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滅庸,春秋時期楚國與周邊方國的一次戰爭。周匡王二年(楚莊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災荒,戎(山夷)軍攻楚西南之阜山(今湖北房縣)、訾權(今湖北枝江)、大林(今湖北當陽)等地。
基本介紹
- 名稱:楚滅庸
- 發生時間 :春秋時期
楚滅庸,春秋時期楚國與周邊方國的一次戰爭。周匡王二年(楚莊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災荒,戎(山夷)軍攻楚西南之阜山(今湖北房縣)、訾權(今湖北枝江)、大林(今湖北當陽)等地。
楚滅庸,春秋時期楚國與周邊方國的一次戰爭。周匡王二年(楚莊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災荒,戎(山夷)軍攻楚西南之阜山(今湖北房縣)、訾權(今湖北枝江)、大林(今湖北當陽)等地。同時,麇(今陝西白河)聯合百濮(江、漢...
向庸都進發,乘其不備而攻之,大敗庸軍,滅庸。點評 楚滅庸之戰,楚軍因勢利導,佯敗驕敵,以驕兵之計攻敵不備,俟其麻痹再行攻擊。楚攻滅在江、漢流域的勁敵,消除了北進爭霸的後顧之憂。鞏固了其在江漢流域地區的統治地位,為其爭霸中原創造了必要條件。此戰,成為中國軍事史上分進合擊的早期戰例。
庸國還是中國鹽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古庸國的富強與其地產鹽有很大關係。早在夏商時期,庸人就開發了鹽泉,用以煮鹽,並打開了通往楚國、秦國等地的鹽道。秦地少鹽,楚滅庸後占領了庸人的鹽泉,籍以控秦,秦國則派白起占領了魚邑之地,奪取了鹽泉。據史書記載,秦楚戰爭,首先就是從爭奪庸人鹽資源開始的。科技 在...
楚滅庸後,庸人逃至湘西北,在境內溪河定居,懷念故國,遂將溪名命為“大庸溪”。因此,竹山、竹溪一帶也稱“上庸”,張家界市(原大庸市)一帶稱為“下庸”。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析漢中郡置上庸郡,屬荊州,治所在上庸縣(今湖北竹山縣西南四十里堵水北岸),上庸郡轄北巫、安樂、武陵、安富、微陽5縣...
楚國人採納蒍賈的建議,先出師伐庸人。而百濮部族見楚國雖有饑荒,尚能出師作戰,於是聚集起預謀伐楚的百濮罷歸。在秦國和巴國的支援下,楚人於當年戰勝庸國並滅之,群蠻與楚王結盟。楊伯峻認為此年楚國滅庸,恐怕麇國也很難倖存。楚莊王三年之後,《春秋左氏傳》再無麇國的記載。歷來學者推測麇國最終為楚國所滅...
晉霸業中衰之時,晉之宿敵楚國乘機從晉手中奪取了對地處中原腹地的鄭國及南部的陳、蔡等國的控制權。十二年,楚又發兵攻滅其東方小國舒庸(參見楚滅庸之戰)。晉悼公元年(即周簡王十三年)六月,楚共王乘晉君新立之機,發兵會同鄭軍攻占晉之與國宋國的東部要邑彭城,藉以壓迫宋國,並企圖以此截斷晉、吳兩國...
接著,又七次打退楚軍的進攻。楚莊王(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親自出征,與秦、巴會盟,商定秦國南攻山陽,巴國北攻魚邑,楚國正面進攻,群蠻見楚軍強大,又叛庸歸楚。在楚、秦、巴三面圍攻下,庸、麋二國被滅。《戰國策·楚策》云:秦王“秦以上庸六縣為湯沐邑。”此上庸縣即秦、巴、楚滅庸後,秦國...
犬戎滅西周鎬京之戰 兵以詐立——春秋戰國戰爭 鄭衛北制之戰 鄭擊北戎之戰 綿葛之戰 齊魯乾時之戰 齊魯長勺之戰 晉假途滅虢之戰 秦晉韓之戰 宋楚泓水之戰 晉楚城濮之戰 秦晉崤之戰 楚滅庸之戰 楚晉邲之戰 晉齊鞍之戰 晉秦麻隧之戰 晉楚鄢陵之戰 楚吳庸浦之戰 吳楚皋舟之戰 晉齊平陰之戰 ...
楚莊王三年(前611年),楚滅庸,置上庸縣,竹溪為上庸屬地。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全國。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竹溪仍屬上庸縣,隸漢中郡。西漢 高祖元年(前206年),漢滅秦,沿襲郡縣制。高祖五年(前202年),析上庸之地置武陵縣,隸屬漢中郡,此為竹谿縣建置之始,治所在今竹谿縣...
犬戎滅西周鎬京之戰 兵以詐立——春秋戰國戰爭 鄭衛北制之戰 鄭擊北戎之戰 綿葛之戰 齊魯乾時之戰 齊魯長勺之戰 晉假途滅虢之戰 秦晉韓之戰 宋楚泓水之戰 晉楚城濮之戰 秦晉崤之戰 楚滅庸之戰 楚晉邲之戰 晉齊鞍之戰 晉秦麻隧之戰 晉楚鄢陵之戰 楚吳庸浦之戰 吳楚皋舟之戰 晉齊平陰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