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象棋棋盤中的分界線,來源於楚漢戰爭。從棋盤的格式上看,楚河漢界兩邊分別是九條直線、五條橫線。九,在數字上為最大,五,在數字中處於中間,豎九橫五組合成了“九五”至尊,它至高至大至廣,代表了皇位。兩邊擺上了棋子之後,形成的黑紅相峙、相爭,正好藝術地再現了楚、漢爭奪天下的歷史面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楚河漢界
- 外文名:the border of two opposing powers
象棋的發展,象棋中的楚河漢界,策源地,
象棋的發展
戰國時期宋玉所作的《招魂》里講到了象棋。如從那時算起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但也有人說,象棋是公元前2000年帝舜創造的。他有個名叫象的弟弟,品德不好,無所事事,舜特作棋加以教育,故稱象棋。若果真這樣的話,象棋的歷史就更加悠久,約有4000多年了。
比較可信的說法是,中國象棋又被稱為“象戲”、“桔中戲”,系由先秦時代的博戲演變而來。戰國末期,盛行一種每方六枚棋子的“六博”象棋。唐代象棋有了一些變革,象棋只有“將、馬、車、卒”四個兵種,棋盤和西洋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六十四個方格組成。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除因火藥發明增加了炮以外,還增加了士、象。宋代《士林廣記》就記載著中國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譜,它比西方15世紀出現的最早的西洋棋譜早200多年。這些記載足可以推翻國外長期以來流行的中國象棋起源於印度的說法。
到了明代,有人把一方的“將”改為“帥”,便和現代中國象棋一樣了。
象棋中的楚河漢界
古人留下的象棋文物遺存和文字圖譜,都證明:兩軍立營,相持對壘,中隔“楚河漢界”,色分黑紅,為“九五”而戰,戰局中“鬥智不鬥力”,通力擒敵方之“將(帥)”等等,莫不植入楚漢之戰的文化底蘊,而與中華民族劃時代的發展--奠基漢王朝,在歷史、地理、人文形態諸多方面處處吻合。
兩軍對壘的時候,中間隔著一個“楚河漢界”,敵我雙方分為黑紅,為“九五”而戰,戰局中“鬥智不鬥力”,通力擒拿敵軍的將帥,但將帥並不照面……中國象棋對弈中的這些“規則”,所沿襲的或許正是楚漢之戰的文化底蘊。
策源地
河南滎陽是中國象棋的策源地。“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xing)陽(屬鄭州)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2200多年前,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以滎陽為主戰場,展開了長達4年的攻伐激戰,並以滎陽的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成為中國歷史長河中最為精彩的片段之一。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當戰爭的硝煙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消散,楚河漢界卻永遠定格在了中國象棋棋盤上,昭示著滎陽在中國象棋發展史上的特殊地位,滎陽也因此被譽為中國象棋之都。
作為“楚河漢界”的鴻溝,不僅留在了滎陽這座“東方名郡”,留在了中華歷史的燦爛進程中,而且也留在了中國象棋的棋盤上,成就了滎陽中國象棋之都的美譽。