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河

榆林河

榆林河,河西走廊內陸河疏勒河的支流,發源於祁連山區大雪山北坡冰川群,其融雪水滲入洪積層,經長距離調蓄,在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石包城一帶以泉水出露,匯集成泉水河流入瓜州縣,向北經榆林窟(萬佛峽)至蘑菇台入榆林河水庫。水庫下泄水量灌溉踏實一帶農田。全長118公里,流域面積5494平方公里,瓜州境內集水面積355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5184萬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17.33萬噸。榆林河水庫庫容小,汛期泄洪水量匯入蘆草溝,流入安西以西鹽沼灘。

榆林河下游是河灌區,灌溉著踏實鄉耕地3,51萬畝。榆林河沿岸,保存有許多歷史遺蹟,從上游到下游有:石包城遺址榆林窟(萬佛峽)、蘑菇台、破城子古址、古鎖陽城遺城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榆林河
  • 別名:踏實河、石包城河
  • 所屬水系:河西走廊內陸河疏勒河的支流
  • 地理位置:中國甘肅省酒泉市
  • 流經地區:甘肅省肅北縣、瓜州縣
  • 發源地:祁連山區大雪山北坡冰川群
  • 主要支流:大黑溝、白石頭溝、虎洞溝、小公岔、大公岔、石板墩
  • 河長:118 km
  • 流域面積:5494 km
名稱由來,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流域概況,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地圖信息,

名稱由來

榆林河,又稱踏實河及石包城河,因流經著名石窟——榆林窟而得名。明清以前稱藥水泉,因河源位於肅北縣石包城遺址,民國以來依地名改稱石包城河;因下游流經古踏實城(鎖陽城鎮),又稱踏實河。

幹流概況

榆林河
榆林河的位置及水系分布
榆林河,發源於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曾名肅北阿克賽哈薩克族自治縣)北部祁連山脈的大雪山北坡和野馬山北坡的冰川群(一說野馬南山),上游水清澈,流端急,各支流出山口流淌數十公里後滲入沙石層,潛流三四十公里於石包城盆地溢出地表,以泉水匯流成河,由大黑溝、白石頭溝、虎洞溝、小公岔、大公岔、石板墩等溝溪徑流。下滲砂礫層,經約40公里,於石包城盆地以泉水露頭,匯集成榆林河,向北經水峽口、萬佛峽、蘑菇台、榆林水庫後注入瓜州縣(原安西縣)踏實盆地,徑流全部引灌及下滲至截山子,全長118公里,瓜州縣(原安西縣)境內全長60公里(一說65公里),肅北境內15公里。平均縱坡0.79%,流域面積54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0.65億立方米。
榆林河
榆林河河源段肅北縣石包城鄉一段
榆林河
榆林河榆林窟一段
榆林河
榆林河榆林窟一段
榆林河
榆林河榆林窟以上一段
榆林河
榆林河水庫上游一段
榆林河
榆林河蘑菇台一段
榆林河
榆林河在鎖陽城踏實盆地北部消失

水文特徵

根據蘑菇台水文站觀測(水文站以上積水面積247平方公里),榆林河年均徑流量0.6億立方米,1960年,最大徑流量0.62億立方米,1975年,最小徑流量0,43億立方米。6至9月份,最大洪水每秒340萬立方米,占洪水期的71.3%。河流均屬丘陵山區,河槽狹窄,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灌溉著踏實鄉耕地3,51萬畝。
榆林河多年含沙量3.44公斤/立方米。最大41公斤/立方米,年輸沙量19.5×104噸。踏實河水質好,人喜飲。道光十年敦煌縣誌載:“藥水泉在城南東石包城,昧略如酒,相傳飲之愈疾”。

主要支流

榆林河上游,有大黑溝、白石頭溝、虎洞溝、小公岔、大公岔、石板墩等溝溪徑流,構成河源段水系。
榆林河下游,形成踏實地下水,主要來自橋子、榆林河地下徑流補給,一部分由東向西,呈泉溢出,一部分由南向北經截山子流入百齊堡荒灘。

治理開發

榆林河
榆林河水庫
榆林河水庫,位於縣城南60公里的水峽口處,因建壩於榆林河而得名。水庫包括大壩、輸水洞、泄洪道、量水堪4個部分。壩堤為粘土心牆沙礫石殼築成.全長224米,壩高33米,頂寬6.8米。設計庫容700萬立方米,有效庫草容640萬立方米。輸水渠長168米。水庫建設工程於1970年6月1日開工,縣上成立了工程指揮部,動員組織全縣勞動力500人(最多1500人)集中施工,於1973年10月竣工。總用土石方69.94萬立方米,投入勞動力56.9萬工日,國家投資161萬元,有效灌溉面積3,51萬畝。
1979年省上為了解決安西供電不足的問題,批准投資275萬元,新建榆林河水電站1座,裝機2台1000千瓦,架設輸電線路52,3公里,向縣城送電。截止1985年,發電能力295,87萬度,輸電線路增加到331,2公里。1992年,投資55萬元改擴建石包城水電站,裝機容量擴大到200千瓦。
橋子東壩,建於清雍正年間,是士法上馬“三無”工程(無勘測、無設計、無圖紙)。壩體前後護坡採用紅柳、白茨、胡楊分層鋪築,取土分層窮壓而成。庫容160萬立方米,實際灌溉面積3500畝,承擔橋子鄉部分村組農業灌溉。2003年經水利部大壩鑑定中心鑑定為三類病險水庫。2004年4月批准立項除險加固,同年11月峻工。省水利機械化工程公司、酒泉水電工程公司、瓜州縣(原安西縣)三統水利機械工程公司承建。完成壩體加固、輸水洞改建、壩後排水溝、防洪堤及永久管理房、上壩土路和其它配套工程。完成土方18.7萬立方米,石方1.87萬立方米,險0.11萬立方米,投工7.8萬個。總投資553萬元,其中:國家專項資金(國債)350萬元,自籌(水費)203萬元。
榆林河灌區,承擔踏實、東巴兔鄉,國營小宛農場十隊農業灌溉,隸屬縣水務局管理,設榆林河灌區水利管理所,副科級單位。2005年灌區內榆林河水庫灌溉面積35000畝,乾渠3條18.95公里,支渠5條12.79公里;東巴兔鄉灌溉塘壩水,5座塘壩庫容12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300畝。
橋子灌區,屬泉水自流灌區,承擔橋子鄉農業灌溉,1983年由榆林河水管所劃出成立橋子水管所。2005年灌區內小(一)、小(二)型水庫、塘壩8座,庫容648萬立方米,年供水量847萬立方米,支渠4條3.56公里,控制灌溉面積0.62萬畝。

流域概況

地理環境

榆林河流域(主要指瓜州縣),屬中溫乾旱氣候,日照時間長,光資源豐富,相對濕度低,冬冷夏熱,風大沙多,晝夜溫差大。1986—2005年20年中,年均降水量49.2毫米,年均蒸發量2577.4毫米,年均相對濕度39%;年平均氣溫9.2℃,不低於10℃積溫3582.9℃,平均無霜期146天。
流域是中國西北地區典型荒漠綠洲灌溉農業區。棉花、蜜瓜、枸杞、中藥材成為農村重點產業。養殖業有肉牛、肉羊、豬、雞、兔等。瓜州蜜瓜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土特產品有枸杞、甘草、鎖陽等。2004年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瓜州縣(原安西縣)為“中國蜜瓜之鄉”“中國鎖陽之鄉”。1992年列為國家級極旱荒漠自然保護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種、二級保護動物20種,列入國際瀕危動物貿易公約保護種類14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鳥類42種。

歷史文化

榆林河流域主要在瓜州縣境內,早在4000年前新石器晚期,瓜州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時為西戎地,秦為月氏、烏孫地。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屬酒泉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冥安、淵泉、廣至三縣,隸敦煌郡。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瓜州。明設罕東衛。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置安西府。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改府為安西直隸州。中華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為瓜州縣(原安西縣)。1949年10月,瓜州縣(原安西縣)人民政府成立。2006年8月更(復)縣名為瓜州縣。
瓜州縣境內現有不可移動文物點保護單位465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國家4A級景區2個。唐代名城鎖陽城、“康熙夢城”——橋灣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東千佛洞、榆林窟與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孫悟空最早出現的地方。瓜州既是草聖張芝的故鄉,也是紅西路軍最後征戰的地方,被命名為“全省書法家創作基地”“紅西路軍革命精神教育實踐基地”,紅西路軍安西戰役紀念館被命名為甘肅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榆林河保存有許多歷史遺蹟,從上游到下游有:石包城遺址、榆林窟(萬佛峽)、蘑菇台、破城子古址、古鎖陽城遺城等。
榆林河
石包城遺址
石包城遺址,當地民眾稱“墩莊堡子”,位於石包城鄉政府南約200米處,建於明代.系穿土築成。城堡呈長方形,周長約320米,高約8米,堡門向西迎石包城所開,門前築有一方形土墩,墩底邊長約10米,高15米,城堡內原設有倉庫和房屋,民國期間多為民眾臨時居住,房屋破損嚴重。解放後,石包城的個別居民亦先後於此居住過。1974年有人曾在城裡掘出過陶片。現城堡猶存。然門前土墩已被人采土時刨掘,毀其原來面貌。
榆林河
榆林窟
榆林窟,俗稱萬佛峽,位於瓜州縣(原安西縣)城南75公里處。洞窟開鑿在榆林河峽谷兩岸直立的東西峭壁上,因而命名為“榆林窟”。榆林窟是我國著名的石窟之一,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洞窟形式、表現內容和藝術風格看,與敦煌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藝術系統的一個分支,歷來被國內外學者所重視。其創建年代無文字可考。據專家考證,它的開鑿年代可能在隋、唐以前。從現存壁畫風格和遊人題記結銜看,唐、五代、西夏、宋、元、清各代均有開鑿和繪塑。現存有完整壁畫的洞窟41個,其中東崖30窟,西崖11窟。據考證,大致可以斷定唐代3窟、五代8窟、宋代13窟、西夏4窟、元代4窟、清代9窟。保存著彩塑像100餘尊、壁畫1000餘平方米。
榆林河
蘑菇台會議舊址
蘑菇台,位於榆林窟北7公里榆林河畔,春末夏初遍生磨菇而得名。建有老君廟、王母宮。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幹、書畫家范振緒先生曾留宿此地,賦詩抒情。1937年3月24日,西路軍北出祁連山,進駐蘑菇台休整,補充給養,在石磨坊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榆林窟主持郭元亨老先生向紅軍贈送食物、食鹽、牲畜等物,與紅軍在此處山口送別。1999年建成蘑菇台紀念館。
榆林河
破城子古址
破城子古址,位於踏實鄉破城子村。漢為廣至縣治,唐為常樂縣治。城堡東西寬147.7米,南北長256.6米,面積3.6萬平方米,城牆殘高6,5米。1957年3月5日,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榆林河
古鎖陽城遺城
榆林河
古鎖陽城遺城
榆林河
塔兒寺遺址
古鎖陽城遺城。鎖陽城,原名苦峪城,建在瓜州縣(原安西縣)城東南約75公里的荒灘上。主城長方形,南北長470米,東西寬430米。除主城外,還有4個瓮城,城的四周還築有若干用以加固城郭的馬面。此城久己廢棄,但城垣仍然存在,高約9米,寬約5米,全為黃土窮築而成,十分堅固。城外東面,有塔兒寺遺址一處,是少數民族祭祖的祠廟,現屋宇無存,只有一座高1米多,用土坯襯砌的大塔和五座小塔,塔原為自色,如今石灰剝落,面目全非。文物部門考證,鎖陽城就是唐代瓜州的治所晉昌縣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於此置瓜州,設總管府,督肅、瓜、沙3州。明代作過哈密衛的治所。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考證,該城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鎖陽城故址及墓葬已於1957年3月5日被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瓜州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