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樂善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漆樹在歷史上是重要的鹽運集散地,是自貢通往宜賓的鹽運必經通道。在清鹹豐年間,自貢鹽商顏昌英、李振亨在此捐資修路,打通鹽運通道,並修建了一座功德碑“樂善坊”。樂善坊便成了這條鹽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它的出現把最早記載“自貢”二字的史籍向前推了60年,對研究清代自貢的鹽運、鹽業文化、城市發展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自貢又一文化符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馬古道-樂善坊
- 地理位置:自貢市
建築布局,內容文字,保護措施,
建築布局
樂善坊坐西南向東北,分布面積約16.5平方米,為石結構,三滴水兩柱單門,通高4.9米,通寬3.25米,門寬1.2米,高1.76米。石坊正面通體布滿雕刻,正門嵌修路碑記一方,上方匾額書“樂善坊”三字,匾額書“平康正直”。柱聯聯文為“修億萬人往來道路,開數十代遠大征程”。寶頂為鏤空雕刻,背面無文飾。石碑正中嵌修路碑記一方,碑文題款為“武德騎尉顏公昌英,奉直大夫李公振亨,二善人修路碑記”。尾款書“歲貢生候選訓導,黃金釗拜撰,廩生陳蘭芬敬書,大清鹹豐元年(1851)秋月榖旦”。樂善坊設計考究,具有立體感、-感和垂直性、對稱性。採光也很講究,自日出到日落,都始終保持了偏側光照,使腹背兩面均勻受光,明暗適宜。樂善坊建築嚴密,從結構、水平、重心及垂直線條的精細處理。
樂善坊雕刻精美,花鳥人物、獅象螺鐺,均鏤刻得栩栩如生。樂善坊上的匾額、柱聯,施圓底刻,厚重莊嚴,蒼勁有力,至今完整無損,清晰可見。
內容文字
“以為濟人利物莫大於補路修橋,故由榮威上至犍仁,創修橋樑,眾皆利之,平治道路,人共由之……”這段記錄於自流井漆樹鄉樂善坊上的文字,講述了鹽運古道上修橋補路的故事。歷經風雨的古碑雖不能口吐“鹽”語,但那斑駁的碑面鑿痕,正是先祖們勤勞的見證,一筆一划訴說著百年前的鹽運往事。
保護措施
樂善坊坐西南向東北,分布面積約16.5平方米,為石結構,三滴水兩柱單門,通高4.9米,通寬3.25米,門寬1.2米,高1.76米。石坊正面通體布滿雕刻,正門嵌修路碑記一方,上方匾額書“樂善坊”三字,匾額書“平康正直”。柱聯聯文為“修億萬人往來道路,開數十代遠大征程”。寶頂為鏤空雕刻,背面無文飾。石碑正中嵌修路碑記一方,碑文題款為“武德騎尉顏公昌英,奉直大夫李公振亨,二善人修路碑記”。尾款書“歲貢生候選訓導,黃金釗拜撰,廩生陳蘭芬敬書,大清鹹豐元年(1851)秋月榖旦”。樂善坊設計考究,具有立體感、-感和垂直性、對稱性。採光也很講究,自日出到日落,都始終保持了偏側光照,使腹背兩面均勻受光,明暗適宜。樂善坊建築嚴密,從結構、水平、重心及垂直線條的精細處理。
樂善坊雕刻精美,花鳥人物、獅象螺鐺,均鏤刻得栩栩如生。樂善坊上的匾額、柱聯,施圓底刻,厚重莊嚴,蒼勁有力,至今完整無損,清晰可見。2009年,經自流井區政府搶救性修復,採取有效措施增加了樂善坊和穩定性和抗風化能力。
2008年7月,自流井區文化體育局公布樂善坊為文物點。2009年2月,自貢市政府公布樂善坊為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