,這裡面的親子教育與父母個人的成長以及整個家庭的幸福和諧息息相關。如果夫妻雙方都能按照此書去實踐,則會形成一個自助式的家庭治療,在無聲無息之中,就會逐漸解決掉很多家庭中潛在的問題。
最後要說的是,我根據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總結出十種惡性的親子關係模式,這不但可以讓為人父母者引以為戒,同時對於從事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同仁來說,也是一個借鑑,通過了解來訪者的成長經歷,結合心理行為的表征,來快速地判斷親子關係的類型,從而對心理治療的方向提供指引。
本書起名為樂道,也就是快樂之道。之所以會起這樣的名字,實際上是因應了人這一生中所行的道有差別,也會有不同的苦樂因果。所以,具備智慧的人,會選擇樂道,而愚痴迷茫的人則自然選擇了苦道。而由於親子教育中,家庭成員的共生關係,個人選擇苦道,還是樂道,實際上關係到了全部家庭成員的福祉。因此,本書也是一個鑑別苦樂之道的讀本。雖然討論的是親子教育的事,可能夠舉一反三的讀者,也能從中找到人生的樂道。倘若如此,樂道得以傳承,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這裡我先談談我關於新中醫心理學親子教育的一些思考。
我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對祖國的醫學文化情有獨鐘,因為中醫不僅僅是一種醫術,它還代表了一種文化的傳承。在這個醫學系統里,你能看到所有中華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陰陽五行、整體觀、辨證施治——可以說,如果深入了解中醫,也就能夠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
可是我在接觸心理治療的時候,卻不是從中醫心理學人手,而是用了多年的時間,探索西方心理學的理念和技巧,想通過知他的過程,來獲取更多的自知。就這樣,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又回到了中醫心理學的研究之路。
說起這個,其實並不偶然,西方著名的心理分析大師榮格先生就曾經說過,西方目前的心理學理論,比起東方文化的差距簡直是天壤之別。榮格先生是因為知道,所以才會敬畏,同樣作為多年在中醫學府求學的我,怎會忘記這份敬畏之心呢?
之所以有敬畏之心,並不是簡單地因為個人的情感,而是我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之中,發現真正有效的心理治療,都離不開陰陽二氣的相互轉化,離不開五行的相生相剋,離不開對中道和偏道的解析,離不開將消極向惡的陰氣生成模型,轉化為積極向善的陽氣生成模型。
而在現實的心理治療實踐中,套用我所研究探索出來的中醫心理學的方法,也收到了奇效。比如,有餘光強迫症的患者,經過三次疏導就獲得治癒;也有輕度抑鬱的人,經過兩次瑜伽治療,也獲得治癒……
我之所以把多年研究實踐的結果,也歸人到中醫心理學的範疇,是因為同樣是套用了陰陽五行以及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跟中醫學的理論框架不謀而合。不過為了有別於傳統的中醫心理學,我把我所探索出來的具備陰陽五行理論的心理學稱為新中醫心理學,其中的“新”體現了創新之意。如果說,還需要起個別名的話,那就是樂道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苦樂之道的學問,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專門著書論述。
中醫向來講究防病勝於治病,所以,在親子教育領域,套用新中醫心理學的理論有效地引導,可以讓孩子一開始就走上陽氣生成的樂道,這就避免了很多彎路,避免了很多的損耗。在這種親子教育的體系中,既有嚴格的理論框架,又有具體的引導示範,讓父母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是真正的授人以漁。父母對整個親子教育理論透徹理解,就可以在大的方向上不會出錯,由於能把握關鍵,找對了道,親子教育的實踐也會越來越輕鬆。
好的親子教育理論,一定會讓您的親子教育實踐越來越富有樂趣,越來越簡化,越來越趨於無形,所謂的大道至簡,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我相信,如果讀者能夠反覆閱讀,深入地認真思考實踐,定會獲得越來越多的領悟,不但親子教育會獲得成功,乃至父母個人的成長和家庭的和諧幸福,都會一榮俱榮地走上樂道。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本書以新中醫心理學的理論框架寫成,但是在具體的個案操作中,也有一些西方心理學的內容。這提示著讀者在大的方向和思路不出問題的前提下,不應太執著於東西方心理學的界限,只要是好的,其實就可以學習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