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極地

構造極地

波浪狀鑲嵌構造說認為,地球在體積收縮時有四個收縮中心(太平洋中部、北冰洋、印度洋和南大西洋) ,在地貌上表現為四個最明顯的窪陷;它們的對極是四個最明顯的隆起(非洲地台、南極洲地台、加拿大地台和西伯利亞地台) 。在每一對隆起與窪陷之間,形成一系列似平行的構造活動帶,組成一個地殼波浪系統,每一對窪陷與隆起正好處在這一地殼波浪系統的兩個極地,故稱為構造極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造極地
  • 外文名:tectonic polar
  • 出現:地球在體積收縮時有四個收縮中心
  • 組成:地殼波浪系統
  • 來源:波浪狀鑲嵌構造說
  • 學科:地質科學
釋義,波浪狀鑲嵌構造說,

釋義

波浪狀鑲嵌構造說認為,地球在體積收縮時有四個收縮中心(北冰洋、太平洋中部、南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在地貌上表現為四個最明顯的窪陷;它們的對極是四個最明顯的隆起(南極洲地台、非洲地台、加拿大地台和西伯利亞地台)。在每一對隆起與窪陷之間,形成一系列近平行的構造活動帶,組成一個地殼波浪系統,每一對窪陷與隆起正好處在這一地殼波浪系統的兩極,故稱為構造極地(tectonic polar)。

波浪狀鑲嵌構造說

張伯聲(1962)提出的一種闡明地殼的統一構造格局及地殼運動規律的假說。它認為地殼由不同級的(大到環球構造,小到微形構造)構造帶或結構面分割成為一級套一級的塊體,這些塊體又為夾在它們之間的構造帶或結構面結合起來,這種現象叫做鑲嵌。在同一地應力場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構造帶或結構面呈有規律地定向排列。構造帶和夾在它們之間的地塊的相間分布,在構造地貌上顯示波狀起伏,形成地殼波浪。同一個地殼波浪系統的同級相鄰構造帶(或結構面)之間具有等間距性。不同方向的地殼波浪交織成網,規定著鑲嵌在網目中的地塊的形狀及排列方式。地殼的這種構造格局稱為波浪狀鑲嵌構造。
例如,地殼上最大的環太(平洋)構造帶和地中(海)構造帶把整個地殼分為太平洋、勞亞、岡瓦納三大殼塊。兩大構造帶和三大殼塊又被次一級、更次一級的構造帶或結構面分割為次一級、更次一級的地殼塊體,直至微形構造。造成地殼的波浪狀鑲嵌構造的運動形式是地殼波浪運動。地殼的波浪運動是由地球在發展中的脈動(膨脹與收縮相結合,以收縮為主)和由此而導致的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引起的。這一闡明地殼的波浪狀鑲嵌構造的格局、運動規律和形成機制的學說叫做波浪狀鑲嵌構造說,或簡稱鑲嵌構造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