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為鄰巧鄉。
1951年,為六區。
1958年,為衛星公社。
1962年,為樂紅區。
1969年,為樂紅公社。
1983年,復為樂紅區。
1988年,為樂紅鄉。
2012年9月,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樂紅鎮轄官寨、樂紅、施初、對竹、新林、紅布、利外、關溜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9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樂紅鎮下轄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朱家老包。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樂紅鎮地處
魯甸縣西部,東與
水磨鎮毗鄰,南與
龍頭山鎮接壤,西與巧家縣新店鎮、六合、小河鄉隔牛欄江相望,北與
梭山鎮相連。區域面積129.9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樂紅鎮境內地勢東高西低,山高坡陡,岩大谷深地形東北部為高寒山區,海拔2400米以上;中部為一般山區、高二半由區;西部、南部邊緣牛欄江邊山麓地帶,多屬矮山低谷區。境內最高點位於東部貓貓山,海拔3070米;最低點位於西部牛欄江邊大龍井,海拔773米。
氣候
樂紅鎮海拔24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9℃,無霜期年平均130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海拔1600~2400米,年平均氣溫12℃,無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海拔1600米以下,年平均氣溫16℃,無霜期年平均300天,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
水文
樂紅鎮境內最大河流是牛欄江,從南部龍頭山流入本鄉,境內21千米,徑流總量3.2億立方米,最大流量274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3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157.6立方米/秒,河床寬80~120米。
人口
2011年末,樂紅鎮轄區總人口35631人。總人口中,男性19594人,占54.99%;女性16037人,占45.0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4298人,占96.26%;有彝、苗、布依、壯等8個少數民族,共1333人,占3.74%。超過百人的少數民族有彝、苗2個民族,其中彝族92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9.2%;苗族332人,占24.9%。2011年,人口出生率8.2‰,人口死亡率2.3‰,人口自然增長率5.9‰。
2017年末,樂紅鎮常住人口33053人。
截至2019年末,樂紅鎮戶籍人口38841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樂紅鎮有工業企業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5個。
農業
樂紅鎮有農業耕地面積34845畝,其中水田375畝。2011年,生產糧食9660噸,其中水稻產量158噸。2011年,生產甘蔗140噸,魔芋29噸,蔬菜2142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甘蔗、蔬菜。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132畝,水果產量164噸。
工業
2011年,樂紅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32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樂紅鎮有國小14所,在校生4905人,專任教師18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71%;國中1所,在校生1345人,專任教師6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5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樂紅鎮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8個。專業衛生人員54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69%。
社會保障
2011年,樂紅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0戶,人數83人,支出19.06萬元,比上年增長8.5%,月人均191元,比上年增長8.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97戶,人數4064人,支出421.9萬元,比上年增長14.96%,月人均86.5元,比上年增長10.9%;農村五保供養95人,支出13.44萬元,比上年增長6.4%;農村醫療救助435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159人次,共支出45.91萬元,比上年增長114%;農村臨時救濟170人次,支出12.24萬元,比上年增長1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樂紅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1千米,投遞點8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戶25戶。移動通訊和廣播電視覆蓋全境。
交通
2011年,樂紅鎮境內縣城至樂紅油路建成,境內長17千米,全鄉8個村通公路。有鄉村公路16條,總長195千米。
歷史文化
清乾隆年間(1750年前後),該地採礦,有一礦洞內淌出紅色銹水,礦方取“開張洪發”之意,稱此洞為洪發洞,後洪發洞塌方陷落、該地遂名落洪1951年土改工作隊取快樂火紅之意,改“落洪”為“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